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VR 技术在山东柳琴戏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

2021-11-12 19:55
戏剧之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柳琴虚拟现实山东

杨 奇

(福州大学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柳琴戏,亦称“柳琴书”,缘于使用柳叶琴这种乐器来进行曲目的伴奏。据乾隆二十五年编修的《沂州府志》卷四可获悉,其最早萌生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6)的山东临沂与枣庄地区,主要活跃在鲁苏皖豫四省的接壤地带,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山东柳琴戏是以鲁南民间盛行的戏曲“拉魂腔”为基础,同民间说唱音乐“肘鼓子”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其具有唱词生动通俗、曲调活泼流畅、节奏明朗轻快等特点,演唱时伴有多种花腔,因而,旧时在民间也得“拉魂腔”的美称。除此之外,亦有“拉花腔”、“拉呼腔”、“拉后腔”等诸多叫法。涌现了《拦马》、《老少换》、《王二姐思夫》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以及诸如王传玲、张金兰等重要传承人代表,2006 年5 月柳琴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手机电脑等大众传媒的兴起、流行歌舞等多元文化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国内戏剧市场受到了莫大的冲击,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并呈现出在人们脑海中淡化的趋向,形势较为严峻。如何在当下科学技术盛行的时代氛围中探寻保护与传承山东柳琴戏的新方式,值得我们深究。因而下文通过分析山东柳琴戏的传承方式与发展现状,探索使用科技手段来进行保护与传承的途径,并提出相应设计思路,为山东柳琴戏的保护与传承及相关专业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山东柳琴戏的传承方式与发展现状

(一)传承方式

山东柳琴戏的民间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徒传承与家族传承两种。第一种师徒传承,该方式在我国各个类别的戏剧传承中较为普遍,在山东柳琴戏中也是最主要的方式,每个地方的民间班社中,都能看到以师徒同台为组合方式的演出场景,其历史也是颇为悠久。例如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的老艺人刘衍庭师从李化邦,溯源倒推至上五代祖师武二,共有二百多年的传承历史。第二种家族传承,其是山东柳琴戏传承的另一个重要方式,一般传男居多,且子承父业的现象不在少数。例如山东省枣庄市的拉魂腔名家华作义,便是深受家族环境的熏陶,他的父亲华际标自小随从祖父华蒋富学戏,而他也习得了父亲的真传。在其父亲百年之后,他带领华家班于各地巡演,相关拉魂腔爱好者大有“一辞莫赞”的意思,因而祖孙三代对拉魂腔的影响深远。以上民间传承所体现出的特点便是言传身教,即师傅以身示范来传授唱、念、做、打以及手、眼、身、法等表演艺术,徒弟在此过程中需心无旁骛、用心琢磨、以身模仿、凭心感悟,并通过登台锻炼来掌握表演技巧、牢记曲目。

(二)发展现状

1.传统戏剧后继无人

山东柳琴戏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传承者的老龄化,由此导致后继无人。老一辈的艺术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退休或百年,即便是在世的,重新登台表演与教授也难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年轻一代在文化多样的现代社会的熏染下,审美取向与老一辈之间必定存在着一道鸿沟,不自觉地会给土生土长的民间戏剧赋以“土味”的标签,渐渐对传统表演艺术失去兴致。因此,极少会有年轻人去学习传统戏剧,更不用说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进而出现传统戏剧失传的危险局面。

2.设备落后效果不佳

众所周知,早期山东柳琴戏的受众目标是广大的农村劳动人民,其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存在于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时光中。然而,身处二十一世纪的群体审美需求发生了转变,在社会发展、历史文化、时尚潮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人们置身于某种演出场合时对舞台艺术、灯光特效等方面的要求愈来愈高。而不难发现的是,传统戏剧表演装置简陋、设备陈旧,已满足不了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人们难以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剧团无受众、经济无收入,导致设备落后于市场需求的状况愈演愈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进而成为柳琴戏失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3.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山东柳琴戏剧团基本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得以建立的,属于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是非营利性质的事业单位,演员的收入与剧团的运作靠的是政府拨款,政府拨款的多少决定着剧团的运作。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国家对于文艺演出团体实行差额拨款的政策,演员的工资收入得不到保障,加之偶尔财政拨款时间较久不能及时到位,从而使演员的积极性被消磨,剧团也因此无法正常运转。

4.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柳琴戏的唱法自诞生以来有固定的“招式”,形式比较单一,创新性不足,因而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要之间产生了矛盾。作为地方剧种,与诸如京剧、越剧等大剧种相比,具有唱腔板式不够完善、腔调不够丰富等短板。很多情况下,演员演唱是“根据剧情和剧中人物当时所处的情境,以及当时的情绪等因素,自由地组合各种腔调以形成一段完整的唱腔”,从中可以看出演员的即兴发挥占比较大。

综合来讲,从传承方式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口传心授的传习模式最大的短板就是只局限于个人、家族、班社等小范围的传播,难以向外扩散。从传承现状来看,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山东柳琴戏面临诸多问题。但我们理应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一现象,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会冲击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创造了许多条件、带来了很多机遇。因而为了传统艺术重新焕发光彩,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我们就要合理利用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保护与传承山东柳琴戏。

二、沉浸式VR 技术在山东柳琴戏中的应用价值

在当下,对于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不外乎两种:一维的文字记录和二维的视频影像。首先,文字记录的优点是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进行有效的梳理、归纳与记录,但是无法进行再现与展示的缺点不言自明;其次,视频影像虽然可以直观地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观者一定的视听效果,但是却难以彻底还原其本来的样貌。因此,两者皆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沉浸式VR 技术的诞生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VR 一词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是“虚拟现实”的简称,是由美国人拉尼尔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式提出的概念。由于虚拟现实是一种交互式与多元信息融合的三维动态实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视觉呈现技术,因而又唤作灵镜技术。虚拟现实具有三大特征,分别是沉浸感、交互式和仿真性,其中的沉浸感即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与创建虚拟环境,使体验者借助相关的头戴硬件设备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自然的感知与交互行为,产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交互式说明体验者并非一个被动单位,而是作为一个主动的主体,需要进行相关操控与规划来达成目的行为;仿真性表明虚拟场景中的物体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皆来自于现实环境中的模仿与重现。故此,将该技术运用于山东柳琴戏之中,体验者既可以获得与所处生活中相同的感受,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器官的知觉感受,为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听体验空间,又可以上升到保护与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层面上来。

三、沉浸式VR 三维全息影像系统的设计思路

沉浸式VR 技术应用在山东柳琴戏中即是建立相应的沉浸式VR 三维全息影像系统(以下简称为“系统”),其设计思路与实现过程可分为三步,分别是前期文化调研与资料搜集整理、中期重建三维场景模型与构建沉浸式VR 虚拟场景、后期测试调整与系统优化。

(一)前期:资料搜集与实地调研

首先,系统设计人员需要对系统构想进行头脑风暴,确定创作内容与方向。然后需要借助多方正规渠道(专业网站、书籍、文献等)来搜集、整理并归纳山东柳琴戏的相关资料。其次,该系统所运用的沉浸式VR 技术模拟的是虚拟现实的环境,所以较一般计算机技术有差异,因而在前期的策划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虚拟现实环境中艺术手法和最终效果的展现。最后,系统设计人员需要到山东柳琴戏诞生地及相关保护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可以找相关专业表演人员,与其进行商榷后选定要制作且较有代表性的柳琴戏剧目,然后让其穿上动作捕捉设备并进行相关准备,之后在适当的场合下开始现场表演。此时,设计人员可以使用立体视频采集技术,对表演动作进行实时捕捉,通过Oculus Rift 以及HTC Vive 头显设备构建出沉浸式VR 三维全息影像系统,使捕捉到的真人动作第一时间转换成3D 影像,呈现在虚拟现实设备中,实现前期资料的收集工作。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能够为后续系统设计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调研能让设计的系统还原山东柳琴戏表演的真实感,进而将该项非遗文化原汁原味地展示出来。

(二)中期:模型重建与系统设计

中期即是在前期资料的收集整理之上进行山东柳琴戏的人物及场景的三维模型制作,由于表演人员的动作多变性和服饰、道具、场景的复杂性,导致工作量非常之大。因此,在软件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对于此次系统设计可以选用ZBrush、Maya、Marvelous Designer三个软件。首先,ZBrush 是非常高效的建模工具,由于该软件同独特的建模流程相结合,因而可以让用户方便地制作出所需要的复杂且精细的模型。所以,以前期动作捕捉设备采集到的柳琴戏专业演员人物形象为参考依据,在ZBrush 中雕刻、重建人物精模。其次,为了保证人物在Unity 中节省空间资源并流畅运行,故需要将人物精模置于Maya 中拓扑简模,减少面数,并在Maya 中展开模型的UV,再放入Substance painter 中绘制人物贴图,之后再导入到Unity 中进行测试。测试完成之后,可在Maya 中为人物绑定IK 骨骼,将前期动捕设备采集到的柳琴戏演员的动作数据烘焙到IK 骨骼上,并对烘焙后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调整修改。最后,为了保证柳琴戏专业演员服饰的真实生动性,可以将服饰的建模在Marvelous Designer 中进行制作与贴图,并把动作数据导入软件中,将服饰的动画烘焙出来,合成导入Unity 中。同理,场景模型的制作可参考人物模型的制作方式,进而取得在虚拟交互中最合适的显示效果。

(三)后期:测试调整与系统优化

后期工作主要就是测试调整与优化所设计的系统,发现其在使用中的问题。例如,人物模型与动作是否与柳琴戏的专业表演有出入,系统在不同的仪器终端设备的使用中是否存在不兼容、不稳定的状况等,及时地收集系统反馈的错误,使一些BUG(漏洞)在该阶段中得以有效修复,最终完善该设计系统,给予体验者满意舒适的虚拟现实体验,让其领略到实实在在的山东柳琴戏。

四、结语

柳琴戏作为山东鲁南地区特有的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已经陪伴当地的百姓度过了两百余个春秋,小到自娱自乐、大到嫁娶丧葬,都有其身影。它植根于民间,其质朴的风格、别样的唱腔以及特色的表演都反映着老百姓浓郁的生活气息,因而具有广泛稳固的群众基础,且山东柳琴戏漫长的发展历程对研究我国民间戏剧与山东地方戏剧文化都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在当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利用沉浸式VR 技术建立山东柳琴戏三维影像全息系统,便是对其进行数字信息化的展示、保护与传承,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为山东柳琴戏缔造了新的生命契机。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巧妙融合,不但摆脱了地域的限制,也迎合了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追求,让体验者借助相关硬件设备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地域瑰宝,同时这种新颖的方式也会使得更多年轻人关注山东柳琴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推广具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柳琴虚拟现实山东
一曲柳琴戏,最美拉魂腔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柳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柳琴改革发展轨迹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REALITY BITES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进校园的意义
浅谈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