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2021-11-14 11:10巩钰涵
今日财富 2021年32期
关键词:备案区块供应链

巩钰涵

近年区块链技术逐步进入大众视野。区块链技术其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的特点,可改善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不足,被广泛认为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领域。在我国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中,供应链金融的相关项目数整体呈上升趋势。目前,成本、推广与监管问题阻碍了“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项目的实际应用落地。建议“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领域未来在平台建立上,机构各司其职,分工具体化;产业发展上,深入产业链,实现项目全面化精细化;政策法规上,及时跟进,推进以链治链。

一、引言

近年区块链技术逐步进入大众视野,供应链金融作为区块链技术的典型落地场景,被众多研究者关注。供应链金融不同于传统的银行信贷,为中小企业因缺乏信用与资产导致的融资困难问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途径。但传统供应链金融因存在贸易合同伪造、交易信息模糊等问题,企业贸易往来真实性难以准确认证,为银行及供应链金融企业对借款企业资质审核带来了巨大的时间成本与信用风险。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记账、不可篡改的特点,可以实现票据的鉴伪、拆分与信用的多级流转,满足更多中小企业贷款需求,可以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部分不足。信通院发布的《区块链白皮书(2020)》显示,截止至2020年11月国内已备案的区块链信息服务中,金融领域项目数量占比达36%;而在全球区块链企业垂直分类中,供应链金融相关企业占区块链企业总数的3%。在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纷纷布局“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的今天,明晰我国相关领域现状与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研究兴起于2017年。汪传雷,万一荻,秦琴等认为区块链与供应链物流在主体、交易机制与智能合约方面均存在耦合关系。金檀顺子,雷霆认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可以达到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安全程度与实现端到端的透明化的目的。朱兴雄,何清素,郭善琪提出了包括交易流程、核心模块及应用编程接口体系在内的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系统模型。

随着“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实际应用案例开始落地,其具体操作部分逐渐被学者关注。孙浩,高广阔,马见闻分析了银行传统线下借贷模式、區块链+线上平台借贷与区块链+平台验证三种运营模式得出,银行通过区块链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为企业和平台带来的效益更多,但受到平台认证成本的影响。凌端平对平安银行SAS平台的分析认为区块链与现有供应链金融业务并不完全契合,存在区块链相关法律监管缺失问题。

三、我国“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落地现状

(一)备案现状

2019年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自该规定实施以来,截止至第五批清单公布,共1238个区块链信息服务完成备案,其中与供应链金融有关的区块链信息服务共92个,占比7.4%,且供应链金融的相关项目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见表1)。其中2020年10月30日公布的第四批备案清单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数最多,占当批全部备案数量的11.9%,第五批备案总数与供应链金融相关项目数均有回缩。备案主体以区块链技术企业为主,商业银行中,浙商银行“浙商银行应收款链”最早与第一批完成备案,中国工商银行“工银玺链”与平安银行“SAS 区块链平台”备案也相继完成。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于2020年备案中国人民银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作为金融基础设施为贸易金融提供公共服务。

(二)商业银行落地现状

在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上,股份制商业银行最早开始行动,国有商业银行也逐步布局,相继推出各具特色的区块链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2017年浙商银行推出应收款链平台,成为业内首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应收账款的商业银行。平安银行作为国内最早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商业银行,其“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SAS)平台”2017年末通过监管备案并完成首单融资。国有商业银行中,工行、农行与建行也都已实现相关应用落地。具体平台的建设中,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成效也逐渐展现。以平安银行为例,据表2,近两年“平安好链”交易数量与上链的核心企业数逐年增长,于2020第四季度陡增,2020年全年融资额达319.33亿元,同比增长 234.6%,增速明显。

(三)非银行类企业落地现状

1.初创企业

区块链初创企业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发展较早,2016年就已有相关应用落地,但初创企业往往不具备互联网企业的信息优势及金融企业的渠道优势,项目落地困难。其中布比区块链发展较好,截止至2020年底,布比壹诺分布式供应链金融网络的资产登记总?额达到220亿。

2.保理公司、小贷公司等非银行类金融企业

此类金融企业占据渠道优势,基于自身业务发展需求研发区块链应用平台,但由于技术相对较弱,平台研发缓慢。2018年,被监管问询的23家区块链概念股中13家暂未达成实际的技术落地;达成落地的企业中,区块链对其供应链金融项目营收的促进作用也并不理想。发布国内首个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的易见股份在被监管问询时表示区块链并未对业绩产生显著影响。

3.大型科技公司

大型科技公司以搭建区块链基础平台为主,通过搭建BaaS平台为核心企业与银行等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此外部分大型金融科技公司搭建了自身供应链金融平台,如蚂蚁集团“双链通”、腾讯“微企链”、京东“京保贝”等,通过自身在其他业务发展中积累的信息与资源,实现平台的推广。

4.核心企业

核心企业依托自身在供应链中的强势地位,利用区块链技术积极赋能供应链金融业务场景。主要方式包括自研区块链平台(如联想集团)或与科技公司或区块链技术公司合作,以组建联盟链的形式,将区块链技术用于自身的供应链管理与供应链金融平台。

四、“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落地现存问题

(一)成本问题

1.平台研发成本高昂

区块链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相关技术平台的开发需要耗费巨额的资金投入。以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例,在金融科技/信息科技方向资金投入合计1008亿元,占营收比重总体超过2%。对区块链人才的需求与争夺也加剧了区块链相关技术落地的投入成本,2019年平安银行的金融科技人员占比达21.87%。有报告调查发现,有26%的受访城商行认为无法负担金融科技发展的资源投入。

2.平台运营难度大、成本高

区块链不可篡改与去中心化的特性,为金融机构与各级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信用支撑。但相较于传统的中心数据库模式,去中心化系统的维护成本高、难度较大,去中心化、准确性与成本效率三者难以兼顾。尤其是对小微企业,为区块链的运营维护设置专业技术人员的成本较高。同时,为降低运营成本,相关平台多采用联盟链的搭建思路,由指定有限节点负责记账操作,一方面网络建设成本仅由少数参与方承担;另一方面使得链上去中心化程度降低,削弱了节点间的信任共识。

(二)推广问题

1.融资利率缺乏吸引力

区块链高昂的研发成本与运营成本导致研发“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所需资金成本高昂,盈利空间窄,融资利率高。较高的融资利率与维护运营成本使供应链上的各级企业通过区块链平台进行融资的欲望较低,企业缺乏加入区块链的动力。

2.缺乏核心企业的支持

区块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依托,目前“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核心企业采取观望态度。同时,目前供应链金融在行业上并不具备普适性,不是所有供应链金融业务场景都能够在区块链加持下获得效率及业务范围方面的提升,企业积极性不高。

3.相关平台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

部分“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项目缺乏体系化业务运营管理组织,产业政策精细度有待提升。同时,项目鉴别需要较高的知识水平,企业接受程度、积极性不高,难以在上下游企业中有效推广。

(三)监管问题

1.金融边界逐渐模糊,监管标准不统一

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央行、网信办与工信部主导的区块链监管的基本框架。但随着金融从业机构的种类趋于多元,混业的趋势加速,金融边界逐渐模糊。除商业银行及传统供应链金融机构外,大型科技公司由于技术与信息优势,在金融科技领域先发优势强,在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融资等方向发展迅速。由于我国现行监管框架以机构监管为主,监管标准的不统一会导致监管套利的出现,监管框架有效性减弱。

2. 智能合约等新技术的法律效力问题

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部分中介职能,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参与,使得供应链金融业务相关交易信息公平可信。但智能合约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合同,其法律效力仍待商榷。同时智能合约以代码形式布置在区块链平台中,无须人为操作,一旦出现可被利用的技术漏洞,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五、“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领域发展建议

1.平台搭建上,机构各司其职,分工具体化

目前,商业银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大型科技公司及区块链技术公司等均积极布局“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务,但由于不同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与客户类型存在较大差异,其发展方向上将各有侧重。商业银行及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可依托借助区块链技术改善原有供应链金融业务,与大型科技公司或区块链技术公司合作,搭建适宜自身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解决原有业务流程信用难以拆分、流转的不足。大型科技公司在依托自身信息流与供应链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同时,可通过研发BaaS平台为其他金融机构或核心企业提供模块化、组件化服务,并为日后数据跨链提供资源。区块链技术公司可针对特定领域或特定场景,与技术发展相对较慢的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场景细分,为供应商与核心企业构建贴合行业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2.产业发展上,深入产业链,实现项目全面化精细化

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在缓解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与供应链各级供应商之间的信任难题上具有一定優越性。目前受限于平台的搭建运营成本与不同产业链业务逻辑及流程的差异,“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项目多集中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优势产业,难以达成全行业覆盖。随着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中的逐步推广与应用,供应链金融业务也将得到长足的发展。对此,相关技术与业务经验的积累将为供应链金融产品的精细化、全面化发展提供基础,提升效率与业务范围,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度与融资成本。

3.政策法规上,及时跟进,推进以链治链

区块链技术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一种新兴技术,带来的监管与法律空白需要政府对区块链行业密切关注,及时跟进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对行业健康发展做出正确引导。对区块链应坚持“以链治链、全面监管”的原则,降低金融风险。可通过将相应法律审计要求通过智能合约等方式嵌入区块链平台本身,为监管机构提供实时监控交易与事后持续审查的平台。

六、结语

随着中小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不断提高,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目前我国区块链技术赋能的供应链金融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的项目落地上需要走得路仍有很远。在克服现有的成本问题、推广问题与监管问题,突破发展困境后,“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必将得到长足与迅速的发展,为供应链金融市场注入更多新鲜活力,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以金融带动实业腾飞。

(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

基金项目:2020年度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yskyyb202010。

猜你喜欢
备案区块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我省高校新增备案和审批本科专业名单
百度推出“区块链操作系统”BBE平台
区块链产业发展速度放缓
Unicorn正式上线区块链浏览器UIC—Explorer
区块链投机者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2016年第五批农药企业迁址更名备案名单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