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秘书英语》教学设计

2021-11-09 08:49梁春
魅力中国 2021年37期
关键词:职场成果诚信

梁春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成果导向教育是指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最早出现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改革。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OBE在美国教育界是一个十分流行的术语。美国学者斯派帝撰写的《基于产出的教育模式:争议与答案》一书中对此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把OBE 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

《秘书英语》课程中的“外贸洽谈”项目以“接听外商咨询‘舍得’酒业展销会电话”为任务起点,以“外贸洽谈工作过程”为学习主线,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学习导线,融入OBE 教育理念,以“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成果层层递进”为教学内容亮点,以塑造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守法、重礼”等精神品质为思政要素。配合学习通,学堂在线等信息化手段,结合《高校课程思政资源数据库》,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能说、会写”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笔者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19级教学实践研究为例:

一、整体设计

(一)分析职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设计教学项目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公共关系礼仪、综合英语,后续课程有商务英语。鉴于一带一路贸易新形势,课程组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开展本课程的体系重构。

项目“外贸洽谈”选自应用英语专业大二第一学期开设的专业拓展课《秘书英语》,为课程 3 个教学项目:面试求职、外贸洽谈、商务交流,中的“项目2——外贸洽谈”。本项目遵照贸易洽谈工作流程,围绕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中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作能力、职场应变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展开教学。

根据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完成外贸洽谈所需的口语和文书交际能力要求,课程组重建教材,重构项目模块。基于外贸洽谈工作流程进行系统化设计,将工作过程的 8 个环节构建为 8 项教学任务。(任务1 接听电话;任务2 撰写备忘录;任务3 撰写邀请函;任务4 机场接机;任务5 安排会议;任务6 撰写会议记录;任务7 起草商务合同;任务8 机场送行),共16 学时。

(二)采集实时数据,分析学习行为,精准把握学情

1.知识与技能基础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学生100%来自普高。高考录取时,学生英语单科成绩须达到最低线(90 分)。根据对该专业2019 级学生高考英语成绩数据汇总,66%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集中在100——119 分。通过学前摸底测试,课程组经过数据分析,得出项目学习前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表1 应用英语专业2019 级学生英语能力分析表

2.认知与实践能力

课程组在最新企业岗位调研中梳理出企业对员工的认知和实践能力需求。通过调研分析学生目前具备的认知与实践能力与企业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表2 认知和实践能力对比表

3.学习特点与偏好

特点:

(1)学习兴趣较浓厚。

(2)有一定自主学习意识,但还不足以形成促进自身成长发展的助力。

偏好:

(1)学生倾向以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多媒体设备为中介,在自主筛选、合理接受、科学加工、适时反馈的信息传播中,轻松自如地完成富有个性化的学习过程。

(2)适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的电脑——学生——教师三者之间合作交流的互动环境。

(3)学生乐于运用网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依据课标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锚定重点难点

基于企业用人的最新需求,根据课程标准,课程组确定出本项目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分析,课程组锚定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学生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守法、重礼的优秀品质。

知识目标:掌握外贸洽谈各工作环节中口语交际规范语言及相关礼仪;掌握外贸洽谈各工作环节中文书交际规范格式、语言及礼仪。

能力目标: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的组织协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场应变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运用能力。

2.教学重点

外贸洽谈各工作环节中口语交际规范语言及相关礼仪;外贸洽谈各工作环节中文书交际规范格式、语言及礼仪。

3.教学难点

聚焦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即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作能力、职场应变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

(四)落实成果导向,聚焦“四力”提升,制定教学策略

图1 教学策略图

力求还原职场,立足岗位需求,重构项目;遵照工作流程,确定八个任务点;落实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OBE),以成果为导向,学生为中心,目标成果由简到难,层层递进,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持续改进。

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采取(1)预新知(2)导情境(3)明难点(4)学示范(5)练技能(6)评成果(7)促“完美”(8)拓成效等八个教学步骤,获得每一阶段相应的成果,即初级成果、阶段成果、“完美”成果。

利用现有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案例教学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聚焦“四力”提升,即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作能力、职场应变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职场胜任力。

把握任务主线,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塑造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守法、重礼”的优秀品质,使其成为“一带一路”理念的传播者、倡导者,“一带一路”实效的践行者、推进者、维护者。

二、教学实施

(一)思政融入

把握任务主线,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塑造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守法、重礼的优秀品质,使其成为“一带一路”理念的传播者,倡导者,“一带一路”实效的践行者,推进者,维护者。

图2 思政融入图

以项目二,任务2 为例:

该任务主题是撰写备忘录。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思政教学重构融入“诚信”和“敬业”作为本次课的价值引领。在获得备忘录相关知识和提升组织协作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学习中国精神,爱岗敬业,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塑造学生诚信、敬业品质。本任务结合“诚信之星”教学视频和其他扩展资源及活动,分别在3 个教学步骤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

课前“预新知”环节,教师通过学习通App上传本单元思政学习资料——“人之立身,唯在诚信”。学生通过学习,建立对“诚信”的初步认识。

课中“练技能”环节,教师补充完善备忘录写作要点时,强调“诚信”和“敬业”在文书作业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课后“拓实效”环节,学生观看“诚信之星”王辅成和爱岗敬业标兵李海强的微视频。升华价值,引领学生懂得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人必备的品质。敬业要爱业,勤业,还需精业。

(二)实施过程

“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八步教学促提升”——以任务1 为例:

课前(第一阶段)“预新知”,学生尝试实践,对比第一阶段成果标准发现问题、记录疑难。

课中(第二阶段),教师通过“导情境、明难点、学示范”等环节阐释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学生通过“练技能、评成果”等环节,对照第二阶段成果要求进行小组演练、课堂实践、持续改进。教师通过“促‘完美’”环节,围绕“四力”,提升学生职场胜任力。

课后(第三阶段)“拓实效”,教师根据第二阶段目标成果评价,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个性化布置课后拓实效任务,学生实践“四力”,进一步完善成果、提升质量,使作品接近“完美”成果。

(三)评价体系

全程、全员、多路径评价体系,OBE 教学理念贯穿始终:

以任务1 为例:

第一阶段(课前),学生通过预新知,完成课前任务,实现初级成果。根据第一阶段成果目标,进行组内自评。

第二阶段(课中),学生通过明难点、学示范,练技能,形成阶段性成果。根据第二阶段成果目标,进行组内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第三阶段(课后),通过拓实效,学生持续改进作品,最终形成“完美”成果。根据成果目标,将作品以文本或视频形式传送给企业导师,由企业导师完成第三阶段评价。

三、实施成效

(一)教学成效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取得的成效有:

1.知识与技能

口语:熟练运用接听电话相关句型,熟知接听电话规范流程和礼貌电话用语。熟知机场接机、送别规范用语和礼仪。熟知安排会议相关句型、会议流程及注意事项。

文书:掌握备忘录、邀请函、会议记录和商务合同的格式、要素和规范用语。能将通话和会议中获取的信息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

2.认知与实践

通过项目2 学习,学生熟知外贸洽谈工作中的接受电话咨询、邀请外商参加展销会、接待外宾、组织外贸洽谈会议、促成商务合作、达成协议的工作流程。通过模拟实践,学生深刻认识岗位需求,有效提升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作能力、职场应变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形成职场胜任力。

在本课程学习后,学生具备了对外交流所需的口语和文书交际能力,曾在多项国际会议和大型赛事担任志愿者。在外宾接待,书面交流等方面运用出色的英语口语和文书交际能力圆满完成组织方交于的任务。

3.价值塑造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的价值塑造主要体现在:

(1)第一阶段(课前):学生通过相关思政资料的学习,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懂法、重礼有初步认识,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第二阶段(课中):以润物无声的教学方式将思政理念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明白了做人比完成任务更加重要的道理,领悟到优秀品质更能帮助自己有效完成各项职场任务。

(3)第三阶段(课后):通过拓实效相关任务的完成,学生将优秀个人品质践行到实践活动中,成为“一带一路”理念的传播者、倡导者,“一带一路”实效的践行者、推进者、维护者。

(二)特色创新

利用成果导向教育理论,构建教学模式:

总体教学设计运用了成果导向教育(OBE——Based Education)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将学生的学习进程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确定出每阶段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从初级到高级,最终形成“完美”成果。

第一阶段(课前),初级成果阶段。学生需实现内容和语言层面上的目标。课程组制定详细标准,将学生成果目标细化、量化。学生根据成果标准,进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自我评判。

第二阶段(课中),阶段成果阶段。成果标准增加了职场礼仪的要求。根据成果目标,学生完成课堂实操后,进行组内自评、小组互评。教师通过平台采集、现场打分进行评价。

第三阶段(课后),“完美”成果阶段。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积累、改进,这一时期的作品既要体现前两个阶段的目标,还应实践“四力”。目标告知于课堂,成果形成于课后。通过促“完美”、拓实效等教学步骤持续改进,最终形成第三阶段成果,即“完美”成果。企业导师参与该阶段成果评价。

三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层层递进,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持续改进,最终形成“完美”成果。这也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时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空间从教室向图书馆和自习室拓展,内容从教材向参考资料扩充。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将真实的学习经历内化为持久有效的成果。

猜你喜欢
职场成果诚信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职场要减龄 特立独行第一名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疯狂的职场/等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