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1-11-12 19:55冯明明
戏剧之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声乐意识能力

冯明明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62)

声乐教学是一门艺术类的教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声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更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声乐审美能力

声乐审美能力是学生在声乐实践活动中所展示的一种本质能力,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基本保障和前提。在声乐教学中,不论是演唱的过程还是欣赏的过程,审美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在演唱过程中,审美能力的高低可能会影响声乐活动的质量,因为演唱者会根据自身的审美能力对作品进行处理。因此,审美能力越强,对作品的解读也会更加准确,艺术素养的内涵越丰富,歌唱的水平就会更高,更容易打动别人。在欣赏的时候,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在听到美妙声音的时候感同身受,甚至会发出赞叹,获得身心上的满足,最终与演唱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由此可见,声乐作品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演唱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学生对声音会有一个正确的观点,通过感官上的分析,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的细微变化,完美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第二,审美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够在反思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理解,更加形象地去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二、审美能力的培养意义

在声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情感意志,让学生不仅仅了解技巧,更从深处探析其意义。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声乐的技巧,能够更进一步理解声乐中的细微表现,领悟到美的本质。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体验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理性认识审美的意义,从而在声乐技巧上有所突破,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

(一)加强声乐教学与审美的联系

音乐的本质是追求美,而声乐作为音乐的一部分,其主要任务就包括审美能力的培养。声乐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在美学的引导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对美的理解。声乐教学能够让学生养成聆听声乐作品的习惯,更频繁地欣赏音乐作品、谈论音乐作品,对声乐从陌生到熟悉、从肤浅到深刻,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想象空间,让学生认真思考作品中的艺术性,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二)提高学生声乐学习的效率

在声乐教学中,最困难的部分是技术类的教学。学习的过程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完成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味地灌输理论和技巧,忽略学生的主导地位,导致学习的过程比较机械化,学习的氛围变得枯燥。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声乐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发挥自己的优点,让学生能够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对音乐产生有意义的思考。

(三)加强学生声乐实践的指导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全面掌握歌唱的技巧,但是声乐美的本质往往会被忽略。在过分强调发声技术的时候,往往会忽视情感的表达,学生难以取得实质的进步。很多学生在演唱的表现上,有一种生硬和刻板的感觉,缺少演唱者该有的台风和气质,因此,即使学生具备足够的演唱水平,也很难达到良好的表演效果,导致声乐教学失去了该有的标准。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会让学生的歌唱水平更完整,情绪表达更加饱满和丰富,产生更有意义的舞台作品。

(四)强化声乐教学的历史意义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演唱者准确的演出情感。通过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展示出艺术家创作的形象,将艺术意图更好地传递给人们。培养优秀的声乐学习者和表演者,也是我们创建文化繁荣国家的历史责任。

三、声乐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方式

在声乐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强化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意识和追求,能够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理解作品

声乐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追求美并实现美,培养审美意识,有助于声乐教学的开展。审美意识的培养是给予学生一定的音乐材料,让学生能够在美学上展开进一步的想象,提升学生欣赏声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认识,深化学生对美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作品进行反复回味和反思,掌握声乐作品的内在意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在不断发生变化,只有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声乐教学,进一步提高审美能力的实际应用效果。在声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更加注重对声乐演唱技巧的培养,却会忽视声乐艺术中的美。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关注的是歌唱的发声等是否科学,没有真正体会到作品的内涵和音乐的本质,导致声乐教学效果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很多教师都不会强调审美意识的培养,而是注重歌曲练习中音色、音量等外在的表现,作品中的内在含义并没有表达出来。但反之,教师在演唱的时候,若能够反复强调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时代,对人物和景色进行细致的分析,学生就能更好地获得感悟和联想,之后的演唱也能得到有效的强化。

因此,只有通过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教育,通过进一步的培养和引导,才能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展现自我的价值,真正地对美进行理解。声乐教学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互动的,既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反馈。进一步加强声乐教学的审美意识,揭示了声乐教学的本质。

(二)灵活把握教与学的关系

在声乐教学中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教师和学生。因此,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同时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二者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需要互相适应、互相理解,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很多学生认为声乐学习需要名师的指点,以为通过名师的指导就能获得一定的成长,但是却忽略了个人的内在因素,过分地依赖教师而自己不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正确地看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让声乐教学保持良好的内在环境。在课堂中,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的,为了更好地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需要建立平等的观念。

第一,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学生,用平等的态度和学生对话交流,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太大的压力。在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到课堂环境中,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友好地进行讨论,让师生情感更加和谐。

第二,在任何场所,教师都要注重自己的一举一动,以身作则,让学生能够以此为榜样,尊重教师。

第三,教师应该在课前设置相关的教学目标,若是学生能达到教师制定的目标,那么代表着现阶段的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教师就可以激励学生,用一些物质等的奖励,提高学生的兴趣。只要在声乐教学中有效地解决教和学之间的矛盾,解决现期存在的问题,就能更进一步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声音观念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歌唱的形象进行审美方面的认知,建立正确的观念,纠正不科学、不合理的发声,提高声音控制意识和能力。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呼吸,在合理的呼吸基础上建立科学的练习方式,进一步规范自己的发声情况。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对学生错误的发声进行纠正,这时纠正错误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控制自己的声带,让肌肉不会产生紧张的感觉。

其次,在带唱词的发声练习中,学生必须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吐字咬字的过程,不断纠正自己存在的问题,更进一步让听众体会到歌曲的含义,感受到歌唱语言的力量。

最后,还必须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演唱风格。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对演唱的风格进行研究,通过对声音的研究,能够更进一步发掘作品的内在意义,调整作品的某些演唱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声乐教学的审美特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对作品的理解,灵活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从不同环节、不同角度展现声乐内涵,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声乐的美,表达出歌曲的内在魅力。

猜你喜欢
声乐意识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