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阴性儿童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2例临床分析

2021-11-11 02:11覃四妹宋晓玲韦玉素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胸腔血常规特异性

覃四妹 宋晓玲 韦玉素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iffer,PM)感染引起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常见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患者,较少见于健康宿主,在健康宿主中容易误诊[1,2]。HIV阴性患儿感染PM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容易误诊及漏诊,如不及时诊断及治疗,预后凶险,病死率极高。近年来,HIV阴性人群及儿童PSM的病例报道逐年增加,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现总结我院2例患者,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12岁,因反复发热1个月于2016年10月2日住院。1个月前出现发热,最高39.6℃,无规律性,伴有轻微咳嗽,发病后反复于当地卫生院就诊,予输液治疗,药物不详,体温反复,患儿体重明显减轻(约5kg),伴有盗汗,疗效不佳,为进一步治疗,于2016年9月29日到当地中医医院就诊,发现颜面部焦痂,考虑恙虫病,予抗感染治疗,体温反复伴有畏寒,转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就诊,考虑恙虫病,后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T 36℃,P 90次/min,R 18次/min,SpO298%,神志清,体型消瘦,体重35kg,皮肤苍白。右侧面颊部可见0.5cm×0.5cm焦痂,颌下触及多个黄豆大小淋巴结肿大,双侧颊粘膜可见少许白斑。颈软,心肺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腹软,肝肋下约3cm触及,质软,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既往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

辅助辅查:2016年10月2日查血常规:WBC 6.61 ×109/L、HGB 100g/L、PLT 102×109/L、NEUT% 73.2%、 LY% 17.7%、CRP 96.1mg/L;Fib 1.30g/L,余未见异常; 肝功二套,SF 817.60ng/ml、ALT 63.20U/L、AST 164.90U/L、HSA 19.70g/L、TBA 73.40μmol/L,余未见异常;腹部B超:肝脾肿大,胆囊壁增厚;胸部CT:肺部感染,右侧胸腔少量积液,两肺布满结节及斑片状影,右侧多发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见图1);痰真菌培养白色念珠菌;MP-IGM(+);Tb-Ab、生化、输血前三项、细胞、体液免疫未见异常、肥达-外斐试验、痰结核杆菌DNA阴性、大小便常规未见异常;痰抗酸杆菌涂片、72小时PPD皮试、结核r-干扰素试验均阴性。

图1 右侧胸部CT结果

入院治疗经过及病情转归:予哌拉西林舒巴坦、多西环素抗感染及大扶康抗真菌及营养支持治疗,反复高热,最高40.5℃,伴有畏寒、寒颤,入院第2天出现风团样皮疹,考虑过敏,停用哌拉西林舒巴坦,加葡萄糖酸钙抗过敏治疗,皮疹消退,10月6日凌晨出现腹痛后解肉眼血便,立即(4:00)复查血常规:WBC 21.28×109/L、HGB 66g/L、PLT 69×109/L、 NEUT% 76.1%、LY% 21.6%、CRP 124.6mg/L;便常规 +隐血:大便颜色红、白细胞少量(+)、红细胞中量(++)、大便潜血(+);凝血功能:PT 18.10s、APTT 89.10s、Fib 0.49g/L。予禁食、停多西环素,改头孢他啶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止血、护胃、抑酸、补液及输注红细胞等,患儿症状缓解,立即(6:00)复查血常规:WBC 41.52×109/L、HGB 74g/L、PLT 106×109/L、 NEUT% 79.7%、LY% 16.3%,体温反复,10月7日7:00再次解暗红色血便1次,于10月7日8:00复查血常规:WBC 16.3×109/L、HGB 79g/L、PLT 23×109/L、 NEUT% 84.7%、LY% 12.9%,考虑嗜血细胞综合征可能,于10月7日10:00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转入后于10月8日治疗无效宣布临床死亡。我院10月14日血真菌培养出PM。

病例2,女,1岁3个月,因夜间阵发性哭闹1个月,咳嗽7天于2020年12月11日住院。患儿1个月前夜间出现阵发性哭闹,伴有气促,每次持续约1h,哄抱后能缓解,未在意,未就诊,症状反复,入院前1周出现轻微咳嗽,夜间及平躺时明显,仍有气促,气促能自行缓解,无畏寒、寒颤、发热、呼吸困难、紫绀、呕吐、盗汗等症状,未就诊,症状反复,于12月9日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胸部CT示:两肺弥漫斑片影,考虑感染性病变,不除外结核,建议上级医院排查结核,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T 36.8℃,P 128次/min,R 30次/min,SpO296%,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咽充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两肺呼吸音粗,两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既往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

辅助检查:2020年12月9日院外胸部CT:①两肺阴影,考虑感染性病变,肺结核待排;②纵隔内及两侧肺门区多发肿大淋巴结;③两侧胸腔少量积液;2020年12月11日我院血常规:WBC 8.1×109/L、HGB 94g/L、PLT 146×109/L、NEUT% 69.6%、LY% 22.9%、CRP 103.90mg/L;肝功二套:AST 337.00U/L、 ALT 160.00U/L、TP 59.80g/L、HSA 25.60g/L、SF1 083.1ng/ml,余未见异常;免疫球蛋白、生化、心肌酶、凝血功能、血沉、细胞未见异常;肺炎支原体抗体、感染免疫五项、肥达-外斐试验、大小便常规、输血前三项、甲型流感病毒抗原、72小时PPD皮试、结核r-干扰素试验均阴性;胸腔B超示:①双侧胸腔少量积液;②胆囊壁水肿增厚;③脾大;④肝、胰、肾未见明显异常声像图;我院12月14日胸部CT示:①肺部感染,结核未除外;②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③双侧胸腔少量积液,两肺散在斑点、结节状影(见图2)。

图2 胸部CT结果

入院治疗经过及病情转归: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复方甘草酸苷护肝治疗,入院2h后出现高热,最高39.6℃,伴有畏寒、寒颤、肢端冰凉及全身皮肤花斑等,予退热及补液,体温下降正常,间隔4~6h体温复升,于12月12日复查血常规WBC 8.6×109/L、HGB 94g/L、PLT 120×109/L、NEUT% 72.7%、LY% 19.6%、CRP 76.90mg/L,考虑药物热,停头孢哌酮舒巴坦,继续护肝及对症治疗,停药1天后仍反复发热,于12月14日复查血常规示:WBC 6.7×109/L、HGB 94g/L、PLT 54×109/L、NEUT% 58.6%、LY% 36.8%、CRP 100.60mg/L,加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患儿夜间能安静入睡,仍有发热,但畏寒、寒颤、肢端冰凉及全身皮肤花斑症状消失,于12月15日早上精神欠佳,饮食减少,立即行血常规 示:WBC 6.2×109/L、HGB 86g/L、PLT 20×109/L、NEUT% 60.0%、LY% 35.2%、CRP 63.40mg/L;肝功二套:AST 454.7U/L、ALT 114.4U/L、TBil 16.5μmol/L、HSA 19.6g/L、SF 1 113.8ng/ml。考虑嗜血细胞综合征,当天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转入后患儿病情急转直下,出现体温不升,鼻腔活动性出血、呼吸急促,气管导管可见血性分泌物、腹部膨隆、肝脾明显肿大等,转ICU病房进一步治疗,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及抗真菌等治疗,我院12月16日血真菌培养出PM,病情无好转,12月18日家属放弃治疗患儿死亡。

2 讨论

PSM是PM感染所致的一种罕见真菌病,其流行病学特征在过去30年内发生了很大改变[3],该病不仅见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患者,也见于健康人群[4]。本组2例患儿HIV均阴性,查CD4+T细胞水平及免疫球蛋白均在正常范围,不存在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发疾病。本组患儿住院时间短,病情进展迅速,未能做全面免疫学及基因学检测,不能完全排除存在免疫缺陷的可能,是本组病例的不足之处。

非HIV感染PSM患儿与成人免疫功能正常宿主感染PSM临床表现基本一致[5],主要有发热、咳嗽、肝大、脾大、淋巴结肿大及实验室检查表现WBC减少或增高、贫血、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为主要特征[6]。与本组报道病例临床特征大致相符。肺是最常累及的器官,PSM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形式多样,可表现为斑片状或斑点状浸润阴影、结节影、条索影、肺间质样改变、单发/多发肺脓肿,也可伴有空洞,可有渗出性胸膜炎,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等[7]。本组病例影像学表现为多型性,与相关报道一致[8~10]。非HIV感染PSM儿童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极易误诊、漏诊。本组报道的2例中1例误诊为结核,另1例误诊为恙虫病,与詹森林等[11]报道相似。诊断金标准是血及骨髓真菌培养PM阳性,但培养时间比较长,本组病例培养时间分别为12天和4天,不利于早期诊断,如不及时诊断及治疗,预后凶险,常常危及生命。本组报道的2例患者病程约1个月,均未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预后不佳。临床上为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的目的,需要快速、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检测手段。骨髓涂片、淋巴组织切片病理检查、细针穿刺淋巴组织涂片[12]及将血培养和骨髓培养与其他非特异性指标联合诊断,如PCT、真菌1,3-β-D葡聚糖定量试验和 CD4/CD8等[13],能达到早期诊断。近年来核酸诊断包括临床分离株鉴定及临床标本的直接检测,因其高敏感性、高特异性以及检测时间短等特点,是今后早期诊断的发展趋势[14]。

国际指南一般推荐两性霉素B作为诱导期PSM的治疗,为期2周。CD4+T细胞>100/μl时选择两性霉素B 2周诱导治疗+伊曲康唑每日400mg 10周巩固治疗;CD4+T细胞<100/μl时选择两性霉素B 2周诱导治疗+伊曲康唑每日400mg 10周巩固治疗,之后伊曲康唑每日200mg维持治疗直到CD4+T细胞>100/μl;免疫功能正常者无需维持治疗;轻症患者可直接以伊曲康唑或伏立康唑口服治 疗[15~17]。本组病例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未能诊断及治疗,转到我院时患儿已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加之无快速诊断方法,未能针对性用药,患儿病情进展迅速,最终死亡。与郑涝智等[18]报道一致;与唐旭华等[19]报道部分不一致。

综上所述,PSM不仅见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患者,也见于健康宿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及漏诊,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均能改善预后。因此,临床医师应熟悉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及早行骨髓涂片、淋巴结病理检查、骨髓及外周血及痰液等培养,明确诊断,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胸腔血常规特异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保靖苗族龙纹饰的艺术特异性与文化基因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血常规解读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胸腔积液中CRKL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