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柳琴学习初探

2021-11-09 08:09郑轶凡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柳琴儿童专业

郑轶凡

(中国音乐学院,北京 100101)

柳琴作为我国的民族乐器,上世纪五十年代王惠然先生将民间戏曲中伴奏乐器“土琵琶”改良成为独奏乐器后,因其不易被掩盖的高音常常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用于演奏高音声部的主要旋律及华彩,在当今民族管弦乐团中已拥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国家大力推动审美教育事业,家长们开始更加注重学龄前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而让孩子们学习一门中国传统器乐更是成为了许多家长的首选。

柳琴作为一件“年轻”的中国器乐,因其灵动的音色和娇小的外形等特点受到学龄前儿童的喜爱。笔者自5 岁起学习柳琴至今,在初学柳琴之时也遇到过难题与困扰。文章从“学龄前儿童选择学习柳琴的原因”“学龄前儿童的柳琴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学龄前儿童在柳琴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学龄前儿童选择学习柳琴的原因:

(一)国家政策方针的引导

2020年10 月1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提到:学前教育阶段应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提高美育在学生评价中的占比,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学习一门乐器对孩子来说不仅可以锻炼学龄前儿童的气质、手脑协调性、注意力、自信心等,还对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升学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学习柳琴性价比高

1.柳琴专业市场饱和量小,需求量大

在众多中国传统器乐中,柳琴作为最“年轻”的乐器,相较之下市场饱和量小、需求量大。以古筝专业为例,其市场饱和量极大,但在民族管弦乐队中一般只需要1 名古筝演奏员;柳琴专业学习者目前依旧较少但在民族管弦乐队中一般需要2 名演奏员,从长远发展来看学习柳琴对于孩子来讲竞争者相对较少。

2.柳琴专业未来发展空间更大

一般民族管弦乐团中,配置为2 名柳琴演奏者、4 名中阮演奏者、2名大阮演奏者。因此在后续的学习中,许多家长会选择让孩子从柳琴转为需求量更大的阮专业或学习双专业,而柳琴专业相较其他弹拨乐器转阮专业会更容易,其原因如下:

中阮与柳琴在乐器材质、琴弦材质、拨片材质、音律分布方式等各方面都相同。

中阮与柳琴定弦关系完全相同且呈八度关系。中阮从四弦到一弦,依次为G d g d1;柳琴从四弦到一弦,以此为g d1 g1 d2。

中阮与柳琴演奏技法持琴方式与演奏技巧极为相似;均是将琴的支点放置于右侧大腿根部,琴身稍侧,左手大拇指指腹托琴其余手指指尖按弦;右手使用拨片弹拨琴弦,但右臂的支撑点和发力方式稍有不同,中阮右侧小臂为着力点;柳琴右侧手腕上侧为着力点。

3.柳琴专业在高水平艺术团中属于稀缺资源

从2015年起,各省(区、市)取消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同时,部分高校启用《高水平艺术团招生简章》,高水平艺术团考生参加艺术测试合格后,可在高考中享受降分录取的优惠政策。[1]

2021年高水平艺术团招生简章显示:

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等均需要柳琴专业特长生;

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等均需要中阮专业特长生。

(三)柳琴形制适宜学龄前儿童演奏

柳琴的形制并没有大中小型号之说,有且仅有一种大小(表1)[2],改良自土琵琶的柳琴延续了其方便携带、小巧玲珑的特点。与其他抱弹类乐器相比柳琴的各项数据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都更为容易上手(表2),表内数据均为成品琴测量,不同的木料与不同的琴厂出品会稍有偏差,仅供参考。

(表1)

(表2)

二、学龄前儿童的柳琴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当前市场没有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柳琴教材

柳琴丛书并不算太少,但大多问世的书籍如:《XX 柳琴考级曲集》《柳琴考级音阶与练习曲》《全国高等艺术专业院校柳琴演奏教程》等针对有一定理解能力和音乐基础的学生而设计的,此类书籍内容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教学显然是不适用的;相较于西洋乐器(以小提琴为例),有一系列《初学小提琴100 天》《学琴之路》《霍曼》《铃木》等专门为小提琴学龄前儿童编著的教材。当前市场上柳琴教学有且仅有一本较为合适可代替使用的书籍:顾锦梁先生于2001年出版的《青少年学柳琴》,但也只是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撰写,真正针对学龄前儿童的书籍目前还从未问世。笔者访问了身边同样从事柳琴教育事业的伙伴大多表示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教学至今依旧在使用2001年出版的《青少年学柳琴》。

(二)学龄前儿童对于事物的注意力有限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身心灵发展的萌芽阶段,思维跳跃、活泼好动、根据心理学家研究报告: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大约为15-30 分钟。

学习乐器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枯燥单一的基本功训练。如何让孩子们在有兴趣的前提下训练基本功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三)学龄前儿童处于骨骼发育的初阶段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理发育的快速发展时期,由于指关节比较软,手指稳定性、独立性差。演奏柳琴对于手指力度与灵活度要求较高,因此会导致如下问题:

1.柳琴作为高音乐器其弦的张力是民族弹拨乐器中最大的,尤其是一弦为尼龙的裸钢丝,练习时手指多次与琴弦接触,学龄前儿童娇嫩的皮肤易因疼痛而导致动作的扭曲。

2.儿童由于生理发育手指力量低,很难上手就正确按弦,大多数学龄前儿童为了尽快演奏出声音,易出现憋指、推拉弦等问题,此时如若教师一味为了教学进度放任儿童持续错误的演奏方法,对于日后的学习百害而无一利,无异于揠苗助长。

三、如何解决学龄前儿童在柳琴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一)编著出版适合学龄前儿童学习柳琴的书籍

第二单元第1 部分叙述了当下市场并没有适用于柳琴教学的学龄前儿童教材的问题,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歌曲器乐演奏启蒙》系列,已囊括琵琶、二胡、古筝、扬琴、竹笛这几类大热的传统器乐,希望柳琴也应推出相应的教材。

在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设计中,理应囊括柳琴介绍、以学龄前儿童为原型的持琴姿势图、正确持拨片的方式、详实的调式音阶图、基本技巧的要领指导、简化版儿歌以及变奏等。总的来说笔者建议能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正确引导学龄前儿童入门,保持其对乐器学习的兴趣。

(二)一对一与大班课相辅相成教学法

在笔者过往的教学经验中常常能够看到大班课转一对一的孩子出现许多其实早可以避免的错误,许多家长在孩子学琴之初因为无法确定孩子是否能够喜爱与坚持学习柳琴所以选择带着孩子报名价格相对便宜的大班课,但由于大班课每一个孩子的接受程度、性格都不尽相同,一名老师无法同时顾及到所有琴童,往往导致了孩子们错误的手型无法及时得到纠正由此形成了不良的习惯。因此学龄前儿童的授课笔者更建议以一对一教学为主、大班课相辅的教学方法,一对一教学时教师可以全身心关注于琴童,有效关注到琴童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发散等情况,也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的错误动作;大班课的学习与良性的竞合关系有利于促进孩子自我反省与进步。

(三)试唱引导法

对于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我们应当要引导鼓励多唱谱。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刘德海先生曾说过:“技术训练的实质其实是美感的训练,没有美感的训练就没有美的音乐”,学龄前儿童绝大多数没有接触过视唱练耳、乐理等,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常常因为害羞而不愿意张口唱谱,教师正确鼓励与引导儿童一起唱谱,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知识的认知以培养孩子的乐感。

(四)象形代替法

学龄前儿童手指柔软且难以记住标准的手型,如果只是以专业术语讲解手型对于学龄前儿童不仅难以理解更是容易遗忘。面对此类情况老师可以用贴近生活的动作来举例引导学龄前儿童。例如:当学龄前儿童无法正确掌握左手手指发力方式而导致憋指、拉弦等问题时,教师可以用“握网球”“捏水瓶”等象形动作引导学龄前儿童正确找到左手手指发力方式。这种象形代替法更容易让学龄前儿童顺利找到演奏的诀窍并记住演奏的方法。

(五)儿歌编写法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而在笔者过往的教学经历中,当下学龄前儿童对于“金蛇狂舞”“步步高”“旱天雷”等初级考级乐曲并不熟悉也没有浓厚的兴趣,相较之下时下热门的歌曲是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在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培养,考级不应是学龄前儿童的第一目标,兴趣的引导永远应该放在第一位,将孩子们喜爱的曲目简化成能力范围内易练的小曲目,在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再进行变奏加花提升难度,演奏喜爱的音乐可以有效解决练琴枯燥无味的问题且儿童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四、结语

随着柳琴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开始学习柳琴,对于学龄前儿童的培养一定要将眼光放长远,浇筑孩子们传承音乐的坚实基座,在创新中拓宽学龄前儿童美育的阳光大道。教师的正确引导、家长的悉心陪伴、儿童的浓厚兴趣三者息息相关,教师根据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灵特性定制专项教学计划、家长作为重要桥梁引导儿童正确练习,孩子才能直接受益。

柳琴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前景相当乐观。从来没有不受重力的飞翔,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需要一代一代的传承,如何让孩子愉快、正确、科学地学习音乐,是一个需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注释:

①高水平艺术团:艺术特长生的别样选择[J].求学,2020(06):38-39.

②孟醒.著名民族音乐家王惠然与“土琵琶”的制作故事[J].北方音乐,2019,39(15):122-123.

猜你喜欢
柳琴儿童专业
一曲柳琴戏,最美拉魂腔
柳琴戏音乐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以2010-2020 年为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柳琴戏的价值及其传承研究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进校园的意义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