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载波技术在应急广播系统的应用

2021-11-10 04:19王客香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技术原理

王客香

摘要:出现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公共危机事件时,应急广播能够创作出便捷、高效的传输渠道,在边远地区更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可以第一时间协助救灾、引导舆论、发布信息、传达政令等。2021年2月,为发挥标准在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确保广播电视与网络的良好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应急广播标准体系的通知。所以,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需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础构建应急广播系统。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副载波技术,并对副载波技术在应急广播系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副载波技术;应急广播;技术原理

最近几年,在台风和地震等诸多突发应急事件中,充分突显出了应急广播的作用,应急广播可以第一时间发布国家政令和应急信息等,发挥了引导、宣传、预警作用,加深公众对事态进展的了解,根据国家指导运用防范应对手段。当前,国家极为重视构建应急广播系统,在应急广播系统的智能控制中应用副载波技术作用显著,其中,RDS(Remote Data Services,远程数据服务)和SCA (Subsidiary Communication Authorizatio,辅助通信业务)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使应急广播系统功能得到了丰富,借助职能控制系统控制广播终端,从而使信息的传送更加便捷。

一、副载波技术概述

(一)技术原理

对于我国调频广播而言,频率范围处在87MHz-108MHz内,其中单声道基带频率为15MHz,立体声广播的基带频率为53MHz,而在53MHz~100MHz之間的都并未运行,可以用来扩展其他信道或对数据传送需要的频率资源进行提供,如SCA、RDS等是57MHz、92MHz等调频广播中常用的副载波技术。

(二)SCA技术

SCA与调频广播属于辅助通信业务,共同构建了调频附加信道广播[1]。其中,SCA具备着关键作用,可以通过附加信道对业务信息予以传送。同时,国外对于SCA广播的运用十分广泛,在副载频方面为67kHz,亦或是92kHz,自我国传入SCA数据广播后,可以借助空闲频段,

立足于附加信道对各类数据予以传递。该广播在我国主信号频率、副信号频率、导频信号频率分别为50Hz~15kHz、23~53kHz、19kHz,因此,需要在53-100kHz的频段之中对数据、声音等进行传输。要想确保SCA数据广播在传输方面的质量,有关人员需要对FKS数字调制技术进行科学的运用,在载波方面表现为92kHz,亦或是67kHz,另外信道速率为9.6kbit/s。

(三)RDS技术

RDS数据存在着点对点、点对面的特点,和声音广播、电视广播相并列,立足于空间广播频谱增添数据信道,从而不会对立体声造成干扰,也不会对立体声广播质量造成影响。当前,RDS技术的运用十分广泛,并于1995年进入我国,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基本实现了RDS的硬件编解码以及编码,推动了相关设备制造成本的减少,并实现了广泛运用。对于数据流而言,其在传输速率方面为1187.5bit/s,基准频率为57kHz,通过48次分频将1187.5Hz的时钟频率得到,对4块一共104bit进行传送,时间在87.6m/s,即可传输148.byte/s,将冗余载荷去除,有效载荷为每秒92byte。

二、副载波技术在应急广播系统的应用

(一)远程控制终端内应急广播调频副载波的应用

广播能够达到远程控制的效果,有关人员凭借相应的设置,可以定时广播,也能远程启动,同时对音量进行调节。对消息予以发布的过程中,借助交换机不仅可以将指令发送给应急广播系统,还可以立足于互联网将消息发布到其它渠道中[2]。借助应急广播中的智能控制功能,能够结合平台调制副载波,并与RDS以及SCA技术传输已调波的相关数据相结合,为调频扩收机等相关终端传输调频网络,进而达到远程控制的目标,确保更高根据要求对应急广播信息进行发布。应急广播智能调频系统主要具有下述功能:

其一,终端编码、可管可控。针对全部终端,建立唯一寻址编码MAC地质,通过副载波指令,在系统内部可以将可以管理、可以控制的终端状态顺利达到。

其二,三级联播和二级插播。运用无线调频和有线光缆等,可以帮助村、镇、市将良好的网络连接顺利实现,进而借助广播内容促使三级联播的目标实现。并且,当发生突发事件后,可以在三级内进行两级插播,如点和多点之间对应、终端点和点多应。

其三,平战结合。平时工作过程中,需要落实好各项广播工作,诸如按点按时播放;出现应急事件后,第一时间插播下级应急事件。

其四,自动运行。该系统可以在没人值守的基础上,进行自动化运转。借助运用副载波技术,可以对指令与信息进行传送,进而控制系统中包含的设备[3]。同时,借助副载波指令,可以使远程控制的目标顺利实现,并调节音量。实际运行方面,系统长时间处在“三级联播”的状态之中,当出现应急状况后,会结合行政区划分状况,插播终端。

其五,实现单、群、组播功能。一个单终端能够运用副载波指令实现单独广播,形成单播点对点的功能。同时,还能够将系统内的相关终端,结合功能特点以群进行设置划分,同时设置相应的群号码,诸如远程教育群等。开启群播功能,同时将事先设置好的群号选择好后,方可进行插播,通过对其下属群中的全部终端进行规定,可对广播予以接收,并且不处于该群内的终端不会出现。划分终端时,可与行政区相结合,将分组广播的效果实现。

(二)应急系统中的图片、文字传输

广播系统终端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音频终端和图文显示终端,由于声音具有时限性,超时后,或因为现场环境嘈杂,难以完整传达信息,长时间开放也会使人们的生活受到影响。图文终端可以连续工作很长时间,较为完整地传输信息,便捷性更强,可以和声音终端相互补充,就算不播放声音,人们借助画面也可以加深对信息全貌的了解。其操作原理使,对应急信息进行发布,通过传输网络向收转控制器等终端发送,借助播放器播放声音的过程中,借助副载波信道对图文信息进行发布。声音并非一定同步播出,但画面能全天候将紧急事件的发展情况显示出来,加深受众对事件进展的了解,第一时间运用应对手段。在日常生活中,部分紧急的综合服务信息或政务公开信息等,借助发布图文信息,图文终端可以第一时间起到预警、宣传、引导的作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副载波技术在应急广播系统中的应用思考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了解到,在应急广播系统中利用副载波技術,所引发的社会实效极为重大,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部分主观因素会影响价值的展现,所以需要解决障碍性因素。从现阶段的分析可知,人员与技术因素属于副载波引起障碍的重点[4]。

第一,人员因素。主要是人员缺乏较强的专业能力,对副载频技术的利用造成了限制。立足于具体分析可知,在应急广播中应用副载波技术,离不开工作人员的精心设计和规划,若是工作人员不能充分了解应急广播系统的结构以及其具体的功能发挥,或人员不能规范应用副载波技术,则两者的结合使用效果自然也就差强人意。对此,必须积极培养和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二,就技术因素与观念而言,首先,在技术研究方面,缺乏较强的专业性和深入性,进而对技术的专业利用造成了影响,导致技术使用效果不佳,这严重阻碍了技术评价的高效开展。其次,现阶段的部分区域,人员尚未充分认识应急广播,因此缺乏对应急广播系统作用的认识,进而在具体生产方面,缺乏对应急广播的关注,并影响应急广播推进速读、覆盖范围等。简单来说,应急广播受到了观念以及技术等的影响,因此需要有效处理两者的问题。

结语:总而言之,副载波技术能够促进设备成本得到减少,进而在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中展现出了关键作用。将该技术运用到应急广播系统内,需要统一与规范系统涉及到的细节之处,就偏远地区的应急广播播放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应急广播系统而言,其表现为办实事的一个项目,因此,建设过程中需要和当地具体状况、安全问题以及建设成本等相结合,对应急广播系统的优缺点进行分析,采取适宜的技术手段,正确的运用,采取科学的应变措施,加强对应急事件予以处理的相关能力,以有效控制应急事件带来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吴静.农村应急广播系统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记者摇篮,2019(09):28-29.

[2]孙军.试论加强现代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的重要性[J].传播力研究,2019,3(12):269.

[3]方冉.副载波技术应急广播系统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6(03):152+156.

[4]郭兵员,吴越,乔信忠.调频副载波技术在鄂托克旗自办调频广播中的应用[J].内蒙古广播与电视技术,2015,32(01):71-74.

猜你喜欢
技术原理
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原理及维护技术探讨
市级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业务流程研究
刍议广播发射天线技术及应用
无人驾驶汽车未来展望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技术原理和优缺点探究
浅谈智能化除草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COFDM在现代数字广播DRM中的应用
基于VPN的计算机虚拟网络技术及应用
电气自动化测量设备的技术原理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