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开建教授运用扶正清解方治疗大肠癌临证经验

2021-11-10 09:39张文艺魏开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临床经验大肠癌

张文艺 魏开建

【摘 要】 文章总结了魏开建教授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经验,魏开建教授认为大肠癌的基本病机为“热、毒、痰、瘀、虚”,以邪盛正虚,气阴两虚之证多见,运用扶正清解方加减治疗本病,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大肠癌; 扶正清解方; 临床经验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19-0073-02

大肠癌是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也是人体健康面临的严重威胁之一,主要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因此也被称作结肠直肠癌(CRC)。近些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休息时间的改变,国内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愈来愈高,其中不乏青少年患者,其发病逐渐呈低龄化趋势[1]。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2]显示,中国结肠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分别列第三和第五位,新发病例37.6万例,死亡19.1万例。其中,城市地区相比于农村地区要高得多,且结肠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

由于大肠癌早期的临床表现并不非常明显,仅表现出腹部不适感,粪便隐血阳性,多被患者所忽视,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后期阶段。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以手术联合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主,手术后5年生存率始终在50%~60%左右[3],不良反应明显,且仍有不少患者无法耐受足疗程放化疗,更加影响疗效。中医药在减少放化疗副作用、提高患者对放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魏开建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在大肠癌治疗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现将魏开建教授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大肠癌在中医学中并没有具体名称,但后人根据古代相关文献中与其类似症状的描述,将其归属于“肠蕈”“肠积”“癥瘕”“积聚”“肠风”“脏毒”“下痢”“锁肛痔”等疾病范畴。《诸病源候论·积聚症瘕候》中记载:“症者,由寒温失节,致脏腑之气虚弱,而饮食不消,聚结在内,染渐生长块段,盘劳不移动者,是症也。言其形状,可征验也。”大肠癌的发生不外乎内因、外因。多以正气虚损、情志不畅为内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不洁)为外因,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机体正气不足,则易招邪毒侵袭,更伤人体正气;正气虚损,则无力抵御外邪,又致邪气留滞;气滞、瘀血、邪毒相互胶结,损伤脾胃功能,脾虚失运,内生水湿,日久化为湿热,湿热蕴毒下迫大肠,热伤肠腑脉络,大肠传导失司,积生于内,而发为大肠癌。本病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病机与“壅塞”有关[4]。

魏开建教授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大肠癌发病是由于人体正气虚损,外邪乘虚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失常,引起机体阴阳失衡,气血运行失常,进而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湿阻及蕴毒等相互搏结,日久不解而成。其基本病机可概括为“热、毒、痰、瘀、虚”,病性多为邪实正虚,虚实夹杂。久病耗气,阴液渐亏,患者多表现为邪盛正虚,气阴两虚之证。因此,魏开建教授在治疗上多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并重之扶正清解方为基础,通过辨证论治,四诊合参,合理配伍一些清热解毒、健脾祛湿、活血化瘀、理气化痰的药物,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临床疗效显著。

2 扶正清解方介绍

扶正清解方是杜建教授的自拟方(国家专利号:ZL201010130786.0),全方共6味药,由黄芪30 g、女贞子15 g、灵芝30 g、淮山药15 g、白花蛇舌草30 g、夏枯草30 g组成。组方君以黄芪、女贞子,二者配伍有健脾补肾,气阴双补之效;白花蛇舌草、夏枯草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曹治云等[5]研究发现女贞子、白花蛇舌草、夏枯草这三味药中的共同成分—齐墩果酸,均以TNF-α为靶酶而产生作用,三者配伍使用,在组方中发挥协同作用;淮山药、灵芝扶正固本,以助御邪,但临床运用时,考虑到灵芝价格昂贵,而大部分癌症患者均需长期服药,常以生晒参、绞股蓝等益气健脾药代替,亦获良效。六药相伍,攻补兼施,气阴双补。魏开建教授从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扶正清解方可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加患者对放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减少其對放化疗的耐受、脱敏及多药耐药,降低和改善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及并发症,提高放化疗的通过率。

3 治疗特色

魏开建教授认为,恶性肿瘤是多种内外因素长期反复作用,正气亏虚与邪毒积聚相互作用的结果,痰、瘀、毒、热等病理产物日久胶结,病性多属虚实夹杂。其发病虽然复杂多因,但恶性肿瘤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必然导致脾胃虚损,故魏开建教授在治疗上注重顾护脾胃,常用生晒参、绞股蓝、茯苓、白术等健脾益气之药。正如明代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记载:“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又如《黄帝外经微言·大肠金篇》中云:“岐伯曰:防水何若培土乎。土旺足以制水,土旺自能生金。制水,不害邪水之侵。生金,无愁真水之涸,自必火静而金安可传导而变化也。”大肠在五行属金,脾胃属土,脾胃为大肠之母,大肠金病,子病及母,影响胃土之消化吸收,气血生化乏源,则机体免疫力低下,更无力抵御邪毒,合理运用培土生金之法,使脾胃土旺,则大肠金自安。

4 验案举隅

患者,男,77岁,2019年12月7日初诊。主诉:肠癌术后2月余。现病史:患者2019年9月25日于某三甲医院确诊“乙状结肠癌”,并在该院行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现为寻求中医药治疗,遂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辰下:情志不畅,食欲减退,全身乏力,寐可,二便尚调。舌淡,中间有裂纹,苔白腻,脉弦滑。西医诊断:乙状结肠癌术后;中医诊断:肠癌,证属气阴两虚。治法:益气养阴。拟扶正清解方加减。处方:黄芪30 g,女贞子 18 g,白花蛇舌草30 g,绞股蓝30 g,夏枯草30 g,淮山药15 g,茯苓12 g,生地黄30 g,北柴胡9 g,苍术9 g,泽泻15 g,葛根9 g,甘草3 g。14剂,水煎服,1剂/d,早晚饭后30 min温服。

二诊(2019年12月21日):上诉症状皆有好转,近3天,大便次数增多,日行3~5次,基本不成形,质粘腻,便后肛门灼热感,口干,纳寐可,小便尚调;舌淡红,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滑数。处方:黄芪30g,女贞子18g,灵芝30 g,白花蛇舌草30 g,生地黃30 g,北沙参30 g,苍术9 g,豆蔻 5 g,黄连6 g,黄芩6 g,黄柏9 g,葛根9 g,茯苓12 g,泽泻15 g,麦冬15 g,绵萆薢9 g,甘草3 g。14剂,水煎服,1剂/d,早晚饭后 30 min 温服。

三诊(2020年1月4日)时患者诸症均有所缓解,但偶有反复,仍口干,小便微黄,续守二诊方。

四诊(2020年1月25日):服二诊方21剂,诸症大有好转,现仍觉口微干,纳寐可,二便自调。处方:炙黄芪30g,女贞子18g,白花蛇舌草30 g,生地黄30 g,北沙参30 g,茯苓12 g,车前子30 g,豆蔻6 g,广藿香9 g,黄芩9 g,砂仁3 g,泽泻 15 g,龙胆9 g,甘草3 g。14剂,水煎服,1剂/d,早晚饭后30 min温服。

连续服用四诊方1月后,患者自诉情志舒畅,精神焕发,体重无明显变化,无特殊不适,偶有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出现大便异常,因或气候突变,不适寒温,感受当令之邪而致感冒等不适外,其他状如常人,生活愉悦,病情稳定。

按语:此患者系乙状结肠癌术后,正气大伤、脾胃虚损,证属正虚毒结,气阴两虚。方以扶正清解方加减,攻补兼施,气阴双补。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泻下不爽,便后肛门灼热,口干等湿热下注之症状。大肠为六腑之一,固有“六腑以通为用”“痢无止法”之说,故在扶正清解方的基础上,配以葛根黄芩黄连汤解表清里,四诊时诸证均大好,病情趋于稳定。

5 小结

大肠癌疾病本身及放化疗耗伤人体正气,病至中后期,以气阴两虚为主,且常见脾胃虚弱之症,而脾胃虚损,气血乏源,又影响本病恢复。故魏开建教授治疗本病时,攻邪不忘扶正,补虚不忘健脾,灵活运用扶正清解方化裁,临床疗效显著,使患者免疫力增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丁金芳,黄云胜,李明花,等.施志明治疗大肠癌经验举要[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5):43-44.

[2]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6):601-625.

[3]ZHANG L,ZHAO Y,DAI Y,et al.Immune Landscape of Color-ectal Cancer Tumor Microenvironment from Different Primary Tumor Location[J].Front Immunol,2018(9): 1578.

[4]张恩欣.周岱翰论治大肠癌经验[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9):562.

[5]曹治云,杜建, 陈立武,等.解毒消癥饮和扶正抑瘤方对肝癌移植瘤小鼠外周血中VEGF的影响[J].现代肿瘤学,2009,17(2):0201-0203.

(收稿日期:2021-02-04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临床经验大肠癌
厉健运用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经验
曹奕治疗丹毒临床经验
张艳治疗胸痹临床经验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蒙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经验
血必净在用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ICU脓毒症中的效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超声造影、CT和MRI对大肠癌肝转移的评估价值比较
“让爱继续”优秀临床经验征集项目通知
裴正学教授治疗大肠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