智能微出行 绿色双循环

2021-11-04 15:50苏协
中国自行车 2021年4期
关键词:无锡市集群电动车

苏协

孟夏草长,花开五月;万物竞茂,于斯为盛。5月20日上午,2021中国(无锡)电动车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江苏集萃集成电路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自行车电动车协会、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无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高亚光,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马小平,无锡市锡山区委书记周文栋,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吴燕,无锡市贸促会、无锡国际商会会长徐惠娟等领导出席大会。参加本次大会的还有国内知名电动车企业、重点零部件企业代表、参展企业代表、金融机构代表等业界精英翘楚。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江苏省自行车电动车协会理事长张崇舜、无锡市锡山区委书记周文栋致辞。大会同期还举办了第十五届中国无锡国际新能源电动车展览会。

此次大会以“智能微出行 绿色双循环”为主题,目的就是要通过共同探讨电动车行业发展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打造一个电动车高端化的展示、交流、对接平台,不断提升锡山电动车产业的层次、水平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电动车产业转型发展,也为锡山区加快打造“产业高端、创新活跃”的产业升级引领区再添强引擎!

电动车产业作为锡山区“四新四强”先进制造业集群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绿色环保、贴近民生、拥有高度自主产权的产业。锡山区电动车产业经过多年深耕细作,已成为全国电动车产业发展的领跑者之一。规模体量大,拥有整车制造企业190家、配套企业450家,其中规上企业41家,年销售额超10亿元企业5家、超1亿元企业14家;整车年产量超1 200万辆,占全国电动车产量的40%。2021年一季度,全区电动车产业集群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8.78亿元,同比增长108.3%。集聚态势强,拥有雅迪、新日、爱玛、台铃、小刀、金箭等一批整车龙头企业,带动控制器、减震器、车架、电机、轮毂、塑件等上下游企业就近协作配套,区域内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全国电动车十强企业中有6家落户锡山,国内仅有的2家两轮电动车上市企业全部在锡山。建有江苏长江国际电动车城等区域性交易平台、国家级新型电动车及电池产品质量监督监测中心等技术检验服务机构,建成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1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拥有专利千余项。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司长高延敏以视频的方式对2021中国(无锡)电动车产业发展大会的举办表示了祝贺。高司长指出,随着电动自行车的3C强制认证管理以及新国标的进一步实施,行业迎来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电动自行车产业对促进国内消费、增加出口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电动车产业要借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从而降低资源成本,逐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他还强调,要继续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行动,企业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这个中心,通过深入挖掘和拓展细分市场,不断研发高端产品或高性价比产品,进一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无锡市锡山区委书记周文栋在欢迎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锡山正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区主导战略,按照“产业集群+特色专业园区”的思路,加快构建“四新四强”先进制造业集群。这其中,电动车产业集群作为锡山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之一,也即将迎来技术应用迭代升级、大规模新旧替换、出口持续扩大等多重机遇叠加的发展红利期。锡山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推动电动车产业迈上新台阶、谱写新辉煌。锡山将打造引领性的产业标杆,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对产业链主要环节的资源整合和技术推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引领力的“链主企业”,增强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掌控力,不断擦亮全国电动车产业核心引领区的“金字招牌”。锡山将打造全链式的产业生态,编制电动车产业发展规划,配套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整车集成和电机、电池、电控系统等关键环节,打造鏈条完整、层次高端的产业图谱,培育“梯次递进、成长有序、生态良好”的产业群落。锡山将打造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电动车辆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园、东港—锡北电动车产业园、羊尖电动车驱动电机产业园以及鹅湖动力电池、电子控制系统核心关键部件产业园,计划到“十四五”末,产业集群规模超1 000亿元。

锡山是无锡靓丽的“东大门”、全市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近年来,锡山以优异的投资环境、便捷的区位条件、广阔的发展空间,赢得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正成为“太湖明珠”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锡山真诚希望与广大电动车企业和行业精英共谋创新合作、共享机遇红利,携手绘就“电动车产业看锡山”的发展盛景。

猜你喜欢
无锡市集群电动车
电动车新贵
从一道新的无锡市中考折叠试题谈起
警用电动车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集群品牌是集群整体的品牌还是集群产品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