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旦角表演艺术分析

2021-11-12 19:55张小娜
戏剧之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台步旦角秦腔

张小娜

(兰州文理学院 艺术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在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当中,秦腔占据一席之地,而且在整个戏曲艺术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现出西北文化的独特风貌。秦腔被生动地称为戏曲鼻祖,广泛流传于中国广袤的西北地区,在传播中华传统艺术文化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从角色划分角度进行分析,秦腔有生旦净丑这几个行当,而旦角是众多行当当中至关重要且备受关注的一部分。从表演角度进行分析,秦腔旦角的表演是比较复杂的,对演员的要求高,要求演员对剧本的故事情节、人物特征、情感表达等有深刻的认知,同时也要求演员在分析过程中得到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并在表现时融入真情实感与多样化的技巧,促进人物塑造活灵活现。所以对秦腔旦角以及相应的表演艺术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传承秦腔艺术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说,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秦腔旦角的演变

秦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从古至今受到了多个朝代文化的润养,所以形成了底蕴深厚的文化面貌,同时也具备了昂扬雄浑和气势磅礴的特征,将西北地区的文化以及独特的风土人情与精神面貌进行了充分的展现。秦腔艺术的影响力很大,在整个西北地区占据绝对优势。从现存剧目上进行分析,秦腔现存有约3000个传统剧目,而这些作品当中绝大多数属于历史故事,人物主要涉及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等等。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观众审美需求的变化,秦腔也在保有传统精髓的同时,不断加大创新力度。

旦角是秦腔当中的一个重要行当,该行当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在发展过程当中保留优秀传统,不断融入新元素,让秦腔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光彩,产生新活力。旦角行当在秦腔当中占有突出地位,真正发展到成熟阶段是20 世纪40 年代的中后期。在这一时期诞生了大量影响力大,且为秦腔旦角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艺术家,比如孟遏云、杨金凤、余巧云、刘月娥等等。解放前后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秦腔旦角在表演以及形象方面产生了巨变,具体体现在:传统男旦边缘化;在旦角表演当中吸收歌剧与民歌元素。近些年来,伴随大量青年演员的涌现,这些演员立足实践继往开来,使得秦腔旦角演唱朝着自然清新的方向发展。伴随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人们的审美观念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当代的秦腔旦角演员要做的就是在保有优秀传统的基础之上,对秦腔艺术进行发展和振兴。

二、秦腔旦角表演风格的异同点

秦腔是中国古老戏曲的代表,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在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当中,已经形成了日益完整与特色突出的艺术体系。旦角是其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行当,几乎每场秦腔表演中都会有旦角的身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人们日益提高了对秦腔旦角表演艺术的重视程度,并注意对旦角的不同角色进行表演分析,以便发现其独特的风格,从整体上优化秦腔旦角表演艺术。

第一,正旦。正旦是秦腔正剧或悲剧中的人物,通常是中年妇女,这类人物往往性格正直不阿,举止优雅而端庄。秦腔正旦的表演需要将唱和身体动作等结合起来。演员需要在实际表演的过程当中恰当运用唱腔,并用唱腔体现出人物的特色,通过唱腔和身体动作的结合,让人物的呈现更加鲜活。第二,花旦。花旦通常指的是少女,其性格特征是活泼开朗,整体灵活动人。花旦表演把关注点放在外形塑造方面,要求在形体表现上凸显出层次性,确保塑造出来的人物能够将俏皮娇憨的性格特点体现出来,体现出少女独特的风貌。在塑造外形时,要保证脚步轻盈、眼神灵动,恰当运用腰身和面部表情,注意把控表演当中的细节,确保情感和行动一致,促进情感表达。第三,小旦。小旦通常是指年轻女子,其特征是聪明伶俐、举止优雅。演员在实际表演当中需要特别重视角色的心理特点,细腻把握细节,体现人物情感。所以在对小旦表演风格进行概括和说明时,往往会用“细”这个字来形容。第四,老旦。老旦所展现的是老年妇人,会根据人物的贫富程度进行相应的划分,在表演上也各不相同。富者不仅要求服装尊贵,在表演方面也要求做到稳健优雅,而贫者除了要在服装上体现清贫之外,还必须将老态龙钟体现出来。老旦的表演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唱功,唱腔深沉有力,动作大起大落。第五,彩旦。彩旦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媒婆、后娘、店婆等人物,这些人物在着装上鲜艳异常,化妆比较夸张,需要凸显性格上的泼辣与张扬。在表演当中特别注重念白,并运用夸张的方法放大表演,以便把活宝人物的形象呈现出来,增强表演的生活化和灵动性。第六,武旦。武旦通常都是怀有一身武艺的女性,通常会划分成“刀马旦”和“武旦”这两种。前者在表演时要重点呈现艺术氛围,把控身段,体现气度与神情。后者在表演时要运用扑跌翻打的方式,保证表演利落恰当,体现出女性的刚劲美。

三、秦腔旦角表演的艺术特征

(一)注意角色定位

对于秦腔旦角的表演来说,表演者要想呈现出优质的作品,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角色进行准确定位,真正领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精髓,做到演谁像谁,这样才能够呈现出真正优秀的表演,才能够体现出戏曲演员的专业性。表演者需要做到的是通过较短的时间就能让观众了解人物角色,并引起观众的共鸣,使得整个表演活动能够走向深入。为了获得更为理想的表演效果,旦角演员先要对自己表演的角色进行认真分析,把握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及爱恨情仇,并在体会和感受的过程中深入进去,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在入戏表演的过程当中提高整体的表现力,让观众的情感感知更加深刻,透过人物角色体现出演员对作品的理解和独特认识。在做好角色定位的同时,演员要善于从生活角度出发积累经验,增加阅历,并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悟融入到剧本分析以及角色研究当中,为角色准确定位奠定基础,以便在角色的呈现当中给观众带来亲切感和熟悉感。

(二)把握台步手势

台步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脚步,在秦腔表演当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形体训练方面更是基本功中的内容。假如演员在台步上不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那么也就不能够运用其他多种艺术手段对作品当中的人物进行演绎。在秦腔旦角的表演当中,台步富有变化,通常包括平行步和绞行步这两个大的类别。从整体上看,步伐要节奏匀称而细致。如果涉及到旦角当中不同角色的呈现,那么在台步设计方面也要体现出差异性,并和人物角色密切相关。比方说老旦在拄拐杖时,脚步必须宽而小,腰部微微弯曲,呈现老态龙钟之感;花旦通常是规则的小快步,表现出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武旦的台步则必须做到刚劲有力,展现飒爽英姿。另外,手势动作在戏曲表演当中也非常重要,秦腔旦角的手势动作,必须和人物的内在活动进行有效结合,并要重视手势动作的韵味和美感。在手势运用当中,演员需要充分考虑角色需求,用手势辅助情感的表达。

(三)注重眼神传递

正所谓眼睛是心灵之窗,眼神能够在传达内心想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更能够透过眼神体现出人的喜怒哀乐。在戏曲表演当中,眼神的重要性更是不可忽视。演员对眼神技巧进行恰当运用,注意眼神的有效传递,通常能够获得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秦腔旦角表演当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眼神技巧,且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当然在眼神传递方面会因为角色的性格、年龄、生活阅历等不同而显现出很大的差异。比方说,小旦的眼神传递非常灵动,要展现出一种聪慧和灵气;花旦的眼神则更加的明媚,目的是呈现出活泼天真的感觉。从整体上看,不同眼神传达出来的是角色差异化的心理特点,于是要求表演者对角色的特点与情感进行细腻把握,以便熟练和灵活运用眼神技巧,把人物演活,增强人物的生命力,最终真正做到感染观众。

(四)运用话白技巧

话白简单来说就是戏曲当中角色的道白。在戏曲界存在着“千斤话白四两唱”的说法,而这样的说法也恰巧证明了话白在戏曲表演当中是至关重要的。在戏曲表演当中运用话白的价值在于利用自白、对讲、情节叙述等方法让观众迅速了解剧情梗概,避免观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一头雾水,无法获得良好的沉浸感以及参与感。话白的音色、语速、语调等都要结合人物设定以及人物表现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在秦腔旦角表演当中,每个演员都要掌握话白的技巧,并确保读音准确,吐字清楚。与此同时,演员还需要融入真情实感,结合人物角色定位,运用差异化的语调、语速等,把人物角色的情感变化、整体剧情的跌宕起伏展现出来,在帮助观众入戏的同时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四、结语

秦腔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彰显了西北地区的精神面貌以及风土人情,带有西北地区昂扬雄浑的气势。就秦腔表演而言,旦角凭借扮相俊美和音色甜美,在整个表演体系当中占据重要地位。秦腔旦角又包括多种不同的类别划分,不同的类别在实际表演过程当中也各具特色。本文重点就秦腔旦角表演艺术进行分析,目的是进一步增加对秦腔不同行当的了解,以便在表演过程当中结合各个行当的特点与要求进行灵活把握,也为秦腔艺术的广泛传承和发扬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台步旦角秦腔
戏曲扮相的“变”与“常”——从清代至民国的女子发式与旦角容妆
施光南在京剧创腔领域的探索——对现代京剧《红云岗》旦角唱腔的颠覆性设计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程砚秋说功名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程砚秋说功名
程砚秋说功名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梁素珍广东汉剧旦角表演艺术特色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