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通络颗粒辅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2021-11-16 07:34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通络内皮西医

马 宁

(河南省宁陵县中医院内科,河南 宁陵 4767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残死率均较高,且50%以上患者会留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严重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威胁生命安全[1]。临床常采用溶栓、抗凝、降压、保护脑神经等治疗[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痰瘀阻络型是由于痰浊内生、痰凝血滞、瘀阻脉络,治疗应化痰通络、活血祛瘀[3]。本研究用化痰通络颗粒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14例,均为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联合组各57例。西医组男29例,女28例;年龄48~76岁,平均(61.87±6.61)岁;发病时间1~34h,平均(10.87±4.76)h;合并糖尿病16例,高血压21例,高血脂13例。联合组男30例,女27例;年龄49~77岁,平均(62.26±6.58)岁;发病时间2~35h,平均(11.56±4.65)h;合并糖尿病17例,高血压22例,高血脂12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急救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4],经颅脑CT、核磁共振(MRI)等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诊断标准符合痰瘀阻络型辨证标准,主症为言语謇涩、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次症为眩晕、胸闷痰多、饮水发呛、舌淡红苔白厚腻、脉弦滑。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脑血管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脑部外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障碍,精神或意识障碍,对研究药物过敏。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常规治疗,包括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调脂稳定斑块、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等常规治疗,并根据不同并发症给予调控血糖、降压、抗感染等。

联合组加用化痰通络颗粒治疗。药用法半夏6g,三七粉30g,白术12g,天麻12g,香附10g,丹参30g,酒大黄3g。为免煎颗粒,每包12g,温开水冲服,1日2次,连续治疗2周。

3 疗效标准

眩晕、头痛等症状消失,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0%~100%为显效。症状有所改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降低18%~89%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为无效。

4 观察指标

神经缺损情况采用NIHSS评分评估,共0~42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缺损越严重。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头晕目眩、言语謇涩、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苔白腻,每项0~3分,总分0~15分,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白三烯B4(LTB4)、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

血管内皮功能[血清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

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NIHSS评分 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治疗2周后联合组 57 17.26±2.43 5.26±1.12 10.12±1.65 3.12±0.57西医组 57 16.75±2.65 8.43±1.23 9.67±1.53 6.23±0.89 t 1.071 14.387 1.510 22.216 P 0.287 <0.001 0.134 <0.00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ng/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ng/L,±s)

组别 例 LTB4 SOCS-3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治疗2周后联合组 57 2276.78±342.98 1236.62±129.76 325.65±41.26 478.98±51.87西医组 57 2212.90±337.12 1629.45±187.54 331.58±45.24 437.54±45.65 t 1.003 13.005 0.731 4.528 P 0.318 <0.001 0.466 <0.001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s)

组别 例 ET-1(ng/L) NO(µmol/L)治疗前 治疗2周后 治疗前 治疗2周后联合组 57 84.91±8.20 60.47±6.48 49.56±4.41 67.25±5.24西医组 57 85.27±8.31 72.39±7.26 48.91±4.53 58.28±4.89 t 0.233 9.248 0.776 9.449 P 0.816 <0.001 0.439 <0.001

6 讨 论

中医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机为痰浊内生、瘀阻脉络、痰瘀互结,应以化痰祛瘀、活血通络为主要治则。化痰通络颗粒中法半夏清热化痰、理气通络,三七、丹参凉血活血、化瘀通络,白术益气健脾、利水渗湿,天麻熄风止痛、平肝潜阳,香附调理气机、疏肝理气,酒大黄通腑泻热。诸药合用,可活血通络、熄风化痰。

化痰通络颗粒中有效成分具有明显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纤溶蛋白溶解活性,抑制血栓的形成[5],并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内皮血管功能,从而恢复微循环,提高治疗效果。

化痰通络颗粒辅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通络内皮西医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辛润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两手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
蒙西医结合治疗对宫颈癌术后中性粒细胞及CD4+/CD8+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