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锣密鼓,新政初立前的筹备工作

2021-11-11 02:27大俗
金秋 2021年13期
关键词:国徽开国大典国歌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历经二十多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斗,至1949年春,顺利结束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主力基本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到长江北岸。蒋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建立新中国便水到渠成地被提上了议程。

早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

新政协成立

1949年6月11日,中共中央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中南海举行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预备会议,商定参加新政协筹备会的单位为23个,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共134人,并协商确定了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人选。

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中南海勤政殿成立。

随即,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拟定国旗、国歌、国徽的讨论。

以马叙伦为组长,叶剑英、沈雁冰为副组长的筹备会第六小组,负责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

同时,于7月15日至26日,由《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新民报》《大众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连续刊登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的启事。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应征稿件如雪片般纷至沓来。

确定国旗

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共收到2992幅国旗图案,其中一幅红底五星旗受到委员们的特别关注。

那是由曾联松先生绘制的。他是一位默默无闻、长期从事计划、财务工作的同志。在报上看到征稿启事后,为设计国旗图案夜以继日,挥汗如雨,伏案描摹。一个夜晚,仰望群星闪烁的天空,突然得到启发:中国共产党不正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么!当年的红军帽上不就有一颗红五星吗?用红五星这个标志,作为国旗的主体,一颗大星导引于前,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几颗小星环绕于后,象征广大人民如拱北斗似的紧密地环绕在党的周围。

毛泽东几天后在中南海召开的座谈会上高兴地说,“这个图案表现了我国革命人民的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与会同志热烈鼓掌,一致表示同意。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决定采纳国旗为红底五星旗的方案,并将其改名为“五星红旗”。

此时距开国大典仅三天,首都人民在这三天里,昼夜不停地加班加点,突击赶制了无数面五星红旗。其中有一幅特制的,就是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升起的那面五星红旗,堪称第一面五星红旗。那是由女缝纫工赵文瑞于9月30日下午1时赶工缝制的。

确定国歌

最早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是周恩来。他在审批“征集条例启事”时就说:我个人的意见最好就用《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不过大家可以讨论,再征求一下群众的意见。大部分代表和应征稿也倾向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但也有一部分代表和应征稿认为,应当修改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句。

1949年9月25日,在中南海丰泽园座谈会上讨论国歌时,周恩来再次明确表示,就用原来的歌词。他说:“这样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它诞生于中华民族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原为上海电通影片公司1935年拍摄的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最后,由毛泽东拍板,与会者一致赞同,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并交政协会议表决。座谈会结束时,毛泽东、周恩来就和与会者一起合唱了新确定的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确定国徽

政协筹备会虽征集到国徽图案稿件900幅,但与征集到的国旗图案相比,不仅数量上悬殊很大,而且构思上也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应征者大多把国徽想象或设计成了普通的证章或是纪念章,难以反映新中国对国徽的要求。因此,代表们一致同意,国徽图案不再提交政协大会讨论,留待将来由中央人民政府决定。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即委托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国徽设计小组,由张仃、周令钊、钟灵等几位美术家组成。后来,周恩来又指示要多吸收一些专家共同设计,便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了以系主任梁思成为首的国徽设计小组,最后的定稿图,以清华大学设计组的方案为主。

1950年6月20日,全国政协国徽审查组最后一次讨论,审定了国徽方案,主要由国旗、天安门、齿轮和谷穗构成,其蕴含的深刻内容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以天安门为发源地的“五四”运动开始的,到1949年取得伟大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又是在天安门前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因此,用天安门图案作为新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十分恰当。齿轮、谷穗则象征着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五星代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鲜明地表现出了新中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之际,便将这个图案挂上了天安门。

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及其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确定国都和国号

全国政协筹备会议开幕后,大家对新中国的国号特别重视,因为国号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身份的首要问题。毛主席亲自主持“国号”问题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热烈发言。有的提“中华人民民主国”、有的提“民主主义人民国”、有的提出学习苏联,应该叫“中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有的提“中华联邦民主国”等。

6月21日再一次讨论“国号”时,张奚若代表提出了与众不同的建议,他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新中国的国号,并解释说:“‘中华’代表中华民族,‘人民’代表现在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和国’代表我们的国体。”他简明又深刻的解释,得到了在座的代表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连连点头称好,认为他的解释:简明扼要,既响亮又有新意。“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新中国的“国号”,得到在座各位的同意,并于9月27日全体会议上,获得一致通过。

国号确定后,国都设在哪里?早在1948年3月,党中央、毛泽东等考虑建立新中国时,就想到这个问题。平津战役,对北平采取“围而不打”的战略,和平解放的方式,就有定都北平的想法。毛主席认为历代都城,多在西安、开封、南京、北平等地。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虎踞龙盘,地势险要,但地处东南沿海,帝国主义虎视眈眈。西安却偏西。开封、洛阳经济发展滞后。北平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扼守关内外咽喉战略要地,又处于渤海湾内,外有山东、辽东半岛作拱卫,较为安全,且明、清两代五百年的帝都,都建在北平,所以他认为定都北平为最佳方案,老百姓也乐于接受。马叙伦小组组织专家讨论,很快取得共识。

9月27日召开全体会议时,审议小组提出关于国都地点的意见,大家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并自当日起正式改北平为北京。

确定开国大典时间

原定开国大典的日子是1950年的元旦。

那时刚刚解放的北平,社会治安十分复杂。西南、华南还有不少地方仍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制空权更是完全掌控在国民党空军手中。因此,党中央决定开国大典缓行,抓紧时间打击国民党残留人员的破坏活动,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初步定在1950年1月1日。

就在此时,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为团长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秘密访问。访苏期间,斯大林问刘少奇: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宣布成立中央政府?刘少奇根据出国前中共中央酝酿的意见,如实告诉了斯大林。斯大林听后建议:解决重大问题时固然要稳妥,但更重要的是不可错过时机。我想提醒你们注意防止敌人可能利用所谓无政府状态进行干扰,这是极毒辣的一招,不能不防。

中共中央认真考虑了斯大林的建议,在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后,很快作出决定: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同时,举行盛大典礼,即开国大典。

庄严隆重的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2点55分,毛泽东和开国元勋们经新华门来到天安门,从西头马道登上天安门城楼。

在金水桥之南的广场上,响起了《东方红》的乐曲,广场上人山人海,欢声雷动。

3点整,开国大典开始。参加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有首都各工厂、各大专院校、各机关的代表,有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等,共约30万人。

典礼由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开始。当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员就位,林伯渠宣布“请毛主席升国旗”时,毛泽东神情庄重,用力按动了通往电动旗杆的电钮……第一面耀眼夺目的五星红旗顺着旗杆冉冉升起。与此同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浴血奋战了28年。参加大典的30万人肃立致敬,指挥员行举手礼,注视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徐徐上升。

随即,毛泽东主席用响亮的声音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四亿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当晚9时25分,无数彩色的礼花向广场四周发射。首都军民载歌载舞,尽情地欢度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一个夜晚。

猜你喜欢
国徽开国大典国歌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开国大典(组诗)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藏在国徽里的窃听器
国歌
当国歌响起
难忘庆祝开国大典隆重演出
国徽上的澳大利亚宝贝
简说一些国家的国歌
当我们唱起“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