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班幼儿胆怯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克服方法

2021-11-12 09:17明琦
文学天地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班交流心理

明琦

经常有家长和我交流自己的孩子胆小,小班幼儿家长对这个问题尤为重视,在一日生活、游戏、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中,确实能看出部分幼儿有貌似“胆小”的现象,但随着年龄逐渐增长,有些“胆小”的幼儿却不胆小了,家长和老师交流时也不再紧紧抓着这个问题不放,那幼儿和家长是怎样出现这些这些变化呢,我们一起从胆小的形成原因谈起。

一、胆怯心理形成的原因

胆小同胆怯,是一种心理活动,表现为对某一环境、事物或特定对象的胆小、害怕、畏缩,伴有生理性变化,甚至出现逃避性行为的表现。小班幼儿出现胆怯现象,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个体因素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方式等会造成幼儿不同的性格、体质、智力和兴趣。有些幼儿表现胆怯可能是受个人气质的影响,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較稳定的心理特征,若有的幼儿天生为抑郁质的气质类型,就比较容易胆小、羞怯,这种气质类型主要的心理特征表现为:观察细致、对事敏感、多愁善感、体验深刻、孤僻畏缩等。这类幼儿对陌生的人或事物比一般的孩子反应较为缓慢,需要长一点的时间来适应;也有的孩子神经类型弱,表现过于敏感,易紧张,对不熟悉的人、事、环境本能地感到害怕。

(二)外在因素

1.家长过度重视

小班有一个女孩子叫桐桐,家长每天把她送到幼儿园,都要在幼儿园门口站着看半个小时左右,一直都是爸爸妈妈一起接送,孩子稍微有一点点不舒服就请假。和家长交流过,家长说要的孩子比较晚,所以比较重视她。但过度重视的结果是,孩子读了一年幼儿园,每天依然是哭着来幼儿园。

2.各方面能力较弱,自信心不强

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对任何活动都能投入进去,很少出现胆怯现象,而能力弱的孩子经常会说“我不会”,或者坐在那里一动不动。

3.入园时分离焦虑

小班幼儿入园是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家庭,对幼儿园的一切比较陌生,分离焦虑让他们表现出“胆小”,从而哭闹、不与人交流等。

4.和同伴接触时间少,很少适应不熟悉的环境

现在都是住的楼房,孩子3岁以前基本靠爷爷奶奶看管,户外活动时间少,玩法也少,孩子们很难和同伴有过多的时间接触,由于父母工作忙,他们的活动区域也仅局限于小区和家,遇到不熟悉的环境和人就会畏惧、退缩。

5.被人吓唬过,有心理阴影。

二、克服胆怯心理的方法

3—6 岁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对自己和外界态度的形成,逐渐发展出的个性品质和行为风格,不仅直接影响了对童年生活的感受,更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及知识、技能、情感的形成,更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性学习的内容有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其中,人际交往子领域的第一条目标是愿意与人交往,3— 4 岁幼儿的典型性表现是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和愿意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社会适应子领域的第一条目标是喜欢并适应集体生活,3—4 岁幼儿的典型性表现是对群体活动有兴趣和对幼儿园的生活好奇,喜欢上幼儿园。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关注孩子社会性发展,帮助孩子消除胆怯的心理和行为,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一)家庭方面

1.减少重视,避免溺爱

孩子在家中受到过度关注,离开家庭就会有失落感,从而畏首畏尾,遇到事情不敢独自处理。

2.培养孩子某一方面能力,树立自信心

小班幼儿,即使吃饭又快又干净被老师夸一夸也会高兴很久,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此,在家中,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可以让孩子适应各种集体生活,还可以在别人有需要时伸以援手,从而树立自信心。

3.提供和同伴交往的机会

保证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在户外活动时,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和同伴一起玩,逐渐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适应在不同环境下和人的相处方式,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人交往的乐趣。

4.宽容孩子的错误,正确引导,不吓唬

孩子犯错时,不要吓唬孩子,让孩子对某件事产生心理阴影,而要告诉孩子怎样做是更好的,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

(二)教师方面

1.和家长交流,做好家园配合

和家长交流正确的育儿方式,改变家长不恰当的教育观念和方法,避免过度包办。

2.多关注、讲原则,挖掘特长,树立自信

孩子在刚入园的分离焦虑期,对因敏感而胆怯的幼儿要给予关注,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因家庭溺爱而有点胆怯的孩子,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幼儿能顺利地适应集体生活;对因能力弱而胆怯的孩子,要发现孩子的特长,当众表扬几次,树立孩子自信心。

3.创设宽松的游戏生活环境

创设宽松的物质和心理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和游戏方式,在宽容和接纳的环境中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

4.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也要以身作则,动手试一试,不要因为挑战而放弃,孩子们在老师的言行举止中也会尝试勇敢面对困难,不害怕,不逃避。

综上所述,孩子的胆怯行为需要家园配合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克服胆怯,让孩子在阳光下成长,不惧怕黑暗,是教师和家长的责任,我们要让孩子不仅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勇敢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李青.小班幼儿胆怯行为的成因与消除策略[J].学前教育实践研究,2017.17

[2]贝晓莺.克服胆怯心理·培养勇敢品质[J].山东教育,2002.7

猜你喜欢
小班交流心理
如此交流,太暖!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心理小测试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