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视域下国产动画的受众审美与需求互动

2021-11-14 08:15王亦阳赵汗青
剧影月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哪吒动画电影感官

■王亦阳 赵汗青

〔作者单位为南京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本文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动漫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传统文化视野下:国产动画审美形态的变迁研究”(项目编号:DM202011)的研究成果〕

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项将科技革命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新兴传播技术,结合以计算机、多媒体、交互设计为基础,以数字视听、电影、虚拟现实等媒体艺术形式,将艺术创作、造型艺术、技术语言和图像、视频、美术等各个领域相结合,因此,在新媒介环境下,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也紧跟技术革新的步伐,在动画类型、设计风格、艺术形式、制作技术、传播方式等方面都有了相应的调整,观众的观影需求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自20世纪90年代后,国产动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也寻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开辟了可观的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受众与国产动画电影的影响是相互的,受众的感官需求和审美需求不断影响着动画电影的创作和发展,电影通过观众寻找艺术表达视点,观众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观影快感,这样的交互影响,形成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一、国产动画电影与数字媒体技术的互动

数字媒体技术在影像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除了从根本上改善了电影的画面质量,还在数字特效等方面,体现出了科技变革对影像实践的重大影响。其中数字媒体技术中的CG技术就是数字图像视频与数字图像处理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全新的数字影像创作模式。基于人们观影和对动漫体验需求的不断提升,Flash、3DMax、音视频效果合成等三维动画设计组成部分得到更加深入的推进,结合VR虚拟仿真技术,在创作理念、创作技术上都展现出了质的飞跃。

在国产动画影像实践中,应用较多的还是采用数字媒体合成技术与数字媒体特效技术,利用实景拍摄和虚拟合成来制作的动画电影无论在形式上还是感官上,令观众都有较强的体验。近年来的诚意之作《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圣归来》《姜子牙》《白蛇:缘起》等作品,无论从人物设计、叙事情节到主题内涵、IP重构,创作者在技术层面上完美的贴合了创作的艺术表达,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人物半卡通形象设计,为国产动画的三维形态,提供了可感的参考价值。

此外,在国产动画电影中媒介地理景观建构,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民族化叙事提供了可行性参考。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土楼作为重要的景观,建构在电影当中,《姜子牙》中构筑的“封神宇宙”,将中国古典元素的文化图景和古代神话传说的地理图景相互杂糅,利用三维动漫技术,呈现在大荧幕上,增添了“东方奇观”的影像呈现。

国产动漫电影通过三维人物形象的设计、地理景观的构建,与故事情节相互融合,在技术与艺术上,延伸了空间的多元想象,将故事本身与媒介地理、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融会贯通,为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视觉体验。

二、国产动画与受众的感官需求

(一)类型化刺激的感官需求

近些年,从《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从《白蛇:缘起》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哪吒重生》以及《姜子牙》,每一部动画电影的热映都能在网络掀起讨论热潮。国内电影市场的类型化程度正在从不成熟迈向成熟。这一点不仅在院线电影和网络电影中得到体现,在动画电影创作和发行中也显而易见。比如《大圣归来》与两部以哪吒为主题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哪吒重生》,都有很明显的超级英雄类型片的影子,其中又融入了许多魔幻片的类型元素。可以说是将好莱坞类型片及日本动画电影的类型特征进行了本土化处理的典型例证。《大圣归来》中孙悟空解开封印,悬浮在空中,身披战衣,从耳朵中掏出金箍棒的场景,成为国产动画的一个极具感官性刺激的知名场面。从受众的感官体验方面考察,孙悟空背后飘扬在半空的红色披风,与大众文化中超级英雄的代表——超人的红色披风有异曲同工之妙。漫威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在全球都取得了极高的票房,也提升了观众对该类型电影感官方面的观影需求。无疑,孙悟空是中国叙事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英雄形象,将他的故事进行一个超级英雄类型的改编,是一个重要尝试。众所周知,好莱坞式的英雄成长故事,有着较为固定的叙事模式,从英雄被授予天命,英雄的落难到英雄的自我觉悟等等都有一套类型化的模板。无论是超人、蝙蝠侠还是蜘蛛侠、钢铁侠,他们在电影中都会经历这样的蜕变历程。新的动画技术将为英雄的成长故事提供更为精准的视听刺激。《大圣归来》和两部哪吒题材的电影将类型化的感官刺激很好地融入传统题材、民族化叙事的语境中,做出了勇敢的尝试。

(二)动画奇观与感官需求的满足效应

少数人存在对动画电影的技术提升和奇观化场面的误解,认为动画技术应当使得动画中的场景越逼真越好,如美国动画电影《埃及王子》中摩西分开大海的画面,海浪腾空的拟真程度直逼真人电影。殊不知,动画电影的受众追求的其实是“动画性”,而非“真实性”。如《最终幻想》系列动画一直饱受争议,因为他们在追求动画人物真实性的基础上做出了最大努力,却因人物形象过于完美,某种程度上显得“失真”。虽然该系列动画技术出众,但电影看上去显得游戏化,人物形象过于扁平。其实从漫画到动画,观众往往喜欢人物拥有夸张的五官和肢体比例。人天生对大眼睛的生物有好感,这是人脑的认知模式决定的,所以动漫人物的眼睛占脸的比例都偏大。这是动画电影追求“陌生化”的最为基本的创作手段,即人物形象上的夸张和变形,这也让动画电影更适合魔幻或玄幻题材。“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动画电影能直接满足受众在视听上陌生化的心理需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形象在变身前和变身后都有很大程度的夸张。变身前是头和眼睛特别大的卡通形象,变身后则身形修长,满头火焰,眼神伶俐。宏大而超现实的场景以及打斗场面也是动画电影的必要元素。两位主创是美国归来的动画师的《姜子牙》,虽然其故事和剧作方面饱受诟病,但男主人公姜子牙与狐妖的几场打斗戏,宝剑的光影、狐仙的幻术,其特效细节极其丰富,诸如静虚宫,归墟等具有玄幻特色的宏大场景也极为恢弘,几乎达到了好莱坞水准。从创作角度而言,片头中落在姜子牙肩头的本可以是只鸟,但主创将鸟的头部替换成了白龙的头部,并给了特写。这也是为了满足受众关于动画性奇观的感官需求。

三、国产动画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勾连

(一)现代性视角的审美需求满足

国产动画电影在继承传统故事和人物的基础上,需加入现代性视角,这是新一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决定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影片是中国动画电影史上最为辉煌的篇章,同样是改编孙悟空和哪吒的故事,新一代的国产动画则更多地融入了现代性特征。具体而言,是在传统故事中潜在地融入了现代都市生活的情感体验,以及校园情感。《姜子牙》虽然被受众理解为一部讲述“中年危机”的动画电影,但为中年姜子牙配音的演员的声音,却更像是位青年。片中的申公豹抱怨道:“派的什么苦差事,如今人人封神,就连纣王都混了个姻缘神。”这哪像神仙说的话,更类似现代都市的小市民腔调。在《新神榜:哪吒重生》中,哪吒和孙悟空成了摩托车骑手,穿梭在“机械朋克”风格的场景里。不仅如此,孙悟空会有“取经没用”的言论,举手投足还有点街头风格,甚至该片片尾曲《如此大世界》的歌词都是“自由的我啊,哪里都可以爱恋”。《白蛇:缘起》中小白和小青之间有点暧昧的戏份,这一现代视角继承自徐克的《青蛇》。这些都与传统神话话语体系不相符,是现代视角融入创作后的产物。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导演饺子根据个人趣味还加入了一些周星驰无厘头风格的桥段,颇具后现代的“复制与拼贴”的意味。又如,网络电影《斗破苍穹 特别篇1》中,女主角穿的是现代的高跟鞋,她与男主角的校园般的暧昧情愫,也迎合了主要处于求学阶段的年轻观众。山洞疗伤,两人独处的戏份源自金庸的武侠小说,而金庸恰恰是“新武侠”的代表,其小说其实更受西方文学家影响。小说结构看似是章回体,实则为西式结构。金庸小说中的男女恋爱情感和暗恋模式也大多是中学生的情感逻辑。所以这一传统武侠传奇与现代视角结合的叙事模式被很好地继承到了当今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中。

(二)新古典主义的审美需求满足

正如时下兴起的“汉服热”等,年轻人的审美趣味开始偏向现代审美修饰后的传统美,在游戏领域,近十年就有大量的单机游戏或网络游戏在人物设定和场景设定中加入经过改造和提炼的“新古典主义”元素;在动画领域这一趋势同样明显。“除此之外,多部国产动画电影依托传统文化和神话故事,充满中国古典美学意象,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追光动画在前面三部面向全年龄观众的动画电影《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的商业回报未达到预期的情况下,及时做出调整,拍摄了以年轻观众为主要目标群体的《白蛇:缘起》,获得了4.5 亿元左右的票房收入,以及良好的口碑。《白蛇:缘起》中几位主要人物的造型,在现代的基础上,融合了古典元素,让人印象深刻。小白和小青的脸型并不是卡通式的圆脸,而是当下主流审美推崇的锥形脸。就连她们的妆容,也很像是现代都市青年女性。这样年轻观众易于接纳和喜爱的造型与新古典主义的服饰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这得益于该作品创作人员的年轻化审美,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7 岁。主创们还设计了诸多传统装备和武器,战斗用的符印则唤起了我们对传统特色鲜明的香港类型片的记忆。这些中国元素的装备,包括颇具古典特征的妖怪和巨兽等,在近年的其他国产动画电影中也随处可见。

四、结语

现如今,中国动画电影已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在这一百年间,国产动画产出了大量的主题深远、制作精良的作品,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赢。这些动画电影让国产动画走出国门,逐步走向世界的舞台。无论从口碑还是票房上来看,国产动画电影都可以比肩好莱坞动画电影对国内电影市场的冲击,《哪吒之魔童降世》在2019年引爆大银幕,上映10天,票房就达到35亿元,刷新了四年前《大圣归来》所创造的9.56亿票房成绩,这一串串数字展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新发展。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国产动画制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国产动画电影作为“艺术+技术”的有效结合,它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政策、资金、人才、技术与设备的支持,以人才和技术为基础提升制作水平,根植本土IP 的重构和改造,相信“悟空”和“哪吒”终有一天能够开启中国神话大IP 时代,真正实现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当前,国产动画电影的受众市场还是相当可观的,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红利期,只有真正把握观众的需求,立足民族化、品牌化、个性化,积极探索、引导先进技术发展,在“新媒体+电影”的浪潮下,国产动画电影的未来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哪吒动画电影感官
小哪吒中队修炼记
哪吒VPro
The Analysis of Color Narration of Animated Film Ne Zha
动画电影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感官训练纸模
有修养,不任性
感官训练纸膜
我想拍一部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