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小背篓》的艺术风格分析

2021-11-14 13:06王雅琪
戏剧之家 2021年27期
关键词:宋祖英背篓演唱者

王雅琪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9)

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音乐艺术领域,民族歌曲承载了传统音乐文化,应该得到全面推广。我国民族音乐艺术家创作了许多民族声乐作品,《小背篓》也是其中之一。音乐家在创作声乐作品《小背篓》时,引入了湖南传统民族音乐艺术元素,同时也使用了现代音乐技法。这使《小背篓》极具艺术感染力。《小背篓》能带领听众回到湘西民众的童年场景。本文对声乐作品《小背篓》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全面分析。

一、声乐作品《小背篓》的创作背景分析

声乐作品《小背篓》的词作者欧阳常林出生于湖南。他非常了解湖南民间艺术文化。他凭借自身对湖南民族文化的深沉热爱,准确把握艺术创作思路,使作品的歌词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小背篓》的曲作者是白诚仁。他不是湖南本地人,但是在湖南工作多年。他曾多次前往少数民族地区采集音乐素材,创作了较多湖南民歌,声乐作品《小背篓》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声乐作品《小背篓》因登上了1990 年春晚舞台而被人们熟知。在那个年代,我国音乐作品基本上都以歌颂祖国和思念亲人为主。声乐作品《小背篓》实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受到了大众的热烈欢迎。声乐作品《小背篓》通过生动形象的歌词和优美的音乐旋律,描绘了湘西民众的生活场景。整部作品以一名湘西母亲的小背篓为主线,展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歌曲刻画了湘西孩子的童年生活,也展现了创作者对母亲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声乐作品《小背篓》的艺术风格分析

(一)声乐作品《小背篓》的创作艺术风格分析

声乐作品《小背篓》具有非常显著的湖南民歌艺术风格。创作者在创作这部声乐作品时,充分吸收了湖南传统民歌艺术元素,再加上湖南民间戏曲元素,凸显了整部作品的民族艺术特色。与此同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创作者还引入了现代作曲技巧,对传统音乐艺术进行创新与改编,使民族音乐艺术体系与现代作曲艺术融合在一起。这也使声乐作品《小背篓》在音乐结构、音乐形象、艺术意境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强的创新性。

湖南民歌具有高亢、婉转、诙谐等特点,曲调风格呈现出多样性。声乐作品《小背篓》也具有相同的特点,因而整部作品的艺术意蕴更加丰富。这部作品主要分为两个乐段。其中,第一个乐段的旋律比较优美,同时其节奏设计张弛有度,表现了湘西孩子快乐的童年。而第二个乐段则是对童年生活的赞美,展现了创作者的乡土情怀。这种设计也使《小背篓》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从而带给听众更加美好的体验。

(二)声乐作品《小背篓》的演唱艺术风格分析

声乐作品《小背篓》由宋祖英首次演唱,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宋祖英是湘西人,非常了解湖南民歌艺术体系。在演唱声乐作品《小背篓》的时候,宋祖英融入了她对家乡的赞美与想念,抒发了非常质朴的情感。这也能使宋祖英更好地表达声乐作品《小背篓》中的内在情感,同时也体现了非常显著的湘西民族音乐风格。在演唱技巧方面,宋祖英的演唱达到了声断气不断的效果,她以情感带动声音,展现了独特的演唱魅力。

声乐作品《小背篓》使用了较多可以凸显湘西民族音乐风格的装饰音,使整部作品可以更好地展现湘西民歌特色。但这些装饰音也显著提高了这部作品的演唱难度。本文结合宋祖英的演唱活动对这部作品的演唱艺术进行全面分析。

在演唱“尝呀野果呦”的时候,宋祖英对“呦”进行了艺术处理,使下滑音变得更加圆润流畅,同时也提高了演唱音色的灵活性。不仅如此,在后续演唱“溪水边”“小手呦”“大世界”等歌词时,宋祖英都对下滑音进行了艺术处理。这使演唱变得更加流畅,同时也展现出较强的艺术风格。在演唱“看了赛龙舟”中的“看”时,宋祖英进行了六度大跳,同时保持了非常稳定的演唱状态。在演唱即将结束的时候,宋祖英在“甜在我心头,噢噢噢”的高八度处理中,保持了清晰的音色和稳定的气息,使整部作品取得了较好的演唱效果。

三、声乐作品《小背篓》曲式调性与节奏旋律的艺术分析

(一)曲式结构的艺术分析

声乐作品《小背篓》的曲式结构主要分为呈示部、对比部和再现部。整部声乐作品在引子部分,使用了柱式和弦、分解和弦等,共同形成了乐曲的前奏,同时还将其融入到和声主旋律中,最终使乐曲形成了轻盈愉快的音乐形象。这种设计显著提高了乐曲的音乐表现力,使音乐作品的感染力也有所提升。在后续各个乐段中,创作者也使用了非等长和非完整的音型结构乐句。这使整部音乐作品具有较强的内部张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展现音乐作品的内在场景。创作者采用的创作技法使声乐作品《小背篓》在曲式结构方面表现得比较灵活,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平衡性,显著提高了这部音乐作品的艺术层次。

(二)音乐调性的艺术分析

从音乐调式来看,声乐作品《小背篓》使用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调式体系中的F 羽调式,具有显著的民族音乐特色。《小背篓》引入了装饰音等内容,同时在音乐调性转换方面也比较丰富,充分展现了主人翁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使歌唱者在刚演唱声乐作品《小背篓》的时候,就可以塑造一名母亲背着小背篓的艺术场景。这种极具感染力的音乐调性也使整部作品的音乐形象和场景变得更加清晰,更容易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

(三)音乐节奏的艺术分析

在进行音乐节奏设计时,创作者为了充分展现自身的创作意境和作品蕴含的艺术特色,使用了不同时值的休止符,并与音乐情境较好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设计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特点。在整体节奏设计方面,这部作品的节奏比较明快舒畅,可以更好地展现童年快乐的时光。除此之外,创作者还通过音乐节奏设计展现了浓厚的乡土艺术气息与音乐审美形象,带给听众清新的体验。

(四)音乐旋律的艺术分析

在进行音乐旋律设计时,创作者使用了民族五声羽调式,并且还借鉴了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中变化音的运用方法,加入了较强的色彩变化音。引入的这些内容使作品音乐旋律线条变得更加流畅。

四、声乐作品《小背篓》的演唱策略

(一)深入分析作品

在演唱声乐作品《小背篓》的时候,演唱者应该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明确这部作品的细节。事实上,每一部声乐作品的风格都存在差异。如果不能明确声乐作品的风格,那么在后续演唱的时候就很难把控演唱风格,很难保证声乐作品演唱活动取得预计成效。因此演唱者应该结合湖南民族音乐艺术特色,深入了解声乐作品《小背篓》的艺术风格。

(二)灵活使用演唱技巧

演唱者在进行声乐作品《小背篓》演唱活动的时候,要想充分展现这部作品的艺术风格,也应该灵活使用演唱技巧。一方面,演唱者应该精准把控作品的节奏、速度、吐字、咬字等元素,在演唱活动中取得更好的乐感,快速进入演唱角色,提高最终的演唱效果。另一方面,演唱者还应该明确作品的演唱重点与难点,有针对性地掌握演唱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演唱者可以观察宋祖英在演唱这部作品时使用的技巧,深入学习并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

(三)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对声乐演唱活动来说,每一次演唱活动都是针对作品的二次创作。因此演唱者在演唱声乐作品《小背篓》的时候,应该先对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加入自己的理解,将自己领悟的情感较好地融入作品演唱活动中。在具体融入这些情感要素的时候,演唱者也应该保持自身情感传达与作品情感内涵的统一,保证整个演唱活动的和谐性,使演唱产生较为显著的感染力。

五、结语

综合来看,声乐作品《小背篓》具有非常突出的艺术风格,较好地凸显了湖南民族音乐艺术的风格,同时也传达了乡土情怀,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对演唱者来说,在进行声乐作品《小背篓》演唱活动的时候,也应该深入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把握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调。与此同时,演唱者还要重视演唱技巧,灵活展现装饰音、变化音等元素,控制好音色和气息。只有这样,声乐作品《小背篓》的演唱活动才可能展现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取得较好的演唱效果。

猜你喜欢
宋祖英背篓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黄牛背篓
白嘴角马的背篓
背篓 外一首
背篓人家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宋祖英的茶道养生
宋祖英升任海政文工团团长揭秘辣妹子成功背后的打拼、硬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