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寓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21-11-09 08:09曾凡星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院系公寓宿舍

曾凡星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临沂 276000)

健康是人快乐、幸福和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面对学习压力、情绪情感、人际关系的问题,如何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观,用积极的心态迎接大学生活,关系到每一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公寓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和课余时间活动的主要场所,许多的思想交流、学习思考、人际关系建立等都在此产生,但诸多的心理问题在接连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学习、生活,出现心理困扰,这些问题的重复叠加,最终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甚至是精神疾病,就会出现打架斗殴、自杀、投毒、凶杀等刑事案件[1]。随着高校智慧后勤改革的迅猛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学分制的大潮逐步推行,大学生在公寓学习、生活的时间会随着延长,这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在大学生公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试点,探索出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的途径和方法对策,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此成果也应用于学生教育管理部门。

一、目前公寓建设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现状

本次研究抽取的样本是我校的2019~2020 学年的在校大学生,随机在公寓中抽取各类专业学生420 名,年龄在18~22 岁,平均为20 岁左右,男女比例尽可能做到相对平衡。采取自编《大学生公寓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调查表,共发放问卷420 份,回收400 份,回收率为95.24%,调查对象涵盖了医学生的各个专业,符合统计学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在调查过程中,大学生基本上都认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公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愿意配合调查交流,以此来解决自己的存在的心理问题。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公寓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结果

从表格1 调查数据结果分析来看,大学生心理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受到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的不适应,心理健康水平也随着降低。

二、大学生公寓建设中心理健康水平调查存在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对在公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模糊认识

从调查结果看,对大学生在公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尽管有85.8%的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有74.3%的学生非常支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从大学生的调查交流中发现,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认知缺乏,表面上好像知道比较重要,也觉得有必要表示支持,但是行动上认识不足,尤其是心理问题较轻的大学生,对课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积极参加,也善于和同学们交流学习、生活问题,但这些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手忙脚乱,像得病乱投医一样,没有真正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大学生稍微出现遇到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恋爱等问题,就会使部分大学生产生恐慌心理,不知所措。再加上部分学生的成长背景、独生子女的特殊性,人格的发展就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离。

(二)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寻求社会支持帮助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单一化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有75.9%的大学生向自己的同学倾诉,有14.1%的大学生向辅导员、班主任倾诉,仅有6.4%、3.6%的同学分别向家长和咨询室求助。当然向同学倾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得到了排解,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与辅导员、家长、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解决问题上终究差一些,所以这种单一的心理问题排解方式,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结果,排解的效果也不尽人意。

(三)大学生在公寓的出现心理问题,大多与日常生活、学习、交流相关

大学生公寓是学生们自己生活、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点、生活方式、喜好、兴趣都不尽相同,其中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个人的独居空间,聚集在一起很容易产生小的摩擦,解决不好很容易出问题。从调查来看,有89.2%的同学考上大学对环境不适应,有74.3%的同学学习上有压力,有66.9%的同学人际关系出现紧张,有52.1%的同学受到感情困扰。从中学跳跃到大学,生活的环境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变化了,从紧张的高考死记硬背变成了自觉学习,老师主导变成了学生主导,从单一的学习成绩到大学生活的多样性,再加上人际交往的增多,恋爱朦胧感觉的出现,或多或少的造成大学生的各种不适应。

(四)大学生在公寓选择心理健康教育文化传播的形式要求开放、多元化

从问卷的调查结果看,愿意参加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占67.6%,浏览报刊杂志的占40.7%,接受专业心理老师的占37.9%,选择网络、通讯的占87.7%。这一数据说明,信息载体的迅猛发展和多样化,使得现代大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的方式要求更加开放、多样化,甚至更愿意接受网络、通讯的方式,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活的开放、多样化,网络、通讯的方便、快捷更适合他们的多样需求。

(五)在公寓设立心理委员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的影响

国家教育部门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高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高校、院系、班级都建立了明确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学管理体系,唯独宿舍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划尚未完善。所以,在大学生公寓设立心理委员,更好的联系高校、院系、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问卷的结果和调查交流看,有79.5%的学生认为在公寓有必要设立心理委员,他们认为大学生在公寓学习、生活、交流的时间越来越长,也就意味着聚集的时间延长,那么产生心理问题的几率会加大,在公寓设立心理委员,在第一时间能够了解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在危机干预中起到预警和提前得知的作用。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的途径与方法对策

构建高校公寓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是贯彻落实、细化国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要求,即高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管理模式,也是实现以大学生公寓为载体做好日常管理与服务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一支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老师队伍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采取了辅导员进公寓进行管理和服务学生的方式,他们与大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多,对学生们的思想、心理状况比较了解,同时他们在担任辅导员工作时,根据学校要求对他们进行心理学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业余时间他们还担任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工作,这样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的联系就自然而然结合起来了,形成了一套公寓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系心理老师、班级心理信息员、宿舍心理委员的无缝连接,大大提高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排查和及时处理[2]。

(二)在大学生公寓建立心理咨询和辅导中心

大多数高校都实行了学校二级管理模式,在院系管辖的公寓建立心理咨询和辅导中心,配备有经验并持有心理咨询师证的老师,对学生们进行心理学知识、技能方面的宣传,开通网络咨询和辅导,发挥班级心理信息员、宿舍心理委员的联系,加强对学生管理人员和思想政治老师的心理学知识方面的培训,造就出一批具备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老师指导队伍,以宿舍为中心,辐射到班级、院系、学校层面,达到学生管理规范化、系统化,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三)探索拓展大学生心理问题救助途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从调查的问卷分析,绝大多数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来应对。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他们不会敞开心扉,寻求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只能依靠同学和周边的人进行倾诉和暂时简单的疏泄、排解,没有解决心理问题的根本,导致效果不佳。另外,同学及周边的人心理学知识匮乏,又缺乏必要的咨询、治疗基本技能,所以,患有心理问题的同学会出现反复,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和拓展救助途径的宣传势在必行,纠正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模糊认识,摒弃有心理问题的人受到歧视的传统思想,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业心理老师、辅导员、班级心理信息员、宿舍心理委员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征得医院的心理咨询中心、社会有资质的心理咨询机构的支持,发挥他们专业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为大学生服务,让他们健康成长。

(四)以在公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引线,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文化

公寓是大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和交流的重要场所,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与日常的生活相关。在公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依据大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分类实施,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群体是充满活力、积极向上、思想比较活跃的特殊群体,他们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自愿参加学校的社团组织。我们可以利用这类群体的特殊性,选择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指导,对社团活动的主题用心理学的视觉加以整合,充实丰富大学生公寓文化内涵,采取以公寓为一个活动单位,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发生在宿舍的小事件、大事件、甚至恶性事件进行讨论、辩论,以此来帮助他们深刻认识理解宿舍生活人际关系的内涵。其次,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大学生的定期筛查,尤其是新生入学,做到时时跟踪,增加讲座、咨询、辅导频率,特别是对学生违规后的管理、网络成瘾、人际交往障碍、恋爱受挫、职业规划迷惘等等重点关注,适当采取团体辅导、角色扮演、分享等形式,加以引导,改变认知、促进健康成长。

(五)在公寓设立心理委员,构筑心理健康教育第一道防线

从调查问卷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支持在公寓设立心理委员,倾向于朋辈教育。他们大多都是20 岁左右的年轻人,处于一个稚气未脱的豆蔻年华,在情感上、处事上、人际交往上存在欠缺。由于社会的原因,在这个年龄出生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偏多,从小受父母的偏爱,独居空间,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打击出现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3]。公寓是大学生们课余空间的主要活动场所,遇到问题时大多数都不愿意对父母说,不好意思对辅导员说,但是,他们愿意和宿舍同学沟通交流,出现轻微的心理问题和遇到小的问题都能不出门得到解决,所以宿舍会是大学生们成长最好的栖身之处。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向公寓倾斜,这样心理委员在公寓就显得特别有分量。更重要的是,他每天都能和同学们在一起,同学们的一言一行它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况且他们有受过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随时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心理健康状况。一旦发生问题,他们会第一时间了解、联系学校、院系、班级辅导员,严重的可以反馈给专业的心理老师,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避免因心理问题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院系公寓宿舍
热得快炸了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学校到底是谁的
浅谈SQL Server中Select语句的分组统计功能
数字公寓
吃货的世界
热得快炸了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提高院系办公室管理绩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