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培养皿:有机元I

2021-11-09 22:38郑达
画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培养皿肉身终极

汤国(《画刊》封面计划艺术家,2021年第9期):当Al芯片植入人脑并不断升级后的审美争战是终极之战吗?

郑达:如果说智能机器和人类的终极之战是伦理,那AI芯片和人脑的终极之战便是审美。古往今来,哲学家都希望能用清晰的原理和逻辑,从零开始推出伦理标准,也就是规定我们应当如何行事的原则。可惜,几千年过去了,人类唯一的共识就是:没有共识。审美亦是如此。

媒体理论家尤金·塔克(Eugene Thacker)驳斥了生命的神话,以及人作为其化身看似无可争议的权威,“生命是从主体到客体,从自我到世界,从人类到非人类的投射”。

数据装置《有机元I》是今年我们创作的人工智能艺术作品的原型,也是最近个展中发布的新作品《LOW·AI BOX-肉身机器》的延伸数据装置。而本期《画刊》封面上的《有机元I》是由LOW·AI BOX生成的电器元件装置系列,这个系列由5组透明屏幕装置组成。将透明屏以及匹配的电子元件浸泡并运行于透明液体中,透明屏让承载画面的界面变成透明的数据层以及信息层,并将二维的实体界面扩充成多维空间。屏幕的显示内容是实时播放的由AI数据生成的畫面,封面图上展示的正在运行的画面是借由AI BOX收集的风向和风速数据组合而成的“ART MONTHLY”字样,吹散的方向也是机器预判下一时刻的风向。随着数据的持续收集和进化,通过“透明界面”使数据层漂浮于液体之中,装置成了承载有机生命的数据培养皿,同时也是被扩充的赛博格空间。

生产透明屏装置内容的数据基于《L O W·A I B O X-肉身机器》,它是低科技艺术实验室(L o w Tech Art Lab)最新自定义的“肉身数据包”和AI机器,把收集的有关我本身的生命数据集AI化的同时也进行计算、存储、传输、生成与可视化,并作为所创作的动态装置艺术与影像艺术的算法来源,将作为后续作品运行机制的母体。

艺术家通过传感器对自我量化,超越肉体感知的局限,提高“感知”阈值,同时也是不断自我“进化”的过程,它将关心自我的原则转化为一种机器劳动形式,同时也转化为一种自身的审美对象。透明屏由LOW·AI BOX计算母体衍生出来,可以说L O W·A I B O X的工作范式是艺术家创作的“生产力”,L O W·A I B O X则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元语言”。

人工智能理论家尼克·博斯特罗姆(N i c k Bostrom)提出在超人工智能出现时,人类会呈现灭绝或永生的状态,伴随着基于AI算法的优化,我们开始希望并相信自己可以像机器设备一样优化升级。本质作为信息的人,也将以数据的方式游离于空间,在赛博培养皿中继续生存,达到永生状态。肉身数据的上传与下载扩充机器计算的样本,计算后的数据与肉身数据差值的归零也意味着机器和人类越来越趋同。

猜你喜欢
培养皿肉身终极
蛰伏
NASA and Space Exploration
无处不在的细菌
这肉身从无中来
不灭的神魂永远流传
微生物“长”出惊艳画作
微观世界给艺术创作带来的无限可能
终极发明师
终极发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