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2021-11-12 01:17方旭
清华金融评论 2021年11期
关键词:控股公司金控实体

方旭

地方金融控股企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业态,加快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并成长为地方金控公司对于有效服务地方实体经济意义重大。本文综合考虑我国实际情况后认为,发展地方金控公司助力实体经济要从典型引路、改革赋能、拓宽布局三方面着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要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地方金融控股企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业态,加快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并成长为地方金控公司对于有效服务地方实体经济意义重大。

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历程

海外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概述

金融控股公司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般指在同一控制权下,以混业经营为基础,同时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中两种或以上业务的集团化控股公司。现代金融控股公司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后期,英国大量公司因经济飞速发展而产生了对债券和股权融资的巨大需求,银行纷纷向证券、保险等领域渗透。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政府推动的金融大爆炸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融合,诞生了一系列金融控股公司。美国金融业受1929年金融危机影响长期处于分业经营状态,金融脱媒、衍生品在20世纪80年代迅猛发展,不断挤压银行业份额,迫使商业银行变相进入证券、保险等业务。最终美国政府于1999年颁布《金融现代化服务法案》,正式确立了混业经营,大批金融控股公司涌现;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业更是主动推进投资银行向混业经营的商业银行转变。

我国金融控股企业的形成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即实行金融混业体制。1993年之前,为了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满足非国有经济成分的融资需求,银行控股信托、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控股证券公司等非银行机构“银行化”、专业银行“全能化”的金融控股企业格局逐步形成。1993年之后,我国金融业又随着大整顿从混业强制走向分业。2002年起,我国金融控股企业发展开启了新阶段,国务院先后批准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和中国平安进行金融控股公司试点。2005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试点后,开始出现综合化经营的大型金融机构和涉猎金融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形成了数量众多、管理体系各异和协同程度不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控股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这样的金融控股企业达80多家,按控股股东性质可分为银行系、非银行金融机构系、央企系、地方国资系、民营系和互联网系六类金融控股企业。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规范发展

由于金融控股企业通常规模较大、业务多元、关联度较高、风险外溢性较强,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建立了金融控股企业准入许可和监管体制,尤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更加强调整体监管。2020年9月,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分别发布了《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首次对金融控股公司(简称“金控公司”)做出了明确界定,把金控公司列为中国人民银行审批的金融牌照范畴,正式明确金控公司实施金融准入管理,并在准入门槛、公司治理、业务协同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规范。截至2021年9月,已有央企系的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和地方国资系的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获中国人民银行受理。

我国地方金融控股企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探索

我国地方金融控股企业的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末完成金融业治理整顿、建立分业监管体制后,我国地方金融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期,但从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看,地方金融业普遍存在小而散的状况,地方金融控股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普遍较弱,服务范围有较强的地域性。继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后,“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直到“十三五”规划才明确提出“稳妥推进金融机构开展综合经营”,随后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对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提出具体要求,并在2018年选取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开展金控公司模拟监管试点工作,其中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地方金融控股企业代表参与试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地方金融控股企业已达30多家,占全部金融控股企业的1/3以上。从组建模式看,多由地方国资主导,以股权划拨或换股方式实现资产注入,对分散的地方金融机构股权进行整合;从牌照构成看,多数以信托公司为初始牌照,少数依托证券牌照,逐步构建集团化金融控股企业。毋庸置疑,作为地方金融的中坚,地方金融控股企业为地方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安徽国元金融控股集团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践

截至2021年8月,安徽国元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国元金控集团)累计为实体经济提供投融资超1.4万亿元,为安徽省近140家上市企业提供一半以上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和再融资等资本市场服务,为安徽7815家企业提供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和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见表1)。

地方金融控股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难点

一是市场化机制不优,国企改革有待深入。由于地方金融控股企业的出资人多为地方财政和国资系统,其经营管理、投资融资和薪酬激励等方面的市场化程度易受到属地政府的影响,不利于其在充分竞争领域可持续发展。二是股权结构复杂,治理体系有待创新。地方金融控股企业一般横跨多个行业,控股股东的实业股权和金融股权往往相互交织,在自发进行资源整合时,容易形成较长的股权链条和复杂的嵌套结构,甚至是“大金控套小金控”。三是资本补充不畅,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地方金融控股企业往往缺乏持续及长效资本补充机制,因而大多存在资本实力和综合实力不够强等问题,导致其难以快速整合地方优质金融资源、有效提升国际竞争力。四是协同联动不强,综合优势有待挖掘。很多地方金融控股企业尚未完全构建起资源、业务充分协同的商业模式,各子公司往往品牌管理不统一、企业文化凝聚力不足,子公司之间联系较为松散、彼此割裂,未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综合协同优势。

发展地方金控公司对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更好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经常会导致局部金融市场失效,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成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最佳安排。然而随着金融对外开放力度加大、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大型金融机构业务下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一般规模较小,能力较弱,规模经济效应较差,竞争压力较大。在难以比拼规模的情况下,组建地方金控公司可有效整合地方各类金融机构,以业务多元、业务协同等实现范围经济,既可以降低成本,也能够分散化解风险,更能提高竞争力,实现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在金控公司平台上可持续发展,更好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

二是有利于更好助力地方产业升级迭代。设立和组建地方金控公司,能够协调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可以更好地支持地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新兴产业、创业创新等领域建设,提供包括信贷、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信托、保险、战略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帮助地方通过“资本链”耦合“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等多链协同的投融资生态链,不断提升地方重大战略实施和产业升级效能。

三是有利于更好强化金融风险集中防控。地方金控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可以形成金融服务闭环,在发生局部风险时,可采取有效方式予以内部化处理,通过完善风险防火墙制度,规范内部关联交易,有效预防金融风险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传染,熨平整体风险,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向实体经济蔓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四是有利于更好营造普惠公平金融环境。地方金融发展差异的根源在于获取金融资源或金融服务的机会不均等,对地方经济发展差异具有显著影响。普惠金融要求以可承受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的前提是机会平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求增强最大区域的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环境。地方金控公司兼具地方金融和控股公司多重优势,做强做优做大地方金控公司,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金融机会平等、普惠金融和共同富裕。

发展地方金控公司更好助力实体经济的路径思考

第一,典型引路,加快培育准入一批地方金控公司。一是全力支持申请金控公司牌照。綜合考虑我国实际情况,建议按照分类分阶段实施差异化监管的原则,优先支持优质地方金控企业申请金控公司牌照,加快促进其向持牌经营、专业经营的方向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实体经济。二是先行培育优质地方金控公司。研究出台细化扶持政策,支持地方金控公司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等监管办法要求,做好相关整改和调整工作,加快推动优质地方金控公司发展壮大。三是积极稳妥发展金融生态体系。金融生态是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应在严控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支持地方金控公司发挥协同优势,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发展中国特色的金融生态体系,提升地方金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能级。

第二,改革赋能,发展壮大上市一批地方金控公司。一是加快整合地方优质金融资源。围绕打造“全金融产业链”地方金控公司,推动以股权划拨、股权置换等方式整合地方核心金融牌照和优质小散金融资源向地方金控公司平台聚集,进一步加快“补链”;推动以资本补充、资产注入等方式,壮大地方金控公司资产和资本实力,进一步加快“强链”;推动构建区域性“客户—平台—资产”的闭环金融生态等方式,拓展金融服务领域,进一步加快“延链”,持续做优做强做大地方金控公司,从而促进地方国资金融平台高质量发展。二是深化地方金控公司改革。加快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优化体制机制,加大在符合条件地方金控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超额利润分配等中长期激励力度,进一步推进地方金控公司的市场化经营。运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推动地方金控公司股权多元化改革,支持优质地方金控公司整体上市,进一步提升其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能级。三是优化地方金控公司管控。地方金控公司要着力强化集团管控力,完善内控体系,形成制度化、标准化流程体系及管理模式,大幅提升执行能力;着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着力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整体风险隔离机制,有序推进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着力加快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实现数智化对传统业务模式的改造赋能。

第三,拓宽布局,加快国际化,推动一批地方金控公司“走出去”。一是稳步拓展国际金融业务,服务开放新格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深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地方金控公司要加快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优势,高标准建设境外服务机构,促进业务转型升级,更好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国内双循环、地方实体经济开放发展。二是择机并购海外金融机构,加快国际化步伐。地方金控公司可以借助资本的力量,通过并购海外优质金融资产等方式,快速组建一个国际化金融生态圈,更好满足国内外客户的跨境金融需求,实现更大范围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三是全面加深国际交流合作,融入国际化浪潮。地方金控公司应积极与海外金控集团、专业金融机构等开展业务交流合作,加深其对国际市场环境的理解,提高自身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猜你喜欢
控股公司金控实体
实体钱
大型企业集团对控股公司的管理模式及措施
2017实体经济领军者
浅谈如何完善控股公司的行政管理
重振实体经济
国有控股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公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