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类型化解产能过剩的研究述评

2021-11-12 22:53张雨微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产能过剩技术创新

张雨微

摘   要:当前,关于产能过剩成因的研究已拓展到技术进步的视角,围绕着技术创新的不同方向和模式,探究其对产能投资与利用带来的结构性矛盾,形成了大量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基于现有文献,归纳出创新强度、创新对象、要素倾向三个方面的解释路径,分别评价了其理论上的优缺点及现实解释力。根据多数研究,中国产能过剩的根源在于渐进式创新、工艺创新、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在技术变迁中的份额过大,导致部分企业对低成本创新形成路径依赖,无法满足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新产品新供给的需求。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能过剩;渐进式创新;工艺创新;有偏技术进步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9-0001-04

产能过剩是指预付要素对应的额定产出高于实际所需,导致产能闲置的现象,近些年已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风险之一。国外研究多把产能过剩看作市场均衡的必要组成,是特定市场结构下企业间博弈活动的结果,或是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失灵所致。国内研究多认为中国产能过剩源于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政府利用不健全的要素市场干预企业投资,将大量资源廉价供给到工业部门,使得其投入品含有部分公共属性,易引发过度投资和产能过剩。还有一些研究认为,产能过剩成因是多元的,不能只归咎于政府干预下的投资扩张,即使减少了产业补贴,产能过剩仍有可能在其他因素作用下加剧。

为了揭示中国产能过剩其他方面的根源,一些研究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其中,企业技术条件及技术进步的长期趋势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是一个重要方向。企业落后的技术水平限制了其通过产品差异化提升市场占有率的过程,而且不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而快速的技术创新可增强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促使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而较好的盈利前景也能够弥补信息不完全造成的投资失误。然而现实中,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处于产品生命周期前半段的新兴行业也难以幸免地出现了产能过剩。这样看来,似乎技术创新也难以破解产能过剩矛盾。甚至有的观点认为,产能过剩是技术进步的副产品,是后发国家技术变迁难以避免的代价。不过,细观察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产能过剩成因研究,可发现多数观点批评的并不是技术进步本身,而通常是无效率的、不适宜的、渐进式的、偏向性的、政府主导的技术变革模式。本文拟对代表性文献进行比较综述,分析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与内在联系,旨在找出更有利于推动现实发展的研究方向。

一、从创新强度解释产能过剩的研究

按照创新的强度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熊彼特Ⅰ型”,即“突破式创新”和“熊彼特Ⅱ型”,即“渐进式创新”。个别研究直接回答了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机制。代表文献有张倩肖和董瀛飞。该研究认为,中国的产能过剩主要发生在以渐进式创新为主,并且产能建设周期较长的部门。一些研究虽然未直接比较突破式与渐进式创新对产能过剩的影响,但已包含了缓慢的技术进步对企业理性投资存在负面干扰的观点。其中,Crotty分析过度的市场竞争对产能过剩的影响时,还考虑到了不同的技术发展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特征,即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着成熟行业在发达国家已形成“强制竞争”的现实,为了能够采用本行业的最优惯行技术,必须进行超规模的“强制投资”。此处的“最优惯行技术”就意味着该国属于技术前沿的追随者,主要靠专利引进和消化吸收来实现技术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Crotty的研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努力和工业化赶超有重要启示。不少国内研究剖析产能过剩的成因时,对Crotty的思想有不同程度的借鉴,也都暗含提高创新强度和技术进步速率的见解。比如,林毅夫等认为,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技术突破能力,往往就在发达国家已趋于成熟的行业形成前景共识,进而导致合成谬误和潮涌现象,使得某些特定行业发生产能过剩;王立国和高越青认为,中国产能过剩主要发生在技术相对落后、模仿创新为主的部门,这类部门较低的技术起点使得企业依赖规模型竞争,造成产能重复建设和技术重复引进,并导致二次创新障碍,难以取得技术突破,形成低水平产能盲目建设的恶性循环。

二、从创新对象解释产能过剩的研究

产品创新(Product Innovation)和工艺创新(Process Innovation)是按创新对象划分的技术创新的两种形式。无论产品创新还是工艺创新,都是企业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反映在生产技术上的表现,理论上都能够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作用。但是,二者直接应对的生产经营压力分别来自企业外部和内部,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机制也有所区别,因而对企业产能利用水平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目前,专门针对产品和工艺创新与产能过剩关系的理论研究成果尚较少见,不过相关实证研究已开始出现,使技术研发与产能利用率呈负向关系之谜的结构性原因能够得以部分窥见。李后建和张剑就企业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做了专门研究。该研究首先推断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都有助于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化解产能过剩,进而利用世界银行2011—2013年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就不同对象的创新活动分别对设备利用率的影响。该文献认为,围绕产品市场的领先战略对单个企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目前消费层面的顾客需求个性化、定制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贏得产品差异化竞争远比节约内部成本更有意义。

一些研究侧重对技术创新与其他创新与产能过剩的关系进行比较,发现相较其他方面的创新,产品和工艺创新对于化解产能过剩的效应同样有限。如夏晓华,等将企业多维创新能力分为产品、工艺、管理(组织)和营销4个方面的变化与革新,分别观察了4个指标对企业产能利用的作用。实证结论发现,无论以20%阈值下的产能过剩虚拟变量,还是以过剩产能与总产能之比为被解释变量,管理和营销创新的系数显著性水平都明显地高于产品和工艺创新,并且工艺创新指标的表现比产品创新更加微弱。若以30%阈值来判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产品和工艺创新对该虚拟变量的影响均变得不显著。还有一些研究也看到了基于产品和工艺创新的研发投入,特别是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补贴,并未对提高产能利用率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又明确指出这不是研发与发展本身的问题,而是中间传导环节出了差错,是政府干预行为将研发资源过度导入研发周期短的中低端技术领域所致。对于新能源等亟待发展的朝阳产业来说,不可能因此而放弃加大研发经费与人员的投入。这些研究建议在产品和工艺创新领域开拓新的技术方向、培育新的技术优势,基于开放创新系统,优化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的创新模式。

猜你喜欢
产能过剩技术创新
机械制造业如何应对产能过剩危机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
煤炭行业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分析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浅方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