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2021-11-16 07:34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稳定型高脂血症血瘀

尹 伟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0例,均为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血瘀痰浊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0~80岁,平均(65.34±6.32)岁;病程1~8年,平均(4.27±1.15)年;心绞痛类型为变异型心绞痛20例,劳力型心绞痛30例;合并高血压18例,心律失常5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51~79岁,平均(65.79±5.98)岁;病程1~7年,平均(4.42±1.03)年;心绞痛类型为变异型心绞痛18例,劳力型心绞痛32例;合并高血压17例,心律失常6例。两组年龄、病程、心绞痛类型、合并症、性别等均衡可比(P>0.05),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诊断标准:西医经心电图临床检查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表现为胸闷痛、心悸、气短等症状,经血常规检查确诊为高脂血症,血清三酰甘油(TG)大于1.8mmol/L或血清总胆固醇(TC)大于6.2mmol/L。符合《冠心病心绞痛主要证型的辨证诊断标准》中血瘀痰浊辨证分型[1],主症为头晕、头痛及胸痛,次症为心悸、胸闷、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纳入标准:知情并同意研究,依从性较好,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稳定型心绞痛,重度心律失常,合并主动脉狭窄、重度高血压,严重肝、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严重精神障碍,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排除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阴虚阳亢型、脾肾阳虚型等高血脂分型,对研究相关药物成分过敏。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维持电解质平衡,降压,降糖,稳定斑块等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258)10mg,日1次,口服;硝酸异山梨酯(三才石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866)10mg,日3次,口服;阿司匹林(山西兰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980)100mg,日1次,口服;美托洛尔(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5169)25mg,日2次,口服。

研究组加用通脉化浊汤治疗。药用牛膝10g,甘草10g,丹参15g,红花15g,柴胡15g,当归15g,桃仁10g,白术10g,桔梗10g,决明子15g,赤芍10g,枳壳10g,山楂10g,茯苓10g。由中药房配制成中药颗粒剂,1次1袋,加100mL温水冲服,日2次。

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

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发作时间。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主症头晕、头痛、胸痛、次症心悸、胸闷、肢体麻木,其中主症按照0~6分统计,次症按照0~3分统计,分值越高提示中医证候越严重。

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G、TC。抽取两组肘正中静脉血5ml,以15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测,通过磷酸甘油氧化酶法检测血清TG水平,通过胆固醇氧化酶法检测血清TC、LDL-C、HDL-C水平。

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呕吐、头晕等。

用SPSS22.0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4]

心绞痛症状消失,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大于80%,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且TC下降大于等于20%,或者TG下降大于等于40%,或者HDL-C上升大于等于0.26mmol/L为显效。心绞痛症状较治疗显著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大于等于50%,或T波低平转为直立,TC下降10%~20%,或者TG下降20%~40%,或者HDL-C上升0.104~0.26mmol/L为有效。未达“有效”标准为无效。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显效28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8.00%。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χ²=5.316,P=0.021)。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比较 (±s)

组别 例 心绞痛发作次数(次)心绞痛持续时间(min/次)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50 7.39±1.54 2.94±0.97 6.15±1.14 1.96±0.58对照组 50 7.25±1.68 5.72±1.26 6.33±1.08 3.42±0.97 t 0.434 13.362 0.811 9.135 P 0.665 <0.001 0.420 <0.00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时间 组别 例 头晕 头痛 胸痛 心悸 胸闷 肢体麻木治疗前 观察组 50 4.51±1.23 4.20±1.09 5.02±0.46 2.41±0.27 2.50±0.24 2.33±0.31对照组 50 4.47±1.30 4.16±1.05 4.98±0.51 2.38±0.29 2.52±0.21 2.30±0.32 t 0.158 0.187 0.412 0.535 0.444 0.476 P 0.875 0.852 0.681 0.594 0.658 0.635治疗后 观察组 50 0.87±0.26 0.82±0.21 1.24±0.30 0.66±0.15 0.73±0.17 0.51±0.14对照组 50 1.26±0.34 1.31±0.35 1.87±0.46 0.93±0.20 0.98±0.21 0.76±0.18 t 6.443 8.489 8.112 7.637 6.543 7.752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mmol/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mmol/L,±s)

时间 组别 例 HDL-C LDL-C TC TG治疗前研究组 50 1.23±0.26 3.71±0.57 7.35±1.09 2.59±1.03对照组 50 1.31±0.42 3.68±0.63 7.41±1.12 2.58±1.14 t 1.145 0.250 0.272 0.046 P 0.255 0.803 0.787 0.963治疗后研究组 50 1.72±0.29 2.49±0.62 5.43±0.79 1.96±0.52对照组 50 1.46±0.31 3.16±0.57 6.58±0.82 2.31±0.75 t 4.331 5.625 7.142 2.712 P <0.001 <0.001 <0.001 0.008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恶心2例,呕吐1例,头晕2例;对照组恶心1例,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10.00%,对照组4.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614,P=0.433)。

6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发病后短期内出现心肌梗死较高,占1/3以上[5]。高脂血症易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死率较高的重要因素。血脂代谢异常、血小板聚集与粘附、炎症反应等均可损伤血管内膜,引发动脉血管痉挛,形成血栓,引起血管腔明显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冠心病产生[6]。阿托伐他汀钙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能降低机体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硝酸异山梨酯是临床常用血管扩张药,能舒张血管平滑肌,改善缓解心肌缺血;阿司匹林能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阻止血小板内花生四烯酸转化为血栓素A2,抑制血小板聚集;美托洛尔能抑制Ca2+内流,减少心肌耗氧量,延长心室舒张期充盈时间。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中医“胸痹”、“胸痛”、“心悸”、“真心痛”等范畴。高脂血症主要与痰浊瘀血有关,主要病机是痰浊血瘀、痹阻心脉,治宜祛痰、活血、化瘀通络[7]。通脉化浊汤方中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止痛,赤芍散瘀止痛,白术、茯苓补脾除湿、化体内痰浊,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当归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山楂行气散瘀、化浊降脂,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凉血消痈,桔梗载药上行,枳壳破气行痰、通畅气血,决明子清内热,柴胡疏肝解郁、理气行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脉功效。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头晕、头痛、胸痛、心悸、胸闷、肢体麻木积分低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瘀痰浊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效果显著,能缓解临床症状。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研究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LDL-C、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瘀痰浊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能改善血脂水平。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桃仁具有抗血栓形成、抗凝血、抗心肌缺血等作用,能扩张血管,增加组织血流量,抑制血栓形成及血液凝固;红花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增加纤维蛋白溶酶活性,抑制血栓形成,且能降低血脂及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血液循环;赤芍具有抗血栓、抗衰老作用,能延长血小板形成时间,改善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当归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防止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且能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改善血脂水平;枳壳具有调节血管系统作用;柴胡具有抗炎、抗脂质过氧化、增强免疫、降血脂作用;甘草具有抗炎、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山楂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增强免疫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保护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发挥强心、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律失常作用;决明子具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丹参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耐缺氧能力,减轻心肌缺血程度,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增强免疫作用[8]。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均较低,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瘀痰浊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安全性高。

综上可知,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瘀痰浊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效果较好,能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血脂水平,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稳定型高脂血症血瘀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话说血瘀证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