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理论课教学现状及创新分析

2021-11-12 19:55胡永强
戏剧之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理论音乐

胡永强

(江南大学 江苏 无锡 214122)

音乐理论是学生了解音乐发展历史,学习演奏、歌唱以及乐器等相关知识的根基。在如今的高校音乐教育实践中,有很多学生对音乐理论的掌握并不牢固,甚至会忽视音乐理论学习,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音乐技巧的训练方面,导致学生在音乐学习当中常常会遇到瓶颈和难题,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和纠正不及时,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事实上,音乐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理论打好基础,那么实践训练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导致学生的音乐学习无法达到理想目标。对此,高校必须将音乐理论课程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加大对学生的理论学习指导,鼓励学生运用音乐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当中验证理论,以便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音乐素养。

一、高校音乐理论课教学的作用

音乐艺术事业的发展带动了音乐教育的进步,随着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对我国的音乐事业发展以及音乐人才培养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当前的音乐教学当中却存在着理论课程受忽视和过度强调实践技能训练的情况。该情况的出现与高校并未认识到音乐理论课教学价值有关。对此,不管是高校音乐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正确认识音乐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价值,改变以往不良的音乐教学局面。音乐理论教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乐理知识领悟水平。在音乐理论教学当中,教师会给学生传授大量的音乐观念、概念和与音乐有关的基础知识。在知识传播环节,教师也会引入大量案例来说明音乐理论现象以及音乐观念,使得学生能够找准自身音乐素养的发展方向,顺利领悟乐理知识,为学生高效投入音乐实践活动打下基础。二是奠定学生作曲素养发展基础。和弦、音响、音律、连接方法等都是高校音乐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在理论课教学当中特别重视的一部分,通过教导学生掌握这些理论来优化和声训练,促使学生顺利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可以为学生作曲素养和其他音乐实践素质的发展奠定基础。可以说,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创新素养的优秀人才,就需要从音乐理论教学着手,把理论教学作为教育根基。三是提高学生艺术品位。为了确保音乐理论教学效果,教师往往会带领学生鉴赏大量的音乐艺术杰作,学习音乐美学的相关知识,多角度了解音乐历史,这会让学生在接触经典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以及音乐审美素质,由此帮助学生在积累理论的过程中提高个人品位和审美情感。

二、高校音乐理论课教学的现状

音乐理论课程和音乐实践课程相辅相成,共同为培养音乐现代化人才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但是如今的音乐理论课教学却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学生的理论学习热情普遍不高,同时理论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就目前而言,音乐理论教学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对民族音乐理论的关注度较低。如今的高校音乐理论课程涉及到的民族性理论较少,不能够充分体现传统音乐的教育价值,也无法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音乐理论体系。二是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融合度不高。音乐理论教学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推进音乐实践活动,而理论学习正是为之后的实践打基础。没有理论的支持,学生会在实践当中缺少独立性。但是如今的音乐理论教学中就存在着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生陷入到机械性学习的状态,无法实现融会贯通。三是理论教学方法单一。音乐理论本身就比较抽象和复杂,在音乐理论教学当中运用单一乏味的教学方法又进一步增加了教学难度,也会导致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降低,降低教学质量。四是音乐理论内容更新迟缓。音乐理论课程比较依赖音乐教材,往往不会根据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更新和改进,导致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认识停留在教材层面,无法实现多角度和多层次的理解,极大程度上影响了音乐理论教学的质量。

三、高校音乐理论课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补充民族音乐理论素材

我国的音乐事业发展相对滞后,音乐教育受西方音乐影响比较深刻,所以如今的音乐理论知识体系当中更多的是西方音乐理论,很少会涉及到本民族的音乐理论要素。事实上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音乐也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我国民族音乐类别多,意境深远,有大量值得学习和消化吸收的音乐财富,只让学生接触西方音乐而忽视民族音乐,将会影响传统音乐的传承以及我国音乐事业的创新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高校要改变过去的音乐理论课程设置模式,把大量的传统音乐理论知识融入到如今的理论课教学体系当中,增进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了解,帮助学生掌握世界音乐的差异性。比如设置传统音乐视唱教程、中国古代音乐声部视唱教程等等,还可以把大量的古典音乐作品融入到理论课教学当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二)强化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理论和实践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多学多练,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接受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活动当中,达到融会贯通的层面。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让学生学习得更加深入和全面,为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发展打好基础。为了确保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效果,首先需要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把控好音乐教学节奏以及课堂结构,确保学生的乐理知识应用到位。教师需要对这两项课程进行协调,注意在理论教学当中融入大量的实践案例,丰富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综合掌握能力,同时还要在理论训练的过程当中融入一定的实践表现活动,让学生在自主体验当中正确认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理论学习的有效性。

(三)丰富音乐理论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本身就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教师在教学当中不注意理论教学方法的选择,一味坚持照本宣科的话,那么学生的理论掌握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今音乐理论教学存在的一个明显不足就是趣味性缺乏,让很多学生滋生了厌倦以及恐惧理论学习的心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确保理论课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当中积极调整思路和方法,引入大量趣味性强和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要素,促进理论教学创新。比如教师在音乐理论教学当中导入大量音乐家的轶事,补充音乐衍生背景、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等等;运用互动教学法,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强化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对多媒体教学法、微课教学法等进行合理利用,运用生动直观的方式讲解抽象理论,提高学生的理论掌握效果;开展小组合作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当中共同突破学习难题。

(四)定时更新音乐理论内容

音乐事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音乐理论以及实践的创新发展,而且不同的时代也有着不同的音乐理论以及实践技能产生。那么音乐理论教学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如果一味依照教材内容进行理论讲解,会导致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过于片面,也会制约学生的理论素质培养。所以高校需要对音乐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定时更新,开拓学生的认知面,为学生补充大量具备时代色彩的音乐理论,帮助学生用最新理论知识充实自己,全面了解音乐。当然教师也要积极提高个人的专业综合素质,以便在音乐理论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综合指导,不断传达创新性的音乐理念以及教学元素,确保理论创新效果。

音乐理论知识内容丰富,具备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但是音乐理论却是学生实践技能得以发展的根本支撑和保障,如果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就无法形成良好的乐感,也不能够对音乐实践产生更加全面完整的认知。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实践能力,就必须确立音乐理论教学在音乐教育当中的基础地位,加大对学生的理论指导,鼓励学生把理论融入到实践当中,推动音乐教育的全面化发展。高校需要对当前的音乐理论课教学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找到最佳的理论教学指导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理论指引之下完成学习任务,成长为一个拥有良好音乐素养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理论课理论音乐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