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效果及有效率分析

2021-11-08 11:15代秀敏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

代秀敏

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 方法:将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60例糖尿病患者依据就诊时间顺序依次平均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单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尿液检验,观察组开展生化检验。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准确性。 结果:检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 结论:与尿常规检验相比,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更为理想,其可获得更为准确的检验结果数据,其检验结果的临床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关键词:生化检验;糖尿病;诊断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09--01

前言:糖尿病是一种由体内胰岛素分泌失调所引发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该病患者在病情发展期间可出现较为明显的血糖水平波动表现,由此可诱发不同程度的饮食失调、多尿等临床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可发生机体酸碱失衡或休克情况,因此尽早给予上述疾病患者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干预是十分必要的[1]。近年来,随着现代检验学的不断发展,生化检验这一临床检验方法现已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诊断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其检验结果可为患者的后期临床治疗提供相应参考依据[2]。本文主要进一步分析了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在于本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时间范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之后依据患者的就诊时间顺序对其进行平均分组,单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女性患者例数占比为19:11,年龄范围为31~77岁,平均值为(50.16±3.14)岁。观察组中,男女性患者例数占比为17:13,年龄范围为30~79岁,平均值为(50.17±3.16)岁。两组的各项基线资料数据组间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病情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糖尿病;(2)均已明确研究内容,并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準:(1)合并患有其它内分泌系统疾病;(2)合并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表现;(3)中途无法继续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尿液检验,具体检验方法如下:于受检日当天清晨,告知患者收集总量为5ml的中段尿液作为检验标本;之后应用全自动检验分析仪对尿液标本展开相应检验。

观察组开展生化检验,具体检验方法如下:检验开始前,需叮嘱患者维持8h以上的空腹状态,之后于受检日当天为患者采集总量为3mL的空腹静脉血作为检验标本,然后应用全自动生化检验仪对血液标本中的糖尿病相关检测项目展开相应检验。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所采用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准确性。

1.4 统计学

采用SPSS21.0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对比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依据检验结果可得知,对照组30例患者的糖尿病检验结果准确率为70.00%(21/30);观察组30例患者的糖尿病检验结果准确率为93.33%%(28/30);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数据可得知,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准确率明显更高(X2值=5.455,P值=0.02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及人们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临床上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亦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该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血糖水平异常升高及代谢紊乱现象,患者在发病后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对症治疗干预,则可致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由此可对患者的脏器功能及身体机能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3]。目前,临床方面尚未发现可彻底治愈糖尿病的对症治疗方法,因此仅能通过疾病控制治疗、饮食指导等方式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以此有效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表现发生几率。以往,临床方面多主要采用尿常规检验方法为糖尿病患者开展初步病情诊断,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当其机体血糖水平浓度超出肾脏代谢阈值后,则可通过检测尿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方式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糖指标异常情况,由此可对糖尿病病情展开有效诊断;上述检验方法在开展期间虽可获得较为准确的检验结果数据,但由于该项检查内容的检查耗时相对较长,且尿液标本易受到抗生素等相关药物的干扰作用影响,进而易导致患者的尿液检查结果出现假阳性情况,此外若患者在接受尿常规检验准确阶段的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相对较低,则会导致肾脏完全吸收葡萄糖,从而无法有效明确患者当前的病情现状,由此可致使患者在临床诊断期间出现误诊或漏诊现象[4]。而生化检验则是一种近年来兴起的糖尿病检验诊断方法,其在检查过程中可通过测定患者血液标本中的甘油三酯及葡萄糖相关指标的具体水平,进而有效判断患者的机体血糖状态,该检验方法与尿常规检验相比,可通过于检验过程中明确患者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水平,进而及时了解机体是否存在异常血糖改变,且上述检查结果不易受到生活习惯、药物作用等方面的干扰影响,由此可获得更为准确的检验结果数据,进而可为患者的病情诊断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依据[5]。

本文研究结果亦证明了,与尿常规检验相比,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为突出。

总而言之,于糖尿病诊断中开展生化检验的效果较为显著,可得到准确率较高的检验诊断结果,由此可为患者的后期临床诊断及疾病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崔喜财.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4):102-103.

[2]胡刚.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4):48-50.

[3]李梅.常规尿液检验与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系统医学,2020,5(11):1-3+10.

[4]王辉.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4):546-547.

[5]张鹭坚,王腾腾.对比分析常规尿液检验和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9):66-67+70.

猜你喜欢
生化检验诊断糖尿病
跟踪导练(一)(5)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生化检验项目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准确性干扰及纠正性回归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Ending teen smoking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