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自信思想形成的实践逻辑

2021-11-10 03:24彭菲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1期
关键词:实践逻辑文化自信总书记

彭菲

【摘要】 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定文化自信,首先必须分析其形成逻辑,本文主要着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制度模式的坚强保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政治保证三个角度来探析文化自信思想形成的实践逻辑。

【关键词】  总书记;文化自信;实践逻辑

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要理解习总书记文化自信思想,必须分析其形成逻辑,本文主要着重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制度模式的坚强保障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政治保证三个角度来探析文化自信思想形成的实践逻辑。

一、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

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2]这是总书记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的科学判断。这个判断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完全能够支撑起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也完全能够支撑起我们的文化自信。

(一)经济成就为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从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全世界有目共睹,其中经济成就尤为突出。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而2019年我国经济总量更是超过99万亿元,人均GDP突破了1万美元大关,达到10276美元,我国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同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从1978年的7.7亿人减少到2019年的551万人,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今年的目标就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因此,可以自豪的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伟大经济成果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文化成果为文化自信增添强大底气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为文化自信增添强大底气。以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成就为例,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文化制度“四梁八柱”

2014年2月,我国第一个专项小组改革方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这是文化体制建设和改革领域起提纲挈领作用的文件,为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与改革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与此同时,《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关于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批重要改革文件相继出台,在对外文化贸易、特色文化产业等方面也相继出台了一大批重大政策措施。此外,一批重点改革任务开始布置实施。比如,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等。这一系列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和制度的出台和实施,就标志着我国文化领域“四梁八柱”开始形成,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制度根基。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效能不断提高

在文化惠民方面,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利用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个抓手,通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六大工程建设,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文化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3.优秀文化产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非常迅速,优秀文化产品不断涌现。在影视产业上,目前我国电视剧年产量居全球第一,电影产量全球第二,很多高质量、主旋律、有深度的文艺作品也相继涌现。例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战狼2》、《流浪地球》等等,一经推出就反响强烈。在媒体宣传上,十八大以来,我们的党媒在宣传的时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言风格更为朴实有亲和力,比如“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例如党的领导人的形象的变化,总书记和彭丽媛的卡通人物形象,以及称呼“习大大”、“彭麻麻”,很亲切,很亲民。在文学作品上,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家刘慈欣凭《三体》斩获雨果奖说明在文学创作上我们国家也开始走上国际舞台。文化产品多而优带动的是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近年来整體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始终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速,2014年增加值达2.4万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占GDP的比重为3.76%,2018年这一数据还攀升到了3.87万亿和4.3%,中国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4.文化领域进一步对外开放,文化走出去战略取得实质性成效

以汉学为例。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球有154个国家(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孔子课堂。目前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70多个国家开设汉语课程或者专业,全球汉语学习人数达到1亿人。汉学在西方成为一门热学,学习中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交往中的一道靓丽景观。

二、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的坚强保障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3]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为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到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文化制度体系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有的,它有一个从开创,形成,发展,到现在逐步完善的清晰的历史脉络: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奠基时期(建党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基本框架:第一,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和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第二,确立了文化为人民大众的发展方向;第三,提出了 “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基本原则;第四,制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方针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

第二,中国特色主义文化制度的形成时期(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六大)。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六大,这一时期党中央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过程中,也对相应的文化制度进行了探索,确立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提出并开始探索文化体制改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框架的形成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发展时期(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这一时期,党中央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特点、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框架。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完善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健全文化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并总结提出了13个优势,其中就包括了“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同时《决定》还指出:“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4]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文化自信的坚强保障。

三、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政治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文化的领导权问题,坚定文化自信就必须坚持党对文化的领导权。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曾说,现阶段的中国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真正人民大众的东西,现在一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领导的东西,不可能属于人民大众。新文化中的新文学新艺术,自然也是这样。”[5]这就深刻指明只有坚持党对文化的领导权,才能真正确保文化为人民大众所有,确保社会主义性质,才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真正实现文化自强和自信。革命年代如此,新时代也同样如此。

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六部分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到《习近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第九部分论述坚定文化自信,再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一部分论述铸就中华文化辉煌,可以看出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一步步提出新的目标,做出新的规划,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

因此,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根本政治保證。

正是由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基础,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模式的保障,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信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

[2]陈宇翔,薛光远.“三个前所未有”: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科学论断[N].光明日报.2015-11-08.

[3] 新浪网.习近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EB/OL]. http://news.sina.com.cn/c/2012-11-19/010125606323.shtml

[4]《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09.

[5]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8:812.

作者简介: 彭  菲 中共湘潭市委党校、湘潭社会主义学院、湘潭行政学院马列教研部讲师

猜你喜欢
实践逻辑文化自信总书记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文化传承视域下大理“三月街”千年发展的实践逻辑
精神养老研究取向及其实践逻辑分析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基于宅基地置换的新型集中社区建设类型及其实践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