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困境及对策

2021-11-12 01:38王鑫
中国军转民 2021年10期
关键词:退役军人创业就业

摘要: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使他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好的成长,是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根本性举措。随着机构的组建完善及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党和政府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了不少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然而,我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仍面临着一些困境,难以保证在退役后,军人就业创业能够取得理想效果。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就充分了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解决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前言:军人作为现代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在退役后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我国历来对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工作非常重视,积极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充分挖掘退役军人资源价值,这对于保障退役军人生活、维护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面临的困境

(一)思维观念陈旧、固化。部分退役军人对社会上就业现状了解不深不透,择岗时,大多会将关注点放在机关国企事业单位上,认为只有吃“皇粮”才是就业,才有保障,选择私营企业、自我创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岗位就职的意愿较少,这些落后的观念束缚退役军人的思想和脚步,某些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业。

(二)知识技能、文化水平薄弱。一是参军前文化素质不高。受到我国征兵年龄条件影响,大部分退役士兵文化层次不高,知识结构较为简单,退役士兵在进入社会后,个人素质与就业实力很难与大专和大学毕业生相比较。二是在部队服役期间掌握的军事技能与市场经济中对人才的需求脱钩。军人在军营中受到的教育主要是相关政策法律、军事技能等,缺少对社会文化知识的学习。三是社会经验缺乏。长时间在部队生活,且部队服役生活与社会经济环境差距较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知之甚少,无法及时掌握市场动态。

(三)政府缺少宣传,或者是宣传不理想。一是宣传方法不丰富。大多都采取传单、微信、短信通知等方式,效率低下、传播面窄,导致退役军人获取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滞后等问题。二是政策解读不及时、不全面。大部分退役军人在离队后才了解相关就业创业政策,且政府对具体政策的宣传和解释上不主动、不到位,使退役军人在政策理解上存在偏差,甚至产生心理焦虑。三是部分企业存在对退役军人的偏见。认为退役军人是学历低、技能差的“粗人”。

(四)培训追求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培训主体单一,培训内容雷同,缺乏市场需求的导向性。培训主要是聘请民营社会组织去完成,而社会培训组织一般是重经济利益,培训内容年年雷同,没有结合培训需求深入分析,培训“形式化”。例如,在实际技能培训中,退役军人的参训率还不到一半,技能培训形式枯燥乏味。二是分层分类培训制度和方式不健全。忽视退役军人个体差异,在具体培训上没有针对退役军人实际情况来针对性培训,将所有退役军人都采取统一的培训方法,严重影响培训的科学性、合理性。三是培训缺乏完善的监督、监管机制。在培训中政府缺乏全面监督和参与,同时,在培训过程中,缺乏考核机制,使得培训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是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在推动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中,要注重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市场的主体作用,社会各界的帮扶和支持作用。从退役军人的自身需求出发,统筹安排、分类施策,搭建全方位、多角度的服务保障体系。从加强宣传引导、加强教育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构建服务体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一)加强宣传引导,确保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顺利开展

(1)引导退役军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退役军进行思想教育和择业观教育,让退役军人充分了解当前市场就业情况,转变自身角色,明确就业目标,主动适应地方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勇于到基层前沿和市场经济主战场去干事创业。走好工作转轨、事业转型、人生转段的关键一步,在新的事业中再立新功、建新业。

(2)加大优惠政策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一是将政策宣传前置。在退役前开展“送政策进军营”活动,让退役军人充分了解当前就业形式和相关政策,做好心理调整,帮助他们离队前了解地方实际情况,化解心理焦虑。二是宣传优秀退役军人先进事迹。退役军人经过部队大熔炉的锤炼,有非常多优秀的特质,有些经过自身努力还获得硕士博士学位。通过媒体宣传让社会各方面更加关注退役军人,为他们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让他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做出更大的貢献,更好成长。三是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将就业创业相关优惠政策落实到社区、家庭等,确保退役军人能够参与其中,从而让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政策信息化建设落地见效,为其提供全面的就业信息服务,提高相关优惠政策的知晓率。

(二)加强教育培训,助力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退役军人经过长期的军事训练,退役后需要将军事技能向职业技能转化,因此需要提供相应的培训措施予以帮扶。

(1)培训主体多元化,构建“再就业培训共同体”。整合普通高校、相关教育机构和职业院校等教育资源,建立承训机构目录,根据退役军人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培训方案,其中包括培训目标和内容,要让社会和当地政府都有效参与其中,建立多层次、开放性的教育体系,更好的推动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等相关工作稳步向前发展。

(2)培训内容和方式多元化。结合市场特点和用人单位需求,进行退役军人培训需求调研,摸排培训意向,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实训基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选择多元的“个性化、订单式、点餐式”教育培训,完善“需求、培训、就业”的“共赢”机制。例如,组织学员到有意向的就业岗位参观学习,或邀请退役军人再就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分享成功经验,也可针对退役军人的差异化需求,运用互联网学习等方式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实现碎片化学习。

(三)拓宽就业渠道,引导退役军人积极进行创业就业

(1)建立健全退役军人人力资源数据库。全覆盖式建立就业实名制信息台账,包括退役军人的学历、兴趣、特长、培训、技能等信息,结合数据信息实行“一人一册”“一人一策”,有针对性地进行安置、就业指导。

(2)建立退役军人就业协调机制。退役军人求职是一种双向选择,而且,说到底就业创业是市场行为,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组织好市场主体,政府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签订专门协议,推动更多市场主体面向退役军人进行专场招聘、直接招聘,引导、鼓励企业积极招用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

(3)多部门联合制定就业岗位目录。根据退役军人实际情况,设立辅警、消防员等基层专属岗位,来保证人才和岗位的有效适应,实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人尽其才。同时,制定托底安置计划,实行“特殊贡献、特殊照顾”,为服役期间在边防、海岛、高原等地区工作,从事舰艇、飞行等岗位的军人,以及因公致残、零就业退役军人家庭等就业困难对象,开发政府公益性岗位帮助其实现就业。

(四)构建服务体系,营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良好氛围

(1)制定创业规划,搭建创业平台。地方政府选聘创业专家和优秀退役军人企业家,为有创业意愿的退役军人提供面对面培训,了解退役军人的创业想法,并为其提供相应建议,以此来降低创业风险,同时积极引导退役军人参与创业创新比赛,搭建交流展示、项目合作和产融对接的崭新平台,营造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

(2)加大金融支持,拓宽融资渠道。针对具有能力但是缺少资金的退役军人,当地政府应给予相应资金支持和税费减免等政策扶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引导银行为军创企业提供专属信贷产品,给予资金信贷支持,满足退役军人创业融资需求。此外,促进各类产业发展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投入退役军人创办的项目,进一步拓宽资金保障渠道。

三、结语

戎装褪去,退役军人转战“第二战场”,“在部队,保家卫国;到地方,为民造福。”这是千千万万退役军人坚守的初心。实现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把党和国家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有助于化解现役军人的“后路”之忧,促使他们专心献身国防事业,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激励广大青年踊跃应征,报效祖国。同时,保障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让他们从军队到地方,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充分彰显“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为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桂婷.对退役士兵就业创业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9(21):17.

(作者简介:王鑫,本科,中級职称,研究方向: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方向;邮编:361100)

(作者单位:厦门市同安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退役军人创业就业
美国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关于建设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的若干思考
浅析退役军人的就业创业现状、困境与对策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主动出击,借退役士兵培训之东风,创交通职业培训新局面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