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心太玄 入古成新

2021-11-12 12:36陈维
书画艺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篆书书法家书法

陈维

仇高驰 行书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68cm×68cm 2020年

晚清以来,随着考据学的发展和碑学的兴盛,篆书作为一种已经脱离实用的书体重新进入书法家的视野。以邓石如为代表的书法家将隶书笔法引入篆书,以汉碑额为取法对象,开拓出篆书创作领域的一番新境界,与以“二李”为代表的工艺性篆书拉开了极大的距离。此后篆书面目一变,学者云从,传邓氏衣钵者,吴让之取其技,赵之谦师其心,吴昌硕借鉴邓石如的运笔,以《石鼓文》为取法对象,揉入强烈的金石气,融大、小二篆于一炉,极大地拓展了篆书的表现力,篆书创作又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吴昌硕的出现既让人们看到了篆书艺术表现力的种种可能,又给后人挡住了去路,此后的篆书创作长时间以来处于低迷的状态。20世纪以来大量地下资料的出土,尤其是金文大篆的出土给篆书创作提供了新的取法对象,又因为近代篆书创作在大篆上的空白给当代篆书创作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当代篆书创作上的突破也主要集中在大篆一体。至于小篆,由于近代大量名家横亘于前,鲜有抗心希古的书家用功于此,盖其难也。

仇高驰 行书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8cm×68cm 2020年

仇高驰先生是当代为数不多以绝对的精力致力于小篆创作而又卓有成就的代表性书法家。曾先后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佳作奖等重要奖项,获得书坛的高度认可。仇高驰先生的篆书自秦篆入手,继而上溯商周钟鼎文字得古朴厚重之气息,下窥邓石如、赵之谦等大家之作得婉畅之运笔,数十年浸淫探索,故其书法无论字形、运笔均左右逢源。在创作上,仇高驰先生以《泰山刻石》《峄山刻石》为基筑,融入明清篆书较强的书写性,挥笔直运,在高手如林的当代书坛,以其独具个性的篆书开出一条路来,故而从者云集。

垂直深耕,心手双畅

仇高驰 隶书 杜甫《绝句》 180cm×49cm 2020年

赵孟頫云:“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在资料匮乏的时代,专攻一家一体,悉心学之即能有所成就。随着出版业的发达,海量法帖资料备于案头已非难事,高清仿真印刷甚至可以下真迹一等。这为学书提供了便利,也助长了今人浮躁之风。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沉下心来专研一体。当代书坛不缺少获奖作者,缺少的是拥有独立思想,能够沉下心来稳打稳扎的作者。只有这样的书法家,才有可能从古人那里接过接力棒并将他们的成绩向前推进一步。

仇高驰先生就是這样的书法家。仇高驰先生的创作根基稳固,他以非凡的魄力,甘坐冷板凳,选择篆书作为研习的对象。篆书是难度较大的书体,一方面篆字的识读非有较强的文字学功底不能达,另一方面晚清民国以来大师林立给今人挡住了去路。当代篆书的成就也大多集中在金文大篆一类书体,至于小篆,则问津者鲜。仇高驰先生知难而进,将对篆书的研习锁定在小篆一系。早年,仇高驰先生对秦篆下过一番苦功夫,他抓住《泰山刻石》《峄山刻石》正脉,奠定了其篆书“纯雅”的格调,使得他的篆书,此后无论朝着哪个方向突破,都守住一个“正”字。秦篆给了仇高驰先生结构的严谨和纯正的气格,在此基础上,仇高驰先生凭借深厚的秦篆功底,究心于邓石如、赵之谦等清代篆书大家,数年朝夕临池、不止思索使其得清人婉畅的运笔和字势。此时仇高驰先生的篆书已有脱化之萌芽,但这尚不能支撑起一个把书史作为坐标的书法家,仇高驰先生开始在近现代篆书作品中寻找突破。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萧蜕庵的篆书在结构和面目上给了仇高驰先生极大的启发,萧蜕庵先生的篆书巧妙之处在于将重心下移,制造了不同于前代小篆上紧下松的结体方式,但是这一点在萧蜕庵那里仅仅是萌芽,并未完善,仇高驰先生顺势而为,以秦篆之基、清篆之技、化萧蜕庵篆书之体,在审美上追求“毛、涩、松、畅”之境,至此面目初具。在此基础上,仇高驰先生又参吴昌硕之雄浑,将书写性转换成具有强烈金石味的“锥画沙”“印印泥”,舍其精妍秀美,求其恢宏排奡,以其心手双畅之功,做到“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可谓卓荦成家。

回顾仇高驰先生的学书之路,是一条延续了民国书家“以一生究一体”的书法之路,这条路是破釜沉舟之路,走上这条路,就意味着成名之前将会长期寂寂无闻,长期忍受着学书路上的孤独与寂寞。这条路上,有人因为眼前的苟且而放弃坚持,也有人因为长夜漫漫而迷失方向,更有人在这条路上倒地不起,烟消云散,但蹚过这条路的,哪一个不是大家!?回望书坛,回望江苏书坛,这条路林散之走过,萧娴走过,今天,我们看到,仇高驰先生正在这条路上,向书坛走来……

广采博涉,回归文化

仇高驰先生借助娴熟的技法以臻于“游心”的境界,但技法并不是他的全部。数十年的孜孜以求使得仇高驰先生的作品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性复原,我们看到,他的入古,不是对经典法帖的机械还原,更不是在审美上简单地回归古典,而是强化笔墨的文化属性从而凸显书法生命的当代意义,将古老的篆书蜕换成契合时代审美的笔墨语言。

仇高驰先生在书法上的“通化”之功首先要归于他对篆书一体的深刻研习和领悟,但仇高驰先生深知单一书体的营养是不够全面的,如果没有其他书体的滋养往往容易导致技法和审美上的单调和缺陷。故而仇高驰先生在篆书之外,有目的、有步骤地在隶书和行草上下了一番苦功夫。于隶,仇高驰先生以汉隶为宗,得其正脉,旁参来楚生隶书的纵逸之势;于行草,仇高驰先生先从黄道周处取宽博之势,强化其方折运笔,辅之以章草醇厚的古意,于生辣中见遒劲。难能可贵的是,仇高驰先生还在篆刻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也成为仇高驰先生艺术之园中一朵惊艳之花,更滋养了他的篆书。实已至,名自归,因为在篆刻和行草上的成就,仇高驰先生被吸纳为西泠印社社员并当选南京印社副社长和中国标准草书学会副会长。相对于这些头衔,仇高驰先生更在意他在书法本体上的点滴探索,点滴进步。好在念兹在兹,数十年集腋成裘,百川归海,这些都让他的小篆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时代精神,名之“仇氏小篆”或不过矣。

仇高驰 隶书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80cm×56cm 2020年

仇高驰先生不仅仅是书法家,他的第一身份是大学教授,并担任南京财经大学中国书画艺术研究所所长,学术研究在仇高驰先生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他先后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7篇,出版《解密〈泰山刻石〉》《历代经典碑帖技法解析——秦峄山刻石》《篆书艺术十讲》等著作,先后两次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笔者曾细读仇高驰先生的《篆书艺术十讲》。该著既有宏观的视野,也有微观的分析,仇高驰先生站在理论的高度,分析篆书的渊源流变,又分享了其数十年的创作心得,有益于篆书学习者。在当代,以创作见长的书家,往往不善或鲜于著述;以理论见长的书家,其文章又常常隔靴搔痒,不能指向实践。此书既客观分析历史经典,又理性看待当下篆书创作现状,是综合篆书理论研究与创作研究的精彩之作,非有深厚的学养与理论功底不可为也。

传道授业,诲人不倦

仇高驰先生身兼书法家、学者、教师三重身份,最被他看中的是“教师”这一重身份。仇高驰先生先后任教于徐州师范学院、徐州工程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现任教于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多年来的书法篆刻教学让仇高驰先生对教育有着特殊的情怀,仇高驰先生曾说:“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书法承载着中国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更是中国文人内化的道德尺度,正所谓‘书如其人,书法传承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书育人、以美育人,通过书法教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

仇高驰 篆书对联 137cm×22cm×2 2020年释文:梅花带雪飞琴上,柳色和烟入酒中

作为高校教师,仇高驰先生以传道授业为己任。在南京财经大学,仇高驰先生是有口皆碑的好老师,凡是听过仇老师课的学生都对他交口称赞。仇高驰先生在教学上秉承因材施教的理念,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帮助学生规划个人的书法之路。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仇高驰先生从执笔、点画教起,不厌其烦地示范、点评;对于有基础的学生,仇高驰先生常常站在宏观的角度为学生指明方向,他以独特的视角将古代书法家的成长之路作为参照,让学生立意高远,为学生的成长之路提供蓝本。

篆书的学习,字法是一个关卡,篆书创作要求作者掌握篆法规范。仇高驰先生认为:“研习篆书的前提是弄清篆字的源流及演变规律,掌握‘六书的基本原则,对于所写每个字的篆法谙熟于胸,方算入门。”为了掌握每个字的正确写法和不同用法,自青年时期仇高驰先生就养成了制作“篆字卡片”的习惯,卡片上写着每个篆书的正确写法以及相对应的用法,这种文字学的积累让仇高驰先生在篆书创作过程中游刃有余,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多年積累篆字的案头工作更为仇高驰先生的教学提供了便利,让学生受益匪浅。每次篆书课,仇高驰先生都会结合“篆字卡片”为学生梳理篆字源流,辨明字法,考订正误,并根据具体的案例来辨明不同篆书的具体用法。一叠厚厚的“篆字卡片”为学生识篆打开了方便法门。仇高驰先生说:“篆法准确无误是衡量篆书创作者创作态度和文字学修养的重要标准。书写不能‘正字,篆书创作就难臻佳境。”

除了在专业上为学生指明方向,答疑解惑,在生活上,仇高驰先生也处处关心学生,为学生着想,或许是早年学艺的艰辛让仇高驰先生对于晚学后辈格外关爱。2015年夏,仇高驰先生从自己多年创作的优秀作品中选出60幅精品进行义卖,并将130万元善款捐赠给红十字会,设立“高驰博爱基金”,用于助学、助困、助残。近年来,凡种种公益活动,总能看见仇高驰先生的善举,其大爱之心,实为楷模。

“书者,如也,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总之,如其人而已。”仇高驰先生以书为道,数十年来,他浸淫一艺,于传统风范和当代精神之间塑造自我,砥砺品格;他用如椽之笔,篆写人生,借着翰墨的滋养,游于太玄之境。

仇高驰 隶书对联 130cm×23cm×2 2018年
仇高驰 行书对联 130cm×23cm×2 2020年

猜你喜欢
篆书书法家书法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小小书法家
诗书画苑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