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弈者通盘无妙手

2021-11-12 11:47陈嘉禾
证券市场周刊 2021年41期
关键词:妙手玩玩巴菲特

陈嘉禾

劉红/著

自从私募基金在中国市场诞生以来,至今已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在这之中,大浪淘沙、洗尽铅华,许多私募基金已经成了过去式。打开私募基金的列表,我们能看到不少已经清盘的名字,和不少在多年前就停止更新的净值。

而对于那些逐渐发展壮大的私募基金,他们正在成为资本市场中一股新生的力量。总的来说,由于面对的客户比公募基金更加小众,同时对基金经理与私募基金创始人的激励机制比公募基金、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更加优厚,因此和传统的市场参与方相比(包括保险公司、公募基金、个人投资者和产业资本),不少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与胜出的私募基金,在投资的方法与运作上大有不同。

作为上海陆宝投资的总裁和主要发起者,刘红女士最近把她过去8年中经营私募基金的想法和心得,以及她平时记录的读书笔记和游记,集合成了一本书《通盘无妙手:女私募基金经理26年投资感悟》,给投资者带来对私募基金和投资行业的深度思考。

投资很简单,但是不容易

说到投资,人们的看法往往分成两个极其相反的派别:一些人认为投资非常简单,只要打探好消息、跟上趋势,然后点几下鼠标就行。另一些人则认为投资难于上青天,没事最好不要碰股票,甚至把股票和赌博吸毒相提并论。

其实,这两种思想都是错的。《通盘无妙手》提出了一个观点:投资很简单,但是不容易。

说投资很简单,是因为投资者只要遵循最基本的价值投资原则,做到选择好的公司、找便宜的价格、分散买入足够多的标的、持有足够长的时间,也就是我常说的“好、低、散、长”,那么就能取得不错的收益。

但是,这种看似简单的价值投资方法,却并不容易做,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大多数人不愿意慢慢变富。那么,在股票市场赚钱有多难呢?根据书中的数据,曾经有人测算了一段时间证券市场中盈利的客户比例,结果发现能连续4年在股市赚钱的客户为数寥寥。而某私人银行历年所有权益产品的复合收益率也仅有4%,远低于高水平的股票投资者所能赚到的回报。

即使是在2020年、也就是公募基金普遍业绩很好的一年,某个公募基金背后的数据也让人感到唏嘘。这个基金的净值在这一年中飙升了120%,应该说业绩非常好。但是,某基金销售平台却显示,即使是这样好的基金,仍然有80%的持有人处于亏损状态,其中亏损5%以上的人占了65%,而获利超过5%的人只有9.6%。背后原因无它,就是基金投资者的追涨杀跌。

三个投资的坏习惯

说到追涨杀跌,就想起来刘红所说的投资者常犯的三个坏习惯:玩玩股票、跟风投资、追涨杀跌。有意思的是,我们不用分析这三个坏习惯背后的逻辑,只要从这三个词的字面意思,都能看出为什么这样做赚不到钱。

为什么“玩玩股票”不赚钱?如果投资者说,“我也想买只基金玩玩”“我也想炒股玩玩”,那么大概率会亏钱。为什么呢?因为“玩玩”是消费啊,消费不是要花钱的吗?玩猫啊玩游乐场啊都要花钱,为什么玩股票就不要花钱呢?

为什么“跟风投资”不赚钱?有的人抱着“听说买基金很赚钱,隔壁那个谁谁都赚好多钱了,我也要跟风买”的思想做投资,大概率也会亏掉。你跟的是“风”啊,风这个东西来无影去无踪,怎么能当饭吃呢?要知道,中国人说“喝西北风”的时候,从来都不是什么好话。

为什么“追涨杀跌”不赚钱呢?“追涨”意味着涨上去再买,也就是买在高价;“杀跌”意味着跌下去再杀、把仓位再剁掉,也就是卖在低价。成天高买低卖,焉有不亏之理?

其实,在本来很正经的投资工作中搞投机,把本来应该用来投资的股票当作菜来“炒”,不光对钱包不好,对身体也不好,刘红就说了一个她亲身经历的故事。

在2005年,有一次刘红经朋友介绍,去上海著名的老中医秦老先生处调理身体。秦老望闻问切一番后,得知刘红是做证券工作的,就说“这个工作蛮辛苦呢。”大概以为刘红不懂上海话,又私下对助手说:“炒股票老作孽的(上海话,语气轻时意为辛苦、可怜),每天殚精竭虑想赚钞票,久坐伤肾,久思伤脾,久视伤血劳于心。”刘红闻之慨然:都知道投机不好,但从来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医理。

价值投资的妙法:提高资产配置效率

所以说,投资做不好不但伤钱,也伤身体。但是,投资要是做的好,那可是钱和健康双收。君不见,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双双高寿。有些人说,这还不是因为他们高寿、所以他们投资才做的好,活得长自然复利大呗。其实还真不是,巴菲特和芒格六七十岁的时候,在投资上就已经非常成功,只是到了八九十岁变得更成功而已。好投资与好健康可以相伴而行,投资前辈们诚不我欺。

要想做好价值投资,那么最重要的一件事,在于不要让自己蒙受巨大和不可逆的亏损。要知道,如果一次亏损了50%,那么要赚100%、而不是50%,才能把钱赚回来。这正如“善弈者通盘无妙手”这句最早出于围棋界的名言所说,只要不做出让自己亏损巨大的昏招,那么长期就可以积小胜为大胜,积复利为财富。

在保证了投资尽量不蒙受巨大亏损、不“踩雷”以后,投资者需要做的,就是不停地把资产配置在更有效率、回报率更高的地方。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巴菲特和沃尔特﹒施洛斯的文章,就会发现,他们都曾经提到一个概念:“资产配置的效率”。也就是说,即使A公司可能不错,但是如果B公司更好,那么投资者应该毅然把资本从A公司上抽离,投入到B公司去,而如果C公司更好则继续挪动,由此始终把自己的资本配置在最高效的投资上。而这种投资方法,同时也往往会避开市场上最热门的股票:那些股票估值太贵,常常会给投资者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猜你喜欢
妙手玩玩巴菲特
玩玩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游乐园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直抒胸臆,妙手慧心
巴菲特的测试
动物园中的线索
圈话
棋王赛“妙手”拾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