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房四宝”的设计活化为例探索传统文化融入创意产品的应用

2021-11-09 08:09郭宇轩杜博李欣池蔡秋雨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文房四宝传统设计

郭宇轩 杜博 李欣池 蔡秋雨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元素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个性与鲜明的民族特征被广泛应用到设计领域[1]。本文所讨论的“中国风”是基于在近现代设计艺术发展采用中国元素进行设计表达的风格[2],其特点是能与现代社会生活环境相融合,符合现代审美并能够投入工业生产。中国风并非单纯复古的设计,过于复古容易与现代环境格格不入,它既需要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精髓,同时又能把传统文化推送到时尚潮流的前线[3],因此传统元素与现代潮流的结合方式是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尝试在中国风设计案例中寻找传统元素与现代生活环境设计的平衡点,并通过文房四宝为主题进行创意产品设计,赋予笔墨纸砚以现代感,使之更好地融入现代环境,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

一、文化元素的活化设计

(一)文化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活化运用

现代中国风服装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以重“形”和以写“意”作为主要设计方向。重“形”是将有哲理内涵和吉祥寓意的构思与富有装饰风格的图案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设计形式[4]。具体应用在服装设计上通常表现为将龙纹、虎纹、祥云等纹样通过刺绣在服装上进行装饰,或将汉字、传统纹样作为图案融入现代服装形制。在众多西方设计品牌以及“国潮”服装中,中国风以“元素符号”的形式呈现在现代服装服饰上,形成独特的视觉审美,能够较好地表达出时尚潮流感,贴近现代生活环境,容易被大众接受,但对于体现中国更深层次的情感韵味和哲理是设计工作需要考虑提高的[5]。另一种是以写“意”的方式呈现,以文化内涵作为设计源泉。服装设计中元素的表达不是简单拼接和形式借鉴,而是通过理念诠释表现服装创新的各种细节达到和谐与融合[6],将“意”转化为可视的“形”,在设计中融入中式的意境与审美情趣。写“意”的方式并不意味着是对传统的复制,过于复古的形式很难满足当下的时尚[7]。将“天人合一”“留白”等中国哲学融入其中,以中国的意境、意味作为出发点,使最终的设计呈现出更加古典的审美形态。

(二)欧洲建筑与中国元素的结合

“法式中国风(Chinoiserie)”可以看作是东方元素与洛可可风格融合后产生的,在18世纪欧洲室内装饰风格中颇为流行。在洛可可风格的居室中融入中国瓷器和工笔画,以及服装上装饰的图案和花纹,创造出新的样式,再将其装饰到家装或器物上形成一种全新的整体视觉感,这种混合风格的家装设计充满浪漫色彩,与欧洲的社会环境自然融合[8]。“法式中国风”是西方人对神秘东方文化的遐想进行的自我文化符号的嫁接,同时也表明尽管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上有着巨大的差异,实践使图案在设计构成活化性的融合上能够满足人类共同的审美取向。

中国建筑中也存在大量的中西合璧的风格形式,如开平碉楼,兼具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的特点。鼓浪屿海天堂构的门楼是典型中国传统式样,重檐斗拱、飞檐翘角,窗饰多为西式风格,而墙面与转角设计为中国雕饰。圆明园中典型的中国古典柱式兼具西方柱式的柱头、纹饰和中国古代精雕细琢的柱式设计相统一[9]。中国元素不仅能和现实的城市建筑进行结合,也能够进入科幻的未来世界中,在影视、游戏等诸多作品里出现。赛博朋克与中国元素进行了结合并且产生了富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设计师将香港一些街道里的霓虹招牌、层叠的居民楼,以及喧闹的市井生活与人间烟火带入到充满科技感的赛博朋克世界中,描绘出闪烁着大大小小汉字招牌和标语的未来城市夜景,中国传统的服饰和木制建筑也能在这个世界里和周围的夜空霓虹相得益彰,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使得中国元素可以在很多设计领域进行设计应用与活化,我们也更有责任去研究和探索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文化风韵。

二、基于词集《花间集》的设计思维导图构建

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软实力逐步增强,中国风文创也成为当下产品设计关注的热点,年轻化与时尚化的创意中国风产品不断涌现。本文从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文人词选集《花间集》作为文化基础进行设计实践探索,从简洁优美的诗句中感受作者细腻描绘唯美的古人生活的场景,字里行间中流露古代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世界的感受。《花间集》不仅仅是文字,也是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在今天唤醒留存于我们基因里的中式审美情趣,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把酒言欢,纵情山水的潇洒。笔墨纸砚承载了中国人数千年的书写历史,是文人墨客书写时的重要工具,而目前文房四宝的相关产品大多以较为传统的造型,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因此将现代感、科技感作为设计重点,打造不同于传统视觉效果的笔墨纸砚产品,使这种情趣保留和传承至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创意活化包括笔架、毛笔、砚台、水丞等书法用品,目的将雅致的中式情趣融入现代简洁的家居风格,为青年群体提供一种独特、实用且易操作的笔墨纸砚衍生产品。

通过分析服装以及建筑里中国元素设计的案例,可以发现流行风格作为视觉导向使中国风设计更贴近现代生活环境,并且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图1 尝试展示一种流行中国风的设计思维导图,为下文进行“文房四宝”主题的创意产品设计提供引导。

图1.基于《花间集》引发的文化元素活化设计思维导图

设计思维的流动是互通双向的,一方面是以中国传统元素作为整体视觉流动为导向,在其中加入流行元素,寻找到设计主体的传统风格与所选流行元素的视觉共同点对其进行趋同化设计,使其变为一个和谐的整体,最终呈现出视觉效果偏向于传统风格的设计主体;另一方面是以现代流行风格作为主导,加入传统元素,使设计主体效果产生现代感。在实践应用中根据不同的设计目的选择不同的思考方向。

三、以笔墨纸砚为主题的创意产品设计

(一)文房用具产品现状

笔墨纸砚是练习书法、国画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们是古代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吟诗作赋,泼墨山水,都离不开它们。这些书写工具做工精致、用料考究,被文人们当作艺术品收藏观赏。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书画用品成为越来越多人享受闲暇时光,陶冶性情的爱好,市场需求不断增大[10]。目前书画产品的样式相对单一,对于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种类较少,缺少个性化与时尚化的设计,大多仍然以较为传统复古的形象出现,难以融入现代简洁的家居空间。在钢笔、中性笔逐渐成为日常书写主角后,文房四宝基本已退出我们的日常书写工具的行列[11]。

(二)创意作品结构造型的来源

通过观察传统的木制笔架,发现门形结构悬挂的柱状毛笔与中国古建筑梁、柱结构相似。支撑现代外墙玻璃的摩天大楼的钢筋框架,分析其形态结合传统的毛笔笔架有着视觉设计融合转化之处(图2-c)。取方正的摩天大楼作为创意产品设计的灵感,使产品在整体视觉上富有现代感。产品顶部红色造型参考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斗拱结构以及中国红,外墙表面覆以叠篆文字图案,简化传统建筑中繁多的雕刻和装饰,使造型非常简洁。由长方体造型概括建筑的钢筋框架和榫卯结构,将其作为造型基础(图2-b),红色作为设计的主要色调(图2-d),以简洁干练的长方体结构承载笔架、水丞、砚台的造型形态,体现产品现代感,也便于投入工业生产(图2-a)。

图2.创意产品模型以及实物分解展示图

1.创意产品3D 建模示意图,各部分组成收纳成为一个整体,(1)砚台收纳层,(2)笔架(3)物件收纳一层,(4)毛笔,(5)物件收纳二层,(6)水丞,(7)底座。2.创意产品灯光状态实物展示图。3.笔架框架造型示意图。4.产品完成收纳后灯光效果图。

(三)收纳结构的创意

传统的书法用具在使用完毕后需要分开摆放,十分占用空间,并且印章、笔山等小物件也需要另外收纳,造成不便。因此在确定整体造型后,思考在笔架的空间中设计收纳空间,产品不使用时可以将所有物件收纳成一个整体。将塔形的层叠结构作为空间收纳,将笔架中间构建成为收纳层,以柱式结构贯穿支撑收纳层,填充笔架中间的空白区域(图2-a-③⑤)。通过尺寸的精准设计,将笔架嵌套入收纳层的空间中,毛笔、镇纸收纳在侧面,砚台收纳在顶部,水丞收纳在底部,成为一个长方体,造型具有古代亭台层叠的静雅,也有都市大厦的科技感,符合现代环境空间。产品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得到了提高,方便物件整理、保存与收藏。

(四)设计发光与细节优化

整体结构基本确定后,增加长方体中间发光,类似古代宫灯的造型,点亮后四周通透犹如灯火通明的大楼,与整体的基调相吻合(图2-d)。将收纳层的支撑柱设计为发光灯柱,呼应中国古建筑柱式结构的同时也体现出科技感和现代感,使得整个设计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在完成整体设计后需进一步优化细节。例如优化传统的毛笔尾端挂绳,将挂绳舍去,改为镶嵌磁铁,使毛笔可直接吸附于金属的笔架上,整体造型也更加干练,最后在最外层配置一个透明材质的防尘罩,外观犹如大楼的玻璃外墙,也似宫灯的灯壁,将所有物件包含在“方圆”之中,形成一个整体(图2-b)。书写时将各个部件拆出,组成一套书房用具和一个台灯,不使用时可将物品收纳在灯壳内部,节省空间又能展示文化。

(五)材料选择与设计制作

经过结构和建模设计确定作品的外观造型和功能后,对于零件可能使用的材料进行再选择。砚台可以使用红丝石、端石、歙石、洮河石等材料制作,具有较好的磨墨效果;收纳层、镇纸和水丞需要透光,因此选取玻璃、亚克力、透明工程树脂等透明材质以增加产品的耐久度。若将产品定义为日常使用的工具则可以降低材料成本,增加耐用度并且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因此将笔架材料调整为更容易工业生产和后期维护的金属材料,保证满足与毛笔末端的磁铁设计相互配合。

结语:本文通过对《花间集》为主题的创意产品设计实践的尝试,从现代创意设计的角度探索中国元素的活化与应用,将文房四宝打造成更加年轻的形态。希望通过时尚化的设计使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喜爱传统文化。现代多元文化的交流频繁,中国风设计也需要与流行文化和世界文化接轨。时代的进步也带来了科技的发展,尝试用科技点亮中国风设计的新方向,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姿态。目前基于文化的设计仍然有上升的空间,需要更多的人去探索和实践,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真正让文物走出博物馆,以更加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与人们见面,融入人们的生活。

猜你喜欢
文房四宝传统设计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文房四宝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文房四宝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清明节的传统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