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2021-11-12 19:55
戏剧之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内涵舞蹈动作

徐 嫣

(江南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近年来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舞蹈教学对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也从之前的纯专业教育方向逐渐转变成综合素质教育方向。舞蹈是高校艺术领域的重要专业,是一种通过三维空间的肢体语言,来实现内涵表达的艺术形式。高校舞蹈教学应注重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借助音乐成品、影视音乐以及内涵音乐的方式进行舞蹈教学,实现舞蹈情感内涵的完美展现。同时,教师还要在舞蹈与音乐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作出调整,从而使音乐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得以优化,使得高校舞蹈教学形式也更加优化,有助于培养出更多舞蹈人才。

一、音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运用的效果

(一)通过学习乐理,帮助学生舞蹈实践练习

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实施音乐教学,需重视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舞蹈教学的过程不仅包含对学生动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而且还应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涵养,通过锻炼和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正确分析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在舞蹈表演中真实演绎出作品的情感内涵。在舞蹈教学中,会出现部分学生因为音乐修养不同,而对舞蹈动作接受程度不同的情况。例如,一些曾经学过钢琴演奏并且喜欢音乐的学生,对于新学的舞蹈技术就能快速准确地掌握,而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音乐变化,自然进行和谐一致的舞蹈动作;另外一些没有接触过音乐的学生,则会在学习舞蹈时出现找不到舞蹈节拍、跟不上律动口号等情况。因此,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舞蹈实践和练习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开设音乐相关的课程,通过讲授乐理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理解能力,通过音乐欣赏课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从而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

(二)通过剖析音乐,培养学生舞蹈鉴赏能力

音乐是一种用声音、节奏和旋律来表现丰富情感的艺术形式,而舞蹈则是用人的肢体和动作词汇,将音乐中的情感内涵相应地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音乐与舞蹈是密切相关的,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为学生剖析舞蹈伴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例如,我国许多民族舞蹈都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舞蹈音乐也蕴含着不同的文化风俗。因而在欣赏相关作品的时候,不仅需要学生理解舞蹈动作的技巧,而且需要了解该舞蹈的民族文化内涵,从而正确理解民族舞曲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及风格韵律,提高学生对舞蹈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通过感知音乐,锻炼学生舞蹈表现能力

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音乐最先响起,接下来才是舞蹈表演映入眼帘。因而,音乐是舞蹈艺术的灵魂所在,是引领着人们进行舞蹈欣赏的重要前提。音乐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不同的节奏及和声形式等表现手法,触动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实现观众与舞蹈内涵的思想共鸣。因而舞蹈中音乐旋律的运用,是舞蹈艺术充分表现的重要基础。高校舞蹈教师可以在舞蹈开始之前先让学生感悟一段音乐节奏,鼓励学生体会用心来舞动的感觉。通过感受音乐,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欲望,从而实现真正身心合一的舞蹈情感表现,锻炼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并且,音乐还可以作为舞蹈的一个依托,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中更大程度地展示自身肢体动作的美。学生在舞蹈时,通过对音乐节奏和音调的掌握来展现相对应的舞蹈动作,通过对音乐的深入赏析来把握舞蹈的情感表达,从而使得学生所展现出的舞蹈能够与音乐联系得更加紧密,同时还能让学生的舞蹈具有情感,内涵更丰富。长时间如此训练,能够使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掌握来创新舞蹈动作,提升自身舞蹈的表现力。

二、舞蹈教学中音乐的运用策略

(一)借用成品音乐,实现舞蹈风格性创编

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丰富的文明古国,在音乐方面,也有许多名作广为流传。成品音乐作品会因为作曲者的创作背景不同、所处时代的文化底蕴不同,而拥有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在舞蹈创作教学中,借助具有代表性的成品音乐进行舞蹈创编,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文化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运用该音乐作品的特色进行创新。在这些不同风格的音乐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创编出不同风格的舞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舞蹈创编的能力,又可以丰富我国的舞蹈风格。

例如,《黄河大合唱》就是一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著名声乐套曲,根据此套曲来编排《黄河》的舞蹈,就可以实现舞蹈的风格性创编。在表现乐章一《黄河船夫曲》的时候,舞蹈演员们蜷缩一排,做出低伏拱背的造型,来表现黄河纤夫艰难的步伐。通过前后依次站直身躯的几个演员以及前后搭肩的动作,来表现黄河中突然激起几朵浪花的情景。在表现乐章二《黄河颂》的时候,演员通过双人舞展现黄河儿女对黄河母亲纯真、神圣的依恋感情。通过深情而生动的舞蹈语言,展现出中华民族河山之壮丽,突出中国博大而宽厚的民族精神。在表现乐章三《黄河愤》的时候,用著名曲调《黄河水》来作为音乐骨干,在表现过程中插入一段《黄河怨》,将舞蹈中多变的情绪场景演绎出来,体现宏大而具有深度的民族精神。在表现乐章四《保卫黄河》的时候,随着响亮的号角声,演员们凝聚一起,将双手伸向空中,展现出无声的战斗豪情。最后《东方红》的主题乐曲响起,演员们快速集合到舞台后方,屏幕出现红色光芒,将伟大而深邃的民族精神彰显出来。整个舞蹈表演中,音乐作为舞蹈的主线,时刻牵引着舞者的每一个动作;伴随着每一个转折性音乐,舞蹈动作也相应地展现出曲中的情感,将舞蹈和音乐的精神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

(二)借用影视音乐,实现舞蹈情景式教学

高校舞蹈教学中,很多教师在为学生融入音乐时,喜欢为学生播放音频的同时用语言来为学生解说这首音乐的背景和内涵,然而,仅仅用语言有时无法让学生真切体会到音乐的情感内涵,从而使得学生无法舞出符合心意的舞蹈。为此,教师可以借用影视音乐,为学生提供情景式教学,帮助学生自由想象和表演舞蹈情感。教师可以在观察和了解学生的音乐和舞蹈基础之后,设置符合学生能力的主题情境,让学生组成小组自由创编舞蹈,实现即兴表演。

例如,让学生在创编《雷雨》之前先聆听一段舞蹈剧目的音乐《蘩漪·药》,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其中的情绪并表达出来,一般学生都能感受到配乐的凄惨和悲伤之情。然后,再结合舞蹈剧目《雷雨》,让学生探讨其中的音乐背景,以及舞蹈剧目的整体故事梗概,并表达出作品中主人公的情感。而蘩漪作为《雷雨》的主人公,其内心思想是作品表演的重点。学生需要了解该主人公的一些遭遇和情感变化,方能说出作品具体的情感内涵。最后,教师可以再次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结合刚刚对剧目的情感体验,在听觉的强烈冲击下进行舞蹈编创。此时学生内心是丰盈的,更容易运用舞蹈动作,真实而明确地表现出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从而演绎出具有丰富情感特色的舞蹈作品。同样地,学生在创编一些民族舞蹈时,教师也可以在教学时融入一些影音,让学生在感受民族音乐的同时,观看一些展现民族特色的视频,使学生更加了解不同民族舞蹈的不同风格,从而在创编舞蹈时,能够灵活地在舞蹈中加入民族风格。

(三)借用内涵音乐,突出舞蹈情感性艺术

音乐是舞蹈艺术的重要依托,是帮助舞蹈呈现丰富立体的表达效果的重要媒介。现阶段舞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已不再是肢体动作和技巧的训练,而是如何引导学生借助肢体动作这个工具,将舞蹈蕴含的思想感情充分展现出来。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很多教师会选择使用音乐来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让学生在跳舞时能够通过情感的激发来完成舞蹈动作,使舞蹈表现更加丰富而立体。但教师在为学生导入音乐时,要注意选择的音乐情感是否表达得足够清晰,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从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以求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音乐、展现舞蹈情感。

例如,《好大的风》这部舞剧中,创作者通过“先声夺人”的方式,先用由小变大的刮风声将观众的思绪带入舞剧中,直接进入第一段主题“回忆”的演绎。当舞蹈进行到第三段的时候,要突出“象征”的主题,创作者用高亢的唢呐声、强烈的锣鼓声、钹声以及弦乐等乐器共同演奏,把舞蹈推向了高潮。在舞蹈的最后,又借助狂风呼啸的声音,塑造出风吹向远方的效果。这种极具表现力的舞剧,通过音乐与舞蹈的巧妙结合,突出了舞蹈的情感艺术内涵。并且,这部舞剧从开始到结束都是由音乐来推动舞者进行表演,随着剧情的起伏变化,音乐也不断地变化。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部舞剧的内容时,可以先为学生播放音乐,来激发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在学生感受到情感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舞蹈,相信学生们在音乐情感的带动下会将舞蹈展现得更加富有韵味。

综上所述,现代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动作技巧的教授已经不再是教学的全部重点,结合音乐进行舞蹈教学,成为塑造舞蹈表演力的重要策略之一。高校教师不仅要在平常教学中认清自己的责任,把握好教学的方向,合理地设计好教学的内容,还要在舞蹈课堂上借用成品音乐,实现对舞蹈的风格性创编;借用影视音乐,实现舞蹈情景式教学;用内涵音乐,突出舞蹈情感性艺术;最终有效实现高校舞蹈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出更多舞蹈方面的艺术人才,推动我国艺术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内涵舞蹈动作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冰上舞蹈搭档
挖掘习题的内涵
动作描写要具体
我和舞蹈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