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实现路径分析

2021-11-10 09:56王威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职

王威

摘要:为探明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文章利用问卷调研的方法,調研了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根据调研的现状,阐述了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可行性,并对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中职

前言:《经济与政治常识》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通用教材,也是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落实的载体,具有受众面大、思政育人功能强、课时量多的特点。虽然在多年实践过程中,《经济与政治常识》学科内部已形成系统的思政教育体系,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育指导内容、教育指导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提升空间。因此,分析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与政治常识》“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非常必要。

一、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与政治常识》"课程思政"现状调研

1、调研方法

现状调研以中职二年级经济管理类专业在校生为对象,共计154名同学以及6名教师,问卷随机发放160份,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93.75%。问卷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设计,包括多选题、单选题,涉及了中职生个人信息、专业教育蕴含的课程思政接受度、教师专业储备等内容。

2、调研结果

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得出,80.0%以上的中职生认为专业教师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融入了素质教育、职业道德等内容,对当前课程思政内容较为感兴趣;68.0%以上的中职生认为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可以助力自身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55.0%的中职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对社会生活较为感兴趣,特别是社会舆论导向,40%的中职生则对专业热点知识较为感兴趣,其余的中职生对时事政治较为感兴趣;通过对教师进行调查可知,受访的专业教师基本具有扎实的课程思政开展经验,但由于个体水平差异而存在差异,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水平、教育指导设计能力子差距悬殊,进而影响了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进程。

二、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与政治常识》"课程思政"的实现可行性

1、专业课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趋于一致

情操与价值观是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与政治常识》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科知识学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中职生的情操、价值观、态度、思维等。学科知识学习不单单是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而且是专业中职生思维方式、内在品质、个性成长的养成,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趋于一致。

2、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契合点

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经济与政治常识》的授课内容多为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要求,便于与含有超高思想性的材料相契合[1]。比如,课程中《学会理财和消费》、《走进经济圈》、《发展中的我国经济》、《走进公民的政治生活》均较为注重内涵性、思想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契合点。

3、课程学时可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不间断开展

《经济与政治常识》是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课,具有开设时间长、覆盖面积大的特征。大多数《经济与政治常识》开设了两个学期甚至三个学期。较之其他专业课程具有更加充足的教育指导学时,便于教师与中职生展开思想层面、政治素养层面的交流,保证依托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间断开展。

三、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与政治常识》"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1、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是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实现的前提,教师可以从课程特点、学生需求等两个方面出发,挖掘思政元素,发掘专业文化育人实效,为中职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树立以及职业素养的生成提供依据[2]。

一方面,《经济与政治常识》专业课程与其他通识课程存在差异的点在于专业教育必然与文化紧密相关。专业教育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让中职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运用,而且需要培养中职生的专业思维和习惯,利用现实实践的专业案例帮助初中生开启认识专业的窗口,进一步了解专业知识学习中蕴含的文化意蕴以及价值观念、人生观念。基于《经济与政治常识》学科课程特征,教师可以结合当前行业热点、社会现象,提炼专业案例中隐含的价值观念或文化元素,并转化为吸引中职生眼球的生动内容,促使中职生可以在专业知识学习进程中,获得理想信念层面、人格修养层面的指引。

另一方面,为深入挖掘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科中蕴含的思政知识,促进思政教育进课堂、进头脑。教师应以“红色家书”为抓手,开展思政教育进专业教育之“品读红色家书,传承革命精神”专题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结合中职生的认知规律、接受特点,进行“红色家书”专题内容的刻画,将思政学习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为培养可以担任重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时代青年奠基。在专题内容刻画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中职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相关活动任务的演绎,促使中职生在活动中‘重温’历史,建立崇高的革命素养,为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2、创新应用现代化教育指导手段

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指导手段开展现代化创新,是提升“课程思政”实效的关键手段,更是保证铸魂育人作用在专业课程中发挥的动力[3]。因此,教师应围绕以中职生为中心的专业教育方针,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观念的指导下,利用以中职生为中心的“群言堂”代替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同时根据中职生个体差异,进行教育指导方式方法的灵活调整。比如,利用以蓝墨云班课、手机APP为代表的现代新媒体技术手段,将线上与线下、课上与课下有机整合,鼓励中职生通过‘读书笔记’、‘线上作业’、‘讨论’等模块自主选择任务并完成。同时为了发挥专业课的隐性教育功能,教师可以鼓励中职生随时提出问题、随时‘插嘴’或者辩论,在辩论中帮助中职生形成更加深刻的专业认知,并增强专业学生自信,为专业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助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应利用课后时间,从中职生的闪光点、不足与缺陷入手,进行专业教育材料的持续积累、研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教育指导内容的整合、改进,促进课程思政铸魂育人。

3、搭建思政教育大格局

“课程思政”的全面推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在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资源的基础上,教师也需要根据师生交流需求进行师生共同了解、探讨的“课程思政”大格局。以《认识个人投资》课程为例,教师首先可以提出问题:新鲜蔬菜应该怎样从孕育到成熟?你对蔬菜种植管理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人工喷洒农药上吗?通过两个问题,将专业学生的视线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创业投资案例上——植保机器人,促使中职生通过感受创业者与投资者坚持科技服务农业事迹的同时,认识到创业者与投资者为家乡做实事的赤子之心,并鼓励中职生通过课程所学知识为创业者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打造兼具时代感、亲切感的思政案例。在这个基础上,为了达成培养中职生跨学科知识结构、素质、思维等非技术性综合能力,教师应注重以个人投资过程为主线,围绕投资准备、投资过程、投资共赢等几个模块,聚焦认识投资、投资需求、撰写投资计划、投资对象估值、投资风险、投资后管理、投资退出等要点,促使初中生明白投资者“暴富”与承担风险的双重情况,初步树立不轻言放弃、勇于担责、勇于迎接挑战的投资者精神。

总结:

综上所述,新时期,中职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获得了师生的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中职生对专业学科课程思政对于自身的益处产生了更深刻的认知,但是由于经验缺失,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开展方面仍然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各中职学校应督促教师在学习课程思政有关方式方法、内容模式技巧的同时,向专业课要思政元素,构建完备的思政教育指导体系。进而依托现代化教育指导手段,打破传统课程思政在空间、地域方面的限制,为课程思政的不间断推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张银银.《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索[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9,29(04):158-160.

[2]路以兴,高萍.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的思考——以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32(04):133-135.

[3]贾金泽.高校管理学课程思政价值理性实现路径探析[J].河南工学院学报,2020,28(04):74-77.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浙江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