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亦凡事件的警世意义与法治契机

2021-11-12 16:04刘显刚
民主与法制 2021年30期
关键词:吴亦凡饭圈演艺

刘显刚

纷纷扰扰、立场各异的吴亦凡事件,以一种极具戏剧化的方式渐趋明朗。7月31日深夜,北京警方发布通报,加拿大籍男艺人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犯罪,被警方刑拘。随后几天,在公众怒火和媒体谴责的连番炮轰中,吴亦凡在娱乐圈的存在痕迹被一一抹除,就连搜索引擎上的相关介绍,也改成了“涉违法失德加拿大籍男艺人”,曾经支持他“睡粉”的六六、马薇薇等人亦先后被封号禁言。

吴亦凡事件进入法律追究轨道,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以来,尽管个别艺人违法失德的事件屡有曝光,但娱乐圈中诸多声色犬马的不良现象并未得以根本改观。在资本的加持和流量的宠溺下,不少所谓明星“马照跑,舞照跳”,依旧我行我素。日进斗金、耍大牌早已不是新闻,就连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利用明星光环“睡粉”,也会被马薇薇们肉麻地吹捧:“还有比这更好的粉丝福利吗?”

如此荒诞的思维背后,折射的是令人担忧的现实。近年来,本该以传播健康文化为己任的娱乐圈,渐渐成了一群表里不一的“堕落天使”的聚集之地,以吴亦凡为代表的“小鲜肉”们,凭借亮丽光鲜的皮囊,成为资本的宠儿,成为所谓的“顶流”,长期占据着娱乐江湖的“C 位”。而德艺双馨的艺人尤其是老艺术家们,却在“流量至上”的市场生态下,普遍退居边缘,难得有存在感。更值得警惕的是,在市场和资本的驱动下,“饭圈”文化也在疯狂生长,演变成了一种畸形的粉丝文化,将娱乐圈的风气搅动得更加不堪。在“饭圈”文化的加持下,流量明星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可以合理化的,这就更加助长了吴亦凡们的嚣张气焰——在资本的溺爱之外,还有一批缺失基本价值判断的粉丝不离不弃,心甘情愿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要感谢都美竹,正是因为这个勇敢女孩儿的发声和死磕,吴亦凡击穿道德与法治底线的“幸福生活”才最终翻车,等待他的不仅是被终结的星途,还可能有一场牢狱之灾。回想吴亦凡事件发生之初,马薇薇们的力挺,公关团队“底气十足”的辟谣与回应,以及吴亦凡本人在社交媒体上信誓旦旦的保证,如今看来都显得格外讽刺。

吴亦凡倒了,一个以任性的流量明星和疯狂的“饭圈”文化为标志的时代结束了,但这也未尝不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明星的咖位再大,也大不过道德良知,更大不过国法。而对社会公众而言,在围观事件发展的同时,或许更应思考吴亦凡事件的社会和法律意义。

一方面,吴亦凡事件给演艺界和娱乐圈再次敲响了警钟。无论是资本的裹挟还是道德的滑坡,甚或行为的脱轨与失范,都意味着国内娱乐圈长期存在的畸形生态格局,已到了必须加以改变、彻底整治的关口。正如警方刑拘吴亦凡之后,演艺界三大协会发布的声明所宣示的:演艺行业必须严肃认真地自查自纠,相关部门也要绷紧监管的神经,对行业不正之风和劣迹艺人要及时查处。

另一方面,吴亦凡事件也是一次法治教育的契机,可以借此将长期脱轨飞奔的演艺行业和江湖化习气严重的娱乐圈重新拉回法治轨道。娱乐圈不是法外之地,明星们更不是可以在法律面前高人一等的特权存在。行业的运作、艺人的行为、资本的进退乃至“饭圈”的存续,都必须在法律规则所设定的轨道上进行。

令人欣慰的是,以吴亦凡事件为契机,有关部门已经开始着手整治演艺行业的不正之风和“饭圈”文化的畸形脱序。可以预见,对违法失德的艺人的查处和惩治工作将不断加大力度,形成有效制约。但也应当看到,逐利的资本总有脱序的冲动,演艺的江湖在是非之间也常常波涛汹涌。要想让那些头顶光环的明星爱惜羽毛,要想让那些丧失理智的粉丝回归理性,都需要长期的制度约束和文化建设,而非旦夕之功。

总而言之,给娱乐圈套紧一把道德的枷锁,再高悬一把法治的利剑,同时推进系统化的文化建设工程,才能防止吴亦凡事件的重演,也才能让娱乐圈和粉丝文化迎来健康清朗、良性发展的未来。

猜你喜欢
吴亦凡饭圈演艺
古代也有“饭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整治“饭圈”乱象
在“饭圈”一路“打怪升级”
生态学视角下得演艺产业——评《演艺产业生态学刍论》
吴亦凡生日会办成了嘻哈演唱会 喊话粉丝:“为了你们我还是弄了这个演唱会”
艾玛·斯通:为演艺而生
吴亦凡
韩网民猛批吴亦凡“约炮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