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探讨

2021-11-12 19:55
戏剧之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技巧舞蹈

李 青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0)

舞蹈作为人类表达艺术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具有自身独特魅力,自古以来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一种具有情感意义的魅力艺术形态。舞蹈过程虽然没有语言,但表演者在展示舞蹈动作优美同时,可以通过无声的语言表达情感,借助场景设计、面部表情、丰富肢体动作向观众呈现自己内心世界,与观众无声交流,表现热情、忧伤、快乐等不同情感,让舞蹈表演获取观众更多满意与喜爱,所以具有情感表达能力的舞蹈表演才可以称之为一次成功的舞蹈表演。纵观我国高校艺术专业舞蹈表演课程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普遍存在着情感表达能力不足,过度重视教学过程中舞蹈技艺、动作技巧训练,难以将情感表达融入舞蹈细节里,这种状态下舞蹈表演效果大打折扣。面对此现状,研究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学生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能力显得尤为迫切,是摆在高校舞蹈课程教学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助于增强舞蹈表现力

舞者表演过程中传递出来的表现力,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其一为动作途径,其二便是情感途径。试想一下,当表演者被舞台仅有的一束光照射,一边展现某一舞蹈动作,一边眉头紧皱眼中含着泪水,面露难过心痛表情,骤然响起音乐时一瞬间爆发舞蹈动作,随之眼泪滴落,观众往往更容易走入舞蹈情境,心灵和情感受到双重震撼,将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舞者联系到一起,对舞蹈表现力的感受更加深刻,进而增强舞蹈表演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二)有助于激发观众共鸣

缺少情感表达的舞蹈表演,观众观看时只是欣赏单纯的一系列动作表演,无从谈起舞蹈的美感魅力,之所以舞蹈表演过程中融入了相应的音乐,其目的在于借助音乐配合促进舞蹈表演的情感表达,向观众展示优美动作同时传递丰富情感,融入了情感表达的舞蹈表演,表情、动作可以更加到位,便于激发观众共鸣。试想一下,舞者在表演欢快活泼的舞蹈过程中,设计了嘴角扬起、眉毛挑起的面部表情动作,则可以很好地将自己欢快愉悦情感传递出来,舞台下的观众在获取舞蹈动作视觉享受、舞蹈音乐听觉享受同时,看到了舞者这些动作,很容易激发出自身的欢快愉悦的情感感受,甚至会有不少观众不自主随着舞者扬起嘴角,挑起眉毛。

(三)能够凸显舞蹈表演内涵

观看舞蹈表演不难发现,部分动作区别不大,能否在大同小异的舞蹈动作表演过程中突出舞蹈内涵,一直以来是决定舞蹈表演成败的关键所在。舞者通过情感表达,能够赋予大同小异舞蹈动作天壤之别的思想感情,在表现舞蹈动作力度相同时,传递出或悲伤、或欢快的差异化情感,舞蹈动作仿佛具有生命活力。增强了舞蹈表演内涵,使表演过程更具意义和价值。在情感表达凸显舞蹈表演内涵的过程中,舞蹈更倾向于一种表达情感的途径,不再只是纯粹的舞蹈动作展示。

二、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科学策略

(一)加强时代背景渗透,深入钻研舞蹈作品

目前,高校的一些舞蹈艺术生对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存在着错误的思想认识,将其视为情感泛滥或者情绪的单纯表演技巧,导致情感表达缺少真情实感,尚未充分掌握情感表达技巧,无法明确情感表达方向和目标,造成情感在舞蹈中的表达十分随意盲目,不是过度,便是不足或与舞蹈内涵不符。教师面对此情况,要有意识地加强教学中舞蹈作品时代背景的渗透介绍,引导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钻研,促使学生在全面了解舞蹈内涵基础上,可以将情感表达自然而然变成传递年代情感,无声讲述年代故事的途径,让情感表达有方向、有目标地体现出来。

例如,教师在与学生一起欣赏舞蹈时,着重讲解创作该舞蹈年代的真实政治环境,给学生提供了解舞蹈作品时代背景、内涵的多样化资源,便于学生在欣赏和表演过程中,正确运用情感表达技巧理解、呈现舞蹈艺术。

(二)技巧与情感并重,创新舞蹈表演考核

很多高校对舞蹈艺术生的考核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存在着过于重视舞蹈技巧考核,忽视了对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考核与全面评价的问题,造成舞蹈专业课程教师、舞蹈艺术生“教”与“学”观念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色彩。在欣赏和教学舞蹈过程中,没有形成技巧与情感并重的观念,加大了对学生舞蹈表演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难度,也阻碍了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贯彻落实。对此,高校领导以及舞蹈教师要着力创新舞蹈表演考核标准,改善评价内容过于单一的不良现状,将情感表达纳入舞蹈表演考核与评价体系建设中,着重体现情感表演的重要性,从这一角度入手,把技巧与情感并重的正确观念牢牢树立在舞蹈生心中,使学生可以在关注舞蹈技巧提升同时,重视情感表达技巧的提升,结合教师的专业科学指导,实现情感与舞蹈技巧深度融合,二者相互交融下呈现完美的舞蹈表演效果。

(三)做好视听基础训练,延伸实践教学平台

看和听是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两大基础训练内容,其开展情况对舞蹈教学中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有深远影响。基于传统舞蹈课程教学模式下的视听基础训练,往往受有限教学时间、学校舞蹈教室环境的局限,影响了视听基础训练的效果,不利于学生在多样化试听基础训练中,有效提升舞蹈表演情感表达的感受力和学习能力。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和教师要做好舞蹈教学中的视听基础训练,尽可能延伸实践教学平台,给学生创造多看、多听舞蹈表演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有机会融入不同的舞台表演中,切身体会舞蹈表演的情感表达,进而获取启发,学习借鉴具有震撼力的舞蹈表演情感表达技巧、方式,针对性进行情感表达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灵活运用表情、衣服色彩、场景设计、动作变化等提升舞蹈表演情感表达的实践能力。

例如,高校可以与当地其他高校联系合作,定期为舞蹈专业学生创造到其他学校观看舞蹈表演活动的机会,使不同学校的舞蹈专业生能够获取合作学习平台,学习其他舞者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优势,弥补自身情感表达的不足之处。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互联网资源中精心搜集整合的成功舞蹈表演视频展示在学生面前,令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反复播放、慢放、回放等操作,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加深学生对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理解与感受,使学生能够在广阔平台、良好氛围下高效学习并掌握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想象力充分发挥

学生的思维、创意、能力、性格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如果舞蹈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并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的统一化舞蹈表演情感表达培养方式,则很容易抑制学生想象力、创新力发展,令学生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失去特色,导致学生不能在情感表达中形成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素养,难以获取核心竞争优势。对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加大对学生的关注,鼓励学生在舞蹈表演的情感表达中尽情发挥自身想象力,勇敢创新情感表达,展示自己的真实情感,使情感表达过程更具特色、更加饱满,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提升舞蹈表演的受众满意度与受众喜爱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表达对于舞蹈表演而言具有重要作用,是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目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高校舞蹈专业课程教学水平持续提升,教师愈加重视对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要性,促进了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在具体实践中,教师灵活运用渗透时代背景、创新考核评价模式、延伸实践教学平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等科学策略,不断提升学生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水平,让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改变,能够重视对情感表达技巧的自主学习和自主训练,对此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不断完善与加强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为呈现完美成功的舞蹈表演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技巧舞蹈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冰上舞蹈搭档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我和舞蹈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