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武警部队基层文化载体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1-11-12 04:27赖鑫鹏
中国军转民 2021年10期

摘要:文化建设一直是武警部队基层全面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文化载体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具体化,是武警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客观抓手。本文以习主席关于“打造强军文化”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理论依据,总结出武警部队基层文化载体的内涵,并简要进行分类,重点从激发官兵首创精神,让物质文化载体“活”起来;继承发扬资源优势,让精神文化载体“厚”起来;增强价值取向引领,让行为文化载体“实”起来等三个方面,提出加强武警部队基层文化载体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武警部队基层文化;载体建设;基本对策

文化建设是武警部队基层全面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文化载体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具体化,是武警基层文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打造具有我军特色、彰显时代精神、保障打赢制胜的强军文化”战略思想的有力支撑。加强基层文化载体建设,有助于推进基层内涵式发展,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提供文化支撑。

所谓“武警部队基层文化载体”,是指武警部队基层官兵在长期军事实践过程创造的传播、承载强军文化的外在表现形态,以及基层文化建设的各种方法途径的总和。它承载着武警官兵特有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审美标准等文化作息。主要可分为物质文化载体、精神文化载体、行为文化载体。其中,物质文化载体主要包括荣誉室、俱乐部、网络学习室、军史长廊各类文化场所建筑,以及宣传栏、强军网站、武器装备、标识服饰等。精神文化载体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的队训、队风、队歌,思想政治教育,英模人物,以及军队各级制定各项制度中的精神因素等。行为文化载体主要包括读书演讲、文艺晚会、歌咏比赛、球类竞赛、网络竞技、仪式活动等。三个类型的文化载体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基层文化载体建设的整体。其中,物质文化载体是基础,精神文化载体是核心,制度文化载体是保障,行为文化载体是表现。

一、激发官兵首创精神,让物质文化载体“活”起来

物质文化载体是客观存在的静态实体,需要人来进行解读和运用,使其蕴藏的能量得以释放,从而彰显活力。基层物质文化载体建设是为基层官兵服务的,需要官兵广泛的参与,吸收官兵的集体智慧,得到官兵的共同认可,才能彰显活力、体现价值。基层官兵既是基层物质文化载体的建设主体,也是基层物质文化载体的受用主体。激发武警部队基层物质文化载体的活力,首先要激发广大官兵的首创精神。

(一)坚持问需于广大官兵,增强物质文化载体实用性

基层物质文化载体建设只有与官兵现实需求相一致,才能充分体现其实用性。基层可利用换装、授装、爱装教育等时机场合,诠释武警部队旗、武警部队徽、标志服饰等蕴含的意义,激发官兵对物质文化载体的情感认同;充分挖掘营区环境的隐性教育资源,利用荣誉室里的奖牌、奖杯、锦旗,室外的军史长廊、提字石刻等,为官兵营造练兵备战、热爱集体、崇尚荣誉的文化氛围,使各类物质文化载体实用于传播基层文化。

(二)坚持问计于广大官兵,增强物质文化载体创新性

物质文化载体创新的根本方法在于发挥广大基层官兵的集体智慧。基层应在推进数字史馆、军史长廊、荣誉墙(室)建设过程中,积极向官兵征求意见建议,采用 “合影+奖杯”“感言+奖牌”“视频+奖章”等更加立体的形式,将官兵的荣誉记忆保存起来,充分激发官兵的荣誉感、集体感。还可通过与相关运营商合作,订制富有军旅特色的台历、搪瓷杯、创意t恤、木刻、刺绣等生活用品和纪念品,以更新颖的形式,让官兵能更广泛接触到军事文化因素。

(三)坚持问效于广大官兵,增强物质文化载体针对性

基层物质文化载体建设要针对本级官兵岗位需求和文化需求。基层要注重丰富效果评估机制和手段,通过官兵日常对荣誉室各类荣誉奖杯、奖牌的关注程度,对网络学习室、俱乐部利用时长等途径,来评估各类物质文化载体在官兵心中的认可度;结合工作总结、年初规划等时机,通过组织问卷调查、座谈等渠道,广泛听取和采纳官兵的意见建议,打造出官兵满意度高的物质文化载体。

二、继承发扬资源优势,让精神文化载体“厚”起来

武警部队诞生于人民军队的摇篮,最早前身可追溯至晋察冀边区警察,历经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公安武装、公安部队及解放军和公安机关分工管理、武警部队重新组建、强军新征程等4个阶段。在党的创新理论体系指导下,在中华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滋养中,武警部队积累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基层精神文化载体建设需要继承发扬这些资源优势,进一步厚实精神文化底蕴。

(一)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提炼精神文化载体核心价值

党的创新理论是精神文化载体建设的根本指导,是提炼精神文化载体核心价值的理论支柱。基层应积极推开体验式、网络式、情景式教学,制作教育微课,利用“三个半小时”宣讲解读黨的重要会议精神、重大政策制度;推广“学习强军”“军职在线”“网易公开课”等手机APP,丰富学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问答》的途径,深化官兵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政治信仰,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精髓融入基层队风、队训等精神文化载体。

(二)持续传承革命红色文化,丰富精神文化载体底蕴内涵

红色革命文化是我军在军事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丰富武警部队基层精神文化载体内涵的重要来源。基层要通过学习“四史”和军史,结合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教育宣传,用好《大决战》《长津湖》等优秀影片,再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一级警卫英雄”贺福祥、志愿军公安部队某部“钢铁七班”等红色英雄人物和战斗集体的场景。开展叫响战斗口号、唱响战斗歌曲、讲好战斗故事等活动,推动革命红色文化进课堂、进训练场、进执勤岗位,不断充实基层精神文化载体的内涵。

(三)融合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扎深精神文化载体历史根基

“武德”可指在用兵打仗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现象,也可指对习武群体的行为规范和要求。是古往今来,激励军人不畏强敌、不辱使命、捍卫荣誉的精神支撑。基层要深入挖掘驻地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古代名将、重要古战场、军事著作,通过情景再现、网络解说等方式,灵活运用武德文化中“爱国忠诚”“贵和尚中”“不畏牺牲”等价值元素,诠释当代军人精神的文化传承,让官兵充分感受军人职业道德的历史渊源,进而扎深队风、队训的历史根基。

三、增强价值取向引领,让行为文化载体“实”起来

基层开展的文化活动和仪式活动是基层文化建设中比较常见的行为文化载体。“坚决听党指挥” “服务备战打仗”“崇尚集体荣誉”等价值观念,是基层文化生活和仪式活动的内涵实质。富有这些价值观念的文化活动和仪式活动,对于促进广大基层官兵的全面发展,提高广大基层官兵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一)树牢价值追求,立起行为文化载体的品位

倡导基层官兵树立热爱集体、崇尚荣誉、团结拼搏等价值追求是基层行为文化载体的品位要求。基层在组织各类文化体育活动时,应大力营造以“奋力争先”“成长成才”“为战育人”等为精髓的文化活动主题氛围,广泛开展“入队有仪式、任务有宣誓、节日有纪念、荣誉有报告、退役有传承”仪式教育,在庄重的仪式规程中把兵味战味育出来,引导官兵自觉培植“见红旗就抗、有第一就爭”军人担当和品位。

(二)立足职业特点,凸显行为文化载体的军味

军人的职业特点就是生而为打仗,坚持“向战为战”应成为基层行为文体载体建设的根本指向。基层在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时,以提升官兵能打善战能力为实践落点来凸显军人风格。要坚持深入开展“强军风采”群众性文化活动,把战场所需的智力、耐力、战术思维等因素融入各类文化活动中,可结合当下流行的《王者荣耀》《荒野行动》等竞技游戏,将官兵在游戏中的操作赋予现实战术思想,引导官兵注重团队合作和战术运用,在娱乐中培养官兵战术素养。

(三)善于向外借鉴,提高行为文化载体的趣味

基层的文化活动资源是有限度的,只凭自身运转是无法持续提高文化活动的趣味性,这就要加强与地方的文化活动交流。基层可结合“军营开放日”、节日慰问等时机,与地方单位联合举办网络同步晚会、网络直播互动、网络知识竞赛等新型文化活动,将单一的娱乐性文化活动拓展为融调节身心、学习知识、展示形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地方各类趣味性更高的先进文化资源,丰富基层的文化活动形式。

参考文献:

[1]冉聪聪: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的路径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

[2]隋芳,高丽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载体探析[J].学理论.2019

[2]潘盟,杨昊原等:军队基层文化工作的对策探讨[J].神州.2017

(作者简介:赖鑫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军事文化,单位:武警指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