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11-11 05:52洪霞凤周翠萍范马丽陈景洋
黑龙江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骨科外科体温

洪霞凤,周翠萍,范马丽,陈景洋

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广东 湛江 524043

骨科手术复杂性高,对患者创伤较大,易引发强烈术后疼痛,下肢活动障碍,延缓术后康复进程。老年骨科患者因年龄较大,身体耐受力差、抵抗力低,导致术后感染、压疮等并发症,进一步加剧患者痛苦,影响术后身心康复,对手术预后尤为不利[1-2]。快速康复外科是以循证学为依据对围术期护理措施进行优化的一种护理管理策略,目的在于减轻手术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减少手术并发症[3-4]。手术室护理是快速康复外科策略运用的重要领域,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中发挥关键作用。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策略的手术室护理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7月收治于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的86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8.43±2.24)岁;7例膝关节置换术,36例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8.70±2.35)岁;5例膝关节置换术,38例髋关节置换术。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指征者;择期行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先天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者;合并废用性综合征者;感染性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实施不固定专人访视,禁食12 h、禁饮6 h,做好肠道准备。术前无营养支持。实施手术全麻,不预防性的运用抗生素;术中输入常规温度液体,执行无菌操作。术后24 h实施抗感染治疗,依据患者疼痛程度予以药物镇痛,依据患者意愿指导其行简单康复锻炼。观察组实施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策略的手术室护理。(1)术前:①访视。安排专科护士予以患者术前访视,实施健康宣教、包括手术流程、注意事项、配合事项等,告知其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与并发症,配合专业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②营养支持。术前6 h禁食、2 h禁饮,同时口服250 ml葡萄糖溶液,不予以肠道准备。(2)术中:①麻醉。麻醉师在超声引导下实施全身麻醉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②保温。为患者皮肤消毒时将手术室温度调至24~24℃,湿度为50%~60%,棉被覆盖非手术区域,用充气式加温毯为患者保温;术中输注液体均经电子加温仪加温至35~37℃。将输液量控制2 000 ml以内。③预防感染。减少进出手术室次数;切皮前30 min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限制参观人员数量。(3)术后:①镇痛。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切口处,鼓励家属与患者交流,转移其注意力;患者自觉疼痛耐受后停止药物镇痛。③功能锻炼。术后24 h内进行简单关节自主活动,24 h后护理人员协助其完成上床、下床等活动,48 h后行患肢被动肌肉活动。

1.4 观察指标

(1)术后疼痛:术后2 h、48 h后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两组疼痛情况,取1根10 cm标尺,指导患者标出反映疼痛位置,0端为无痛,10 cm处为剧烈疼痛,1 cm为1分。(2)手术指标:记录两组术中体温、手术、术后首次下床和住院时间。(3)并发症:压疮、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疼痛

与对照组比较,术后48 h观察组疼痛评分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疼痛对比(±s) 分

表1 两组术后疼痛对比(±s) 分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 P 0.000 0.000术后48 h 3.17±0.65 4.62±0.93 8.380 0.000术后2 h 6.13±1.08 5.72±0.82 1.983 0.051 15.399 5.818 t P

2.2 手术指标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体温高,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及住院时间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s)

组别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 P术中体温(℃)37.12±0.14 36.83±0.25 6.637 0.000手术时间(h)1.21±0.19 2.16±0.38 4.907 0.000术后下地时间(d)1.32±0.40 2.68±0.57 4.644 0.000住院时间(d)8.06±1.22 11.31±1.35 4.634 0.000

2.3 并发症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对比 例(%)

3 讨论

骨科手术属于有创操作,患者受术中液体输入、麻醉等影响易出现机体应激反应,引起体温下降的情况,影响手术操作,增大术后康复难度[5]。手术创伤导致机体释放诸多炎性因子,静脉回流受阻,加之术后长时间卧床休养,下肢缺乏运动,进一步减慢下肢血液流速,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延缓患者术后康复[6]。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策略的手术室护理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为目的,根据患者围术期康复需求,制定术前专科访视、营养支持等措施增强患者机体手术耐受性程度,减轻错误认知、手术操作等导致的机体应激反应,实现促进手术实施,预防术中低体温等目的,避免手术时间延长对术后康复的负面影响[7]。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术中体温低与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时间、术后下地及住院时间短,表明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策略的手术室护理用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利于促进手术顺利进行,缓解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管先进等[8]研究显示,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减轻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预防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传统手术室护理术前禁食、禁饮时间较长,易引起患者体内环境失衡,不利于术后康复。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策略的手术室护理主张缩短术前禁食与禁饮时间,帮助患者避免饥饿、口渴等不适感,补充250 ml葡萄糖溶液,减少机体胰岛素抵抗,增强其手术耐受性,缩短手术时间[9]。术中体温下降可影响机体凝血功能,诱发心血管相关并发症,增加感染风险。该护理模式运用棉被、保温毯、电子加温仪等综合保温措施将患者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预防低体温影响手术效果,降低感染发生风险。优化麻醉方案,预防麻醉药物引起肠道麻痹与心脏负担,配合术后持续镇痛、切口浸润与精神镇痛,有效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轻疼痛程度。在上述康复措施基础上要求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通过多种关节主动与被动运动改变肌肉状态,锻炼下肢肌肉舒活性,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策略的手术室护理能够增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机体耐受性,利于减少术中低体温,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快患者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骨科外科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