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才”的科技种田经

2021-11-04 11:45何振辉章新振
农民科技培训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天长市建昌种田

何振辉 章新振

在安徽天长市永丰镇桥湾社区,机耕道纵横,灌溉渠相连。年年丰收忙,今年格外香。天长市农场主张建昌给笔者晒出他今年的丰收硕果:家庭农场300亩小麦亩产900多斤,共增收3万多元。更可喜的是,明年的水稻早早就谈妥了来自珠海的订单,是一种新技术培育出的功能性大米,比普通大米单价翻上好几番。

张建昌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一直跟着父亲种地,学过一些农机技术,也外出打过工,但转了一圈后,还是觉得自己种地好。2011年,张建昌尝试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开始种植小麦、水稻。2014年,看中了天长市永丰镇桥湾社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这里的土地、水资源和基础设施较好,村民外出务工率大,土地流转意愿高,适合规模经营,张建昌一口气流转了近300亩地,办起了家庭农场。

学“软”科技 科学种田成“土专家”

规模种田需要现代科学技术。张建昌不放过任何一个农技培训的机会,除了参加本市及各农科院所组织的培训,农场还与南京农大、安徽农大等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农场提供技术支持。

在水稻育秧插秧环节,张建昌经过观察摸索,总结出“机插秧弹性秧龄育苗技术”,解决了秧龄过长无法栽插的问题;应用、示范、推广“稻种印刷和钵苗育秧结合”技术,秧苗返青期短,分蘖快,还可以增加秧龄弹性,减少劳动力投入,亩均减少用种1.5斤,节省成本50元左右。如今,农场育秧成了天长市的一张名片,每年育秧面积近8000亩。

在秸秆处理环节,张建昌摸索出了“水稻留高茬小麦免耕条播技术”,解决了由于秸秆禁烧,全量还田,造成麦田失墒、小麦出苗难、冬天容易冻死等问题,还提高了小麦产量。该项技术已在全市15个镇、街道推广,并于2018年9月取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

在施肥环节,张建昌与化肥企业合作,倡导绿色用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产品质量。一是示范推广有机无机复合菌肥。通过施用复合菌肥,每亩减少用肥氮、磷、钾22斤,经市土壤肥料检测站检测,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每公斤167克,全氮每公斤1.97克,有机质每公斤32.1克,有机磷每公斤21毫克,速效钾每公斤166毫克,pH6.5,指标数据为全市最好,2019年推广面积达1.5万亩。二是示范推广缓控释肥。通过侧深施缓控释肥料,水稻1季只施1次肥料,即可满足整个生育期的营养需求,提高肥料利用率20%,减少用工10%,降低了肥水富养化。三是综合利用废弃物。对烘干房的废弃物进行高温发酵,生产育苗基质,亩均节省成本15元,还解决了废弃物处理难题。

如今,张建昌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土专家”,被天长市广校聘为兼职教师,除已拥有1项专利外,还有2项实用技术专利正在申请。不仅自己学习,张建昌还积极组织成员参加农机、农技、植保等培训,请专家上门指导,长年开展业务交流;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承担建设优质绿色高产小麦生产攻关基地,探索优质高产小麦种植模式。

研“硬”机械 高效作业功夫了得

以前,张建昌也像大多数农户一样,农场里的机械利用率并不高,夫妻俩忙不过来的时候就雇人,但他发现,当地可供的雇人非常有限,常常需要排队。2015年,因为田里施肥打药,耽误了农时,最终导致亩收降低了不少。吃了机械不足的亏以后,老张开始为农场购置农业机械,从种到管再到收,每个环节都不落下。

2018年,张建昌引进水稻印刷播种机器。所谓水稻印刷播种,就是把玉米淀粉制成的食用胶涂在纸上,然后像印字一样,把一粒粒稻种整齐准确地固定在纸上,再把纸铺到田里,洒上一层薄土。刚开始时,水稻印刷后,铺纸、洒土全靠人工,张建昌便和厂家交流,在机器上加装1个装置,实现了机器铺纸、洒土,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截至目前,在张建昌大力推动下,此技术在当地应用面积达到1.3万亩。

此外,张建昌还有多项创新与率先之举。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引进水稻侧深施肥机械,肥料利用率提高20%;对插秧机进行改造,实现了插秧、施肥、喷洒除草剂一次性完成;组装“施肥、穴点播、除草剂封闭处理一体机”,减少了作业程序,提高了机具利用率,节省了用工;与安徽农业大学工程机械学院合作,研制水稻轻简化栽培机械,突破了水稻播种不均匀、旱育穴播的技术瓶颈;在全市率先引进无人驾驶插秧机,翻开了智能化农机新篇章;对合作社农机具加装GPS设备,实现了作业全程监控、实时纠正。

“现在,天长种田全程机械化,小麦收割有收割机、秸秆打捆有打捆机,翻地有旋耕机,插秧有插秧机。不瞒你说,我自己就是个农机迷,什么农机都能开,包括无人机。”张建昌自豪地说。如今,农场已拥有农机255台,为附近种植户提供社会化服务。

发挥优势 大户帮带争做“领航员”

除了种好自家的农田,张建昌还积极帮助本村和周边村庄的种植户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多年来,张建昌坚持为农户提供义务技术咨询服务,每年都要上门解决近400个种植户在农业生产方面的难题,直接或间接减少因植保技术带来的经济损失约200万元。机械化育、插秧是當地农业种植的短板,张建昌是全市机育、插秧“领军人”,并申请“机插秧弹性育苗技术”专利。2020年春季育秧,皖东地区遭遇连阴雨低温天气,造成许多农户大面积机育、插秧不出苗。他实地查看,发现是因“三沟”不配套,秧田长时间积水,造成种子吸氧困难,他开出清沟沥水、增加苗床土壤透气性的“处方”,并通过市种田大户微信群提供处理方案,避免因特殊天气造成无秧栽插面积近16万亩。

“多年来,我坚持亲手做给农户看、带着乡亲们一起干,让大家学会科学种田本领。”张建昌种田讲科学,是天长当地有名“土专家”,受到种植户们纷纷效仿和跟进,形成了“张建昌咋做,咱就咋学,张建昌咋种,咱就咋种”的示范效应。

种田耕地靠的是各类农机,地里撒的是生物有机肥,卖的农产品盖上了自己的品牌LOGO,大米成了“网红”,张建昌也成了当地闻名的“田秀才”。2020年春天,张建昌的农场还在全市火了一把,百亩油菜花开,让天长人直呼,“不用开车去皖南,家门口就能拍出风景大片。”

近年来,农场的水稻和小麦亩产分别保持在1300斤和1100斤以上,加上农机服务,年纯收入超过200多万元。2019年,张建昌把农场的规模扩大到了500多亩,拿出其中的100亩做高端水稻试验田,自己选种,种植有机富硒米,剩余的400多亩都实行了订单式生产,张建昌家庭农场入选第二批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通过学习培训,张建昌取得了“高级农机修理员”“高级植物保护员”“高级农作物保护员”“高级信息化农技师”等证书,还报考了安徽省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在天长,田间地头着实长出了“新风景”,以张建昌为代表的“新农人”茁壮成长,以改革创新、绿色发展为引领的农业现代化新图景拔节孕穗。

猜你喜欢
天长市建昌种田
不待扬鞭自奋蹄
“V”字形‘早金酥’梨在辽宁建昌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论李氏朝鲜王朝末期文人李建昌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安徽省书画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AI”种田让农民“洗脚上田”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80后农民工返乡种田致富
不是无人种田 而是无田可种
关于天长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影响因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