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人心 聚兵心 让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饱含温度

2021-11-12 04:41杨健
中国军转民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官兵教育者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在军队的铸魂育人工作,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代,习主席鲜明指出,要用信任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官兵,探索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有深度、热度,更要有温度。“温度”放到教育上,体现的是教育者用心的程度,反映的是教育“走心”的深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课前多“圈粉”,课后官兵才会多“点赞”。只有主动融入官兵的“朋友圈”,把大道理讲透讲实、把深奥理论变得浅显易懂,才能让官兵“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以教育温度提升教育“穿透力”。

一、少灌水多点灯,以真情实感打动人

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目的是引领人、激励人、塑造人。教育之所以称作“教育”,就在于它是对人格和心灵的唤醒。要确保教育入心入脑,必须“接地气”“补元气”,在“真”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不能光喊政治口号,念授课提纲,让战士们听起来云里雾里、枯燥乏味。思想政治教育是“解扣子”的工作,这个“扣子”就是官兵的现实思想问题。教育者心怀至诚关爱,政治教育才会拨动心弦、引起共鸣、触及灵魂。

要真心与战士交朋友,多说“掏心窝子”的话,多听官兵带怨气的话,真心实意解决官兵的实际困难,设身处地为官兵着想,多为官兵解思想上的惑、文化上的渴、心理上的压,真正弄清官兵切身利益所在,期盼解决的实际问题,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和威力。

要端正对士兵的根本态度,以赞许的目光、阳光的心态,多挖掘每名战士的闪光点和可塑可造之处,做到多欣赏包容、少求全责备,多表扬关爱、少批评冷落。尤其是对那些个性张扬、性格孤僻、反应迟缓的“刺头兵”“问题兵”,更要摘掉“有色眼镜”,带着感情找根源、做工作、促轉化。

教育者本身要真学真信、真知真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说”,但比“说”更重要的就是“做”。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对战士讲要忠于职守,你却经常不在位,甚至擅离职守;你给战士讲要艰苦奋斗,你自己却讲享受、图安逸,经常在外应酬等等,这些道理你讲得再清楚、再明白,在官兵面前也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只有我们每一名教育者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言传身教、表里如一,才能不断增强说服力和影响力。

二、摸清思想脉搏,确保对症下药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思想调查是思想教育的关键一步,目的是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增强教育针对性。现在基层官兵大多是95后、00后,有人说他们是“五一代”:游一代、滑一代、搜一代、秀一代、微一代;也有人说他们是“许三多”:价值多元、成份多样、思想多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新时代特点,奔着官兵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去。只有全面掌握官兵思想动态,摸清思想脉搏,才能对症下药。

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国士”钟南山、“女神”李兰娟等都成了“网红”,特别是前期“方舱女护士要求国家分配男朋友”“女神李兰娟回家”等讯息更是刷爆了朋友圈。教育者如果抓住这些官兵关注的社会热点、网络焦点、时代泪点,主动出击、因势利导,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吸引力不强、参与度不够的问题就能得到很好解决。

掌握官兵活思想,要坚持与战士实行“五同”,通过“吃饭碗碰碗,睡觉床挨床,学习面对面,训练肩并肩,娱乐手拉手”,随时随地与战士拉家常话、说平常事,与战士们一块干、一块苦、一块乐,通过心与心的沟通和情与情的交融,及时捕捉战士思想的敏感点、关注点和困惑点,经过深入分析,为搞好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一道菜肴味道鲜美,大家才会喜欢吃。同样,一次政治教育只有富有时代的味道、打仗的味道和紧贴官兵思想的“家常菜”味道,把上级下发的提纲、要点等教育“食材”精加工、细加工、深加工,精炒成“特色菜”,官兵才会在上教育时如饥似渴,上完教育后回味无穷。

三、突破传统方式,让教育更有“意思”

当前,受社会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官兵成分结构、文化层次、兴趣爱好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部队教育模式与官兵教育需求之间不相适应的问题是教育的主要矛盾。在这次抗击疫情中,不论是乡村“喇叭”“土味”条幅、“霸气”标语,还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捐助赠语,都获得了广泛点赞、广为认同。这启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形成全维立体的大教育格局。

要占领课堂课外两块阵地。课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教育者必须在严密组教、灵活施教上动心思、用气力,运用多种方法搞活课堂教育,积极开展互动式、话题式、点评式教育,使授课由“注入式”向“启发式”转变,由“单向灌输”向“多方互动”转变,由“被动受教”向“主动要学”转变。同时,要持续发挥“三互”“双四一”“三个半小时”“五小活动”“六小阵地”等被实践反复证明富有生命力的传统载体和手段,丰富课外的教育配合活动,做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要当好主角配角两种身份。没有官兵积极参与的教育,就像没有观众的演出。我们要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在发挥好政治干部主导作用的基础上,针对青年官兵追求平等、乐于展示的特点,借力“双百”微课,开辟“士兵讲堂”,变“单一呆板”为“多元立体”、“一人独唱”为“全民发声”“单人舞”为“广场舞”,让受教育者的“需求侧”与教育者的“供给侧”高度契合,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部队近年推出的“领导带头上课、机关推门听课、网上随机查课、干部交叉授课、官兵参与评课”“五课”抓教模式和“大课讲堂、群众课堂、指尖课堂、实践课堂”“四个课堂”,都源于官兵的创造,成为丰富活跃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用招法。

要统筹军内军外两种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融合军地资源,走开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才能实现创新发展“双核驱动”。各级可以结合文化建设军民融合试点推广,在政策规定允许的大框架内,注重借鉴整合、利用好各种教育资源,把内部资源与社会资源“无缝链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军民融合,充分利用地方优质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比如深受广大官兵喜爱认同的金一南教授、罗援将军、张召忠“局长”、金灿荣“政委”授课资料的运用,形成军地主课共讲、资源共享、困惑共解的思想政治教育“区块链”,让官兵既能坐得住、喜欢听,又能听起来“鲜活”、学起来“解渴”、品起来“够味”,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滋养心灵、坚定信念。

四、紧跟时代步伐,让教育持续“走新”

习主席深刻指出,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当前,大部分官兵都喜欢用手机上网、交流互动,手机融入了生活、改变了习惯、肢解了时间。政治工作的贡献率和增长点在网上,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大变量在网上,抓好网络教育已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目前,基层带兵人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互联网上十分钟,课堂灌输一场空;苦口婆心几天功,不如刷屏三分钟。”近年来央视推出的《百家讲坛》《一堂好课》《平语近人》等节目,之所以深受好评,就在于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社会节奏合拍、与大众心声相应。因此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走心,跟要“走新”,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宝贵阵地,紧跟时代步伐,主动走进网络、占领网络、引领网络,通过网络牵引官兵思想。

要建强网络配套体系。《纲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专门设置“用好用活网络平台”一条内容,就是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各级可以根据95后、00后官兵青睐“网络文化表达”、习惯“平等式交流”的需求,尝试运用“用户思维”“用户体验”等理念,迎网而上、借网而用、顺网而为,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用好政治工作信息化、手机网络平台等网络新媒体新技术新应用,大胆借鉴运用慕课、网课等模式,打造在线学习、在线教育、在线考评、在线娱乐平台,把教育搞得更有味道、更有温度、更有活力。

要用足网络优质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学习+运用、全面+特色、面子+里子、传统+现代、稳定+活力”的思路,充分运用好微信群、公众号、“学习强国”“军职在线”等互联网平台资源,搭建网络课堂,引进智能图书馆,链接互联网图书资源库,将数字图书、电子报刊、红色教材等资料下载至手机,实现资源随身携带、课堂随营流动、官兵随时学习,真正让“一人一机一世界”变成“一人一机一课堂”。让官兵学习时间更加灵活、学习空间更加延展、学习途径更加丰富。

要借助多媒体手段。信息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方便快捷、及时有效、形象直观,比传统媒体时代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目前多媒体设备在基层已全面普及,逐渐成为基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介质,不少单位还依托多媒体设备衍生开发了很多实用管用的功能。比如将官兵执勤维稳、比武竞赛、教育训练等方面的精彩瞬间用镜头记录下来,制作视频,在训练休息间隙和就餐期间进行播放,让每一位同志都看到自己的身影,督促每名官兵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这些方法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探索运用“视频+讨论、直播+弹幕、观影+评析、实践+引导”基层组教方法,讓思想政治教育跨入微时代、进入微领域。

(作者简介:杨健,1992年,男,学生,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军队政治工作学、组织工作, 单位:武警指挥学院)

猜你喜欢
官兵教育者时代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