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局限中寻求突破
——探析军旅戏剧的舞台服装设计

2021-11-12 19:55汪玲玲
戏剧之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军旅肌理服装设计

汪玲玲

(国防大学 军事文化学院,北京 100081)

军旅戏剧,作为我国当代戏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文化背景,它以反映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和当代火热的军营生活为题材,表现爱国主义与奉献精神,充分展示军旅特色和军旅风采,代表着与时俱进的军事文化。而舞台服装设计也是舞台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舞台人物形象的包装,它作为一种纯粹的视觉艺术,在舞台这个特定的空间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军旅戏剧的舞台服装有着和其他类型戏剧不同的表达重点,由于军旅戏剧本身存在的局限性让服装设计有了相对更大的难度挑战。

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从题材选择上看,军旅戏剧必须是来源于部队,主要反映军人生活及价值观念,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唱响昂扬向上的时代主旋律、传达主流正面的价值观是军旅戏剧的历史使命,也是它永恒的主题,所以在创作中难免存在着政治要求和艺术追求交叉的难点。从创作手法上看,军旅戏剧主要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源于历史的真实性导致了舞台服装设计创作中的种种局限。

我们知道,在舞台服装设计中,款式、色彩、材质是三大基本要素,服装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演员的表演和观众的心情,继而影响整体舞台的艺术效果。而军旅戏剧,尤其是军旅话剧,在服装的款式、色彩、材质方面的运用较歌剧、舞剧、戏曲等更不易发挥,就拿军旅戏剧中最常出现的军装来说,我国各历史时期的军装以及其他各国军装但凡出现在舞台上,就必须要具有一目了然的符号性,服装基本款式和基本色彩都不可随意改变,否则会扰乱观众的思维,影响剧情的正常推进。服装材质的使用上为尊重历史,也基本以棉、麻、呢料为主。军装配饰符号和军衔级别的正确性也相当重要,必须做到符合史实,有据可依,这就要求服装设计师要对真实的历史资料有细致的考察和研究,绝不可天马行空地乱用。另外,对于那些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或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其服装形制和整体造型在观众的心里早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标准,再创作起来往往很难突破那个框框。

二、艺术创作的“突破性”

虽然军旅戏剧的种种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设计师的想象力和设计才能的发挥,但从另外一个层面上看,这也是对设计师的一种考验,艺术往往就产生于限制之中。我们可以突破重重限制,在设计中既注重服装的写实性表达,又想方设法地增加服装的艺术性感染力,努力在戏剧作品中体现设计艺术创作的价值,将写实性和艺术性和谐地融为一体,丰富军旅戏剧的舞台艺术效果。纵观近年全国各地涌现的优秀红色主题戏剧作品,笔者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活用色彩的点线面

突出“点”——关于全剧主角人物:主角,一部戏剧的“灵魂人物”,要研究剧本找准其人物身份定位,要考虑演员本身的形体特征和气质,要使服装具有符合人物性格、强化人物情绪、反映人物心理状态的写实表达,在其服装设计上一定要有区别于其他人的地方。从色彩方面来说,在设计时一般将主角、其他配角、群众演员的服装色彩,分成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明度和纯度,主角就处于高明度、高纯度这一层。在保证人物设定和戏剧情节合理性的前提下,可以运用与他人对比强、反差大的颜色来为主角设计服装,通过色彩的象征功能,表现出人物的思想及性格。在遇到主角需要和群众穿同款的服装例如军装的时候,即可从色彩明度和纯度上来做文章,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处理来分割层次,这样主角就因为色彩错觉前移的缘故,而从舞台上众多的人物中突显出来,成为那个要突出的“点”。在戏剧矛盾冲突转折时,为了配合舞台整体氛围,适应或悲或喜的戏剧情境,体现不同的戏剧冲突,主角的服装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把服装变为一种可以让观众阅读的语言。

串联“线”——关于其他配角角色:对于戏剧中其他配角人物的刻画,既要区别与主角,又要区别与群众演员,每一个人物既要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又要串联戏剧的各个环节,展开戏剧冲突矛盾。配角们的服装色彩就都处于前面所说的按明度、纯度划分的高、中、低三个层次里的中层次,虽然颜色各异但都围绕着这个中层次串联成一根“线”,一根与群众演员区别开来的分割线,按照这样的划分,让舞台内容更有层级感,更有主次之分。在考虑色彩方案时,要根据人物的性别、身份地位、自身性格的发展,考虑到各角色彼此之间的色彩搭配,各人物之间纵向与横向色彩层次的互相协调、互相对比,要保持绝对的整体关系,注重整体的和谐性。

铺开“面”——关于群众演员角色:军旅戏剧舞台上的群众演员,饰演的往往是一个社会阶层的百姓或是一个军队的士兵群体,他们总是集体出现,其服装色彩在舞台上形成的是一个整体的大色块,一个完整的面,而这个面一般处在高、中、低三个层次里的低层次。不同色块、不同面积,在舞台背景和灯光的烘托下,营造出恢宏的气势,展现出历史的凝重感,烘托出主要人物,传达出集体深层次的情感。需要注意的是,群众服装色调要与舞台环境色调及舞台灯光色调有机结合,服装色调与舞台背景色调切勿相近,否则人物容易被背景融掉。虽然是群体角色,但是也要打破传统单色的局限性,整体中有变化,在明暗度上做些细微调整,促使服装设计更加丰富多样。

(二)善用材质的肌理感

如何提升舞台服装的艺术性,除了服装的色彩之外,服装面料的质感,特别是在舞台灯光下的服装质感的呈现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材质的肌理入手,设计面料的不同质感来使服装拥有艺术审美感和生命力,同时丰富观众的舞台视觉感受。军旅戏剧的舞台服装特别是话剧舞台服装选料,尽量以吸光的材料为主,最大限度地发掘材质的肌理美。对于歌剧、舞剧等来说,在服装设计上可发挥的空间要大一些,在面料的原始肌理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的情况下,要结合服装的风格大胆地进行肌理创新设计,创造出符合人物、适应剧情的肌理效果。

在面料的肌理性处理上,常见的手法有以下几种:第一,改变面料的形态特征。通过抽褶、捏褶、缩缝、绗缝等工艺手法,改变布料原有的表面形态,形成浮雕般的立体效果,并具有强烈的触摸感,这种坦率,豪迈、淳厚的乡土质感肌理,给人带来一种自然、淳朴、原始的视觉冲击力,将质朴的中国美、生命美、人格美外化到服装上;第二,改变面料的结构特征。通过镂空、切割、抽纱、烧花、撕破、磨洗等手法,使材质呈现错落起伏、亦虚亦实的效果,适合用来突显战争的氛围,体现残缺的不完美感,呈现久远的年代感;第三,在原有材质的表面添加相同或不同的材料。通过黏合、热压、车缝、绣、挂、补等方法在现有材质上进行添加设计,形成多层次、高对比的效果,适合用在舞台服装的细节设计上,体现更具艺术性的视觉效果。另外,还有其他更多的处理手法,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不过不管哪种处理手法,都要注意根据戏剧的不同种类,掌握与之相适应的那个“度”。

(三)提炼生活的小细节

除了色彩和肌理,舞台服装的细节设计同样重要,军旅戏剧往往在波澜壮阔的文化背景下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在彰显雄伟壮阔场面的同时,也需要体现细腻生动之处。所以在创作时,设计师要对每一个人物的着装都要有很细致的考虑和设计,要善于提炼生活,捕捉细节。当演员融入舞台背景和舞台灯光之中,通过每一款服装的细节设计强化人物形象,增加其艺术表现力。

对于整体款式无法改变的服装来说,通过生动贴切的配饰点缀或者利用色彩鲜艳的配饰来协调整体的舞台服装设计是一种成功的方法,细节的设计加强了写实性与艺术性的表达。较为常见的处理手法有以下几种;第一,染色手法。打破服装一成不变的色彩,为原有的底色上增加其他颜色,例如将增加的颜色使用在每套服装的不同位置,既有区别又不乏整体性;或者采用渐变的方式,让服装上下的色彩具有层次,适应不同的戏剧情境和氛围。第二,突出服装骨骼线。将领口、袖口、衣襟边缘、口袋边缘、裤中缝线等多处服装结构线提亮、加粗,放大,适用提升服装的气质感和阳刚美。第三,在绗缝时利用线迹出入起伏的处理手法,加粗显露出来的线迹,为平淡的服装增添一些活力和有趣的亮点。第四,面料的局部改造。为突出服装某一局部的变化,增强该局部面料与整体面料的对比性,例如采取贴补丁或者边缘毛化等方法,就是这种局部处理手法。

另外,军旅戏剧中常涉及少数民族或地域性明显的人物群体,舞台服装的细节设计在此时就可以强化全剧的时代感,突显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向观众提供习俗、风情、民族、宗教信仰等信息,并暗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命运,体现剧情向前推进的时间、季节等重要元素,细节设计让服装有了“语言”,让视觉有了“回味”。

(四)注重整体的协调性

军旅戏剧的舞台设计常体现风云变幻的抗战史诗画面,灰色调的冷峻与浪漫的绚丽光影交相辉映,或凝重庄严,或悲壮崇高,舞台服装作为在其间流动的色彩,是画面的一部分,所以在设计时要注意与环境色的协调。另外,在舞台表演中,灯光对舞台色彩的影响巨大,在进行服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舞台灯光对服装色彩的影响,通过对光线强度、颜色、位置等进行调节,可以让舞台服装呈现出别样的感觉,二者的和谐搭配可以极大地提升观众的视觉享受。除此之外,服装还需与化妆密切配合,共同塑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

在近些年的创作实践中,常遇到导演为了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话剧中会加入一些舞蹈表演场面的编排,服装设计要注意材质的选择和相互结合,配合演员的肢体表演,充分表达导演的想法,将写实性和艺术性和谐地融为一体。

三、结语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能力的日益提高,军旅戏剧的创作也需要不断进步与发展。作为戏剧服装设计者,应着力研究和挖掘更多的色彩处理、肌理处理、细节处理的创新方法并运用到设计上,通过更多的创作实践,在局限中寻求突破,逐渐找到“生活”与“艺术”的最佳契合点,不断地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展现军旅戏剧特有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军旅肌理服装设计
军旅青春正步走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胸怀军旅梦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林宥嘉:军旅回归,重新上路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