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产业的并购机会及金融支持策略

2021-11-12 01:17姚影
清华金融评论 2021年11期
关键词:碳达峰储能发电

面对全球经济和人口增长的能源需求,发展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成为可持续发展之路,新能源产业也有望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在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全球新能源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也将带来更多的投资并购机会。

“碳达峰、碳中和”对新能源产业的影响

新能源发电领域投资动力强劲

根据《2020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趋势报告》的研究,2010—2019年的10年间,全球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入了2.7万亿美元,为实现《巴黎协定》的温升控制目标,未来10年至少将投入1万亿美元。相对于火力发电而言,新能源发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其成本在不断下降,2009年以来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下降了81%,企业有动力在新能源领域增加投资。在全球多个国家,无论是风能还是太阳能都是最便宜的发电选择。因此,新能源发电行业将持续受到资本方的追捧,越来越多企业从节能环保、经济效益等角度出发,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投资。

电网安全稳定接纳新能源成为重要问题

新能源发电的“有效转动惯量”与常规机组相比较小,导致电网抗扰动能力下降,使得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会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一定冲击。以英国为例,由于高比例消纳新能源发电使电网运营变得不稳定,2019年8月英格兰与威尔士地区海上风电、大量分布式电源接连跳闸脱网,电网频率快速下降至正常范围之外,导致大量负荷被切除,从而发生大停电事故。要想在提高新能源发电和储能容量的同时提供可靠的电网服务,需要做到既确保电力生产和电力需求的平衡,又要维持整个电网的电压和频率。

氢能与燃料电池迎来发展机遇期

根据氢云链的数据,全球2019年纯氢产量7000万吨,含氢气体的氢消费量4500萬吨,氢能方面的投资增长很快。我国也提高了对氢能的重视程度,将氢燃料电池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但在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我国与国外的差距不容忽视,“卡脖子”技术分布在产业链多个环节,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储运技术存在短板。未来一段时期,制氢设施、氢能储存与输送设施、氢能产业装备制造、燃料电池关键部件等领域有可能得到资本的青睐,成为继新能源汽车后又一吸引并购投资的新领域。

新能源储能受到国际资本的追捧

储能是解决新能源消纳的终极手段,成为业界广泛共识。联合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跟踪计划出力、减少弃电等,是新能源配置储能可能的获利点。虽然储能成本和收益暂未实现平衡,但却不影响国际资本对这一领域的追捧。如,2019年1月壳牌新能源与英国清洁能源项目的开发商Anesco合作开发了电网级电池储能系统,在全球储能市场中获得广泛关注,成为传统能源企业向新能源业务转型的典范。国际资本纷纷进入储能行业,为新能源储能技术的突破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也让这一行业成为最具有投资价值的领域。

“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领域的并购机会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并且在3~5年内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国。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也将面临碳减排压力。后续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持续推进,将有更多中国企业开展新能源产业并购。

新能源发电领域的投资并购机会增多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经济低迷的同时,快速拉低了全球资产价格,给电力企业实施海外并购带来了抄底契机。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影响下,一些行业领先者纷纷涉足新能源行业,使得该领域成为并购热点。例如,瑞典家居企业宜家在收购新能源项目公司的同时获得绿色电力证书,完成100%使用新能源发电的目标。根据商务部数据统计,2020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额1414.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911.2亿美元,涵盖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输配电等工程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使得电力企业“走出去”的同时也携手海外电力开发商“走进来”,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和法国电力集团合资创立了海上风电开发公司,来自欧洲的投资开发商们也纷纷在中国投资建设海上风电项目。随着中国电力改革走入深水区,新能源发电领域还将有更多并购机会。

新能源企业上市或私有化的动力强劲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需要强大的金融服务支持。新能源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对资金的需求亦不相同,与此相匹配的融资产品也不同。一般来说,在初创期的新能源企业主要选择风险资本、私募股权基金等股权融资,待发展稳定后对财务杠杆的应用逐渐增多,融资方式变更为以银行贷款为主,符合上市条件后便转向依靠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6月10日正式登陆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发展海上风电。同时,新能源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重组也更加频繁。例如,东方能源收购国家电投控股的控制权,将国家电投旗下金融板块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提升金融产业服务国家电投主业的能力和水平。再如,京能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京能清洁能源公司于2020年7月推进港股私有化交易,有意通过私有化退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新能源产业链的优化将出现“以大吃小”

随着国内光伏电价的不断下降,市场逐步进入存量市场时代,借鉴美国、日本的经验,并购活动会变得更加活跃。从国内市场来看,前十大光伏电站运营企业装机占比30.28%,与火电行业五大发电集团装机占比51.36%相比,光伏发电市场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另参考日本的经验,在光伏补贴价格下降到最高峰的40%左右时,市场将从增量向交易转变。近两年我国光伏标杆电价较最高峰下调了30%~40%,达到临界值附近,未来行业内的企业将更多依靠并购方式获得装机容量的提升。光伏项目规模通常较大,从项目申请、建设开工、申请补贴到后续运营退出,生命周期跨度大,考虑到政府补贴获取周期长的现实条件,能力弱的企业在项目现金流上将面临压力,有可能通过出售资产的方式实现退出。未来,新能源领域可能会出现大量大中型企业收购小光伏电站的情况,并购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加。

“一带一路”的新能源投资机会进一步凸显

我国新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时机已经成熟,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我国参与国际能源合作提供绝佳机会。“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能源普及率低、人均能源消耗量少的问题,但同时拥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而我国新能源技术具有很强竞争力,比较适合“走出去”。根据商务部、外汇局统计,2020年1—5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4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5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4%,占同期总额的15.5%。相比传统电力项目,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也增长迅速,以中广核、三峡为代表的风能投资集团加快风能海外布局。以三峡公司为例,其先后获取了吉拉姆河上的卡洛特、科哈拉、玛尔三座水电站的开发权,总装机约250万千瓦,总投资超过60亿美元。

新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将更加活跃

当前国际能源合作从以偏重传统化石能源开采的合作开始向以低碳、清洁化为导向的新能源经济产业链转变,新能源的国际合作成为重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电力与公共事业交易有明显下滑,但长期看电力行业的并购需求仍将持续,新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在疫情影响下变得更具吸引力。我国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并购呈显著上升态势,2016—2020年上半年累计完成2323宗并购交易,已披露的交易金额累计超过12210亿元人民币。2020年上半年电力与公共事业交易比2019年有明显提升,分别上涨45%和293%,交易金额也创下三年来新高。其中新能源交易为129笔,占电力行业总交易金额的88%,风电、光电、新能源汽车电源以及制氢等行业成为主要投资热点。截至2021年6月末,国家电网公司已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等9个地区或国家成功投资运营骨干能源网资产,所有投资项目运营平稳、全部盈利。2020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全资收购智利切昆塔集团公司成功交割,成为中国企业在智利能源及公用事业领域的最大投资项目。

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并购的策略

支持新能源企业开展战略性并购

重组整合是新能源产业的助推力,也是调整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可以预见,在一定时期内,新能源企业强强联合、拆分重组、混合参股、内部重组等多种方式的并购整合将持续涌现,更加聚焦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银行应积极支持新能源企业站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角度整合全球资源,改变过去以国内市场为主、以提高市场化运行效率为目的进行重组拆分的传统观念,从“国内竞争为主”向“国内外竞争并重”转变。同时,银行也要强化金融对实体企业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充分认识到国内企业与国际龙头企业在体量上依旧存在差距,稳步支持光伏、风电、氢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并购,促进资本更多向符合国家战略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集中,提升我国新能源企业的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

支持企业通过并购打造全产业链发展优势

国内新能源企业实施的并購中多以横向并购为主,而横向并购可以获得目标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或者目标市场,但并购中也存在对企业上下游市场开发不足的问题。基于新能源产业一体化、纵深化发展的趋势考虑,纵向并购可以实现产业规模化效应,降低企业并购交易成本,并提升并购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对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并购,实现对新能源资源的整合,并统一上游制造资源和下游销售资源。新能源并购企业可根据企业的规模和战略进行统筹安排。在企业实力达到一定程度时,通过纵向并购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优势。银行在并购交易的推进中,应引导企业深入推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力度,推动向高端价值链的延伸与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支持利用政策红利实现海外市场拓展

国内新能源企业实施并购的目的之一是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银行应积极支持国内企业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开拓沿线新能源市场,消化国内过剩的产能。同时,应积极参与开发沿线国家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扩大自身优势,实现海外市场的拓展。银行应结合全球新能源发展的最新趋势,适当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为国内企业海外并购活动中更容易获得技术和战略资源,提升企业新技术、新能源的研发实力。另外,银行也可以支持国内企业对处于产业低潮期发达国家以及地区的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对于破产边缘或升级转型的企业进行主动并购,以并购低成本顺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通过并购获得先进技术,并借助东道国扩展欧美市场。

(姚影为工商银行内蒙古包头分行副行长。本文编辑/王晔君)

猜你喜欢
碳达峰储能发电
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发电”
考虑用户优先级的云储能用电策略优化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清单研究
含风光发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论述
储能: 碳中和下的新赛道
用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倒逼机制开拓内蒙古绿色发展新未来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会发电的“大风车”
电力系统中的能量储存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