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

2021-11-16 07:34张立军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免疫性益气计数

张立军

(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白银 730900)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c,ITP)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多种免疫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起病较为隐匿,临床典型症状表现为反复的皮肤黏膜下出血,如瘀点、紫癜、瘀斑及外伤后止血不易等,鼻衄、牙龈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亦常见。可因急性感染等出现较大范围的、严重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1]。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脾切除后无效,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可确诊为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efracto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c,rITP)[2]。本研究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rITP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8例,均为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r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男6例,女18例;年龄20~64岁,中位年龄34岁;病程34天~6.2年。观察组男4例,女20例;年龄18~56岁,中位年龄34岁;病程25天~5.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对治疗知情且同意;②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016版)》[3];③经临床表现,血象、网织红细胞计数及骨髓穿刺等实验室检查确诊;④接受过正规的激素、环孢素等药物治疗或脾切除无效。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心肺疾病,严重肝病,恶性血液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妊娠期。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口服泼尼松1mg/(kg·d)×2~4周或大剂量地塞米松40mg/d× 4天,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无反应,说明治疗无效,应迅速减停。

观察组加益气凉血方。药用炙黄芪15g,茯苓15g,川芎15g,菟丝子15g,白及12g,白术10g,陈皮10g,麦芽10g,莪术10g,丹参10g,白芍10g,砂仁6g(后下),炙甘草6g。口燥咽干、嘈杂泛酸加沙参、麦门冬、海螵蛸,脘腹胀满、嗳气叹息加川楝子、枳实,胃脘胀痛、口苦便秘加瓜蒌、火麻仁、黄连,胃痛喜温、遇寒加重加党参、干姜,有牙龈出血、鼻衄加白茅根炭、茜草炭,兼有热加用生地、丹皮、白芍,舌质暗紫或兼有其它瘀血症加丹皮。每日1剂,早晚分2次口服,疗程3个月。

治疗期间若血小板≤10×109/L,可适当输注血小板,嘱卧床休息避免出血可能,同时应注意防风保暖。

3 疗效标准

以沈悌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依据进行判断疗效。显效: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PLT≥100×109/L),无明显出血症状,且持续3个月以上。有效:血小板计数升至50×109/L,或较原来水平上升30×109/L以上,且无出血症状或偶有少量出血,持续时间达2个月以上。进步:血小板计数呈升高趋势,出血症状缓解,持续2周以上。无效:血小板计数、出血症状未见好转。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在治疗过程中需每3天查1次血常规,半个月查1次肝肾功,明确中药制剂是否会加重肝肾负荷,并且每10~15天于清晨、3餐后2h定期查血糖,每天监测血压变化,观察不良反应类型[4]。

用IBM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 (×109/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比较 (×109/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P<0.05。

?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

5 讨 论

ITP为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研究表明血小板自身抗体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通常是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和巨核细胞成熟障碍的原因[5-6],或伴皮肤黏膜出血。rITP约占全部ITP的11%~35%,关键原因是体内存在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遭到破坏造成血小板减少[7]。在目前的ITP治疗中,因对其发病机制尚无明确认识,临床治疗缺乏有效的手段,故以药物治疗为主,但仍有将近1/3的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及脾切除等常规西医治疗方式无效,成为rITP。据相关数据统计,rITP患者由于长时间迁延不愈,血小板水平较低,其死亡率达16.6%[8]。二线药物免疫抑制剂可选择性的作用于T淋巴细胞,可逆性的抑制Th细胞功能,增强Ts细胞功能,从而间接抑制B淋巴细胞的发育和分化[9],但是起效作用较为缓慢,约3周左右[10],且可能引起肝肾功能的损害以及胃肠道反应,治疗效果欠佳,且副作用较多,应用比较局限。

血小板减少症属中医“血证”、“发斑”范畴。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主要因为血液生化于脾,受藏于肝,总统于心,输布于肺,化精于肾,在血脉中运行不息,环周不休,以充荣营养全身。由于不同的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时,会引起血溢脉外而形成血证。其病机可分为火热熏酌、迫血妄行和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两大类。《景岳全书·血证》对血证的治疗可以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3个主要原则。应以益气凉血止血,活血为治则。益气凉血方中黄芪补气摄血,炒白术、茯苓、谷芽、麦芽健脾益气,川芎、莪术、丹参行气、活血、祛瘀,陈皮理气、调中、健脾,白芍补血柔肝,白及收敛止血,砂仁化湿开胃、温脾,炙甘草补脾和胃。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的功效[11]。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清热凉血活血药如牡丹皮、栀子、赤芍、茜草有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生成的效应,滋补肾阴与平补肾阳药熟地黄、墨旱莲、枸杞子、巴戟天、补骨脂、龟甲、阿胶、山茱萸等有刺激骨髓巨核细胞向成熟方向发育的效应,益气健脾药如黄芪、党参、白术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效应。

中西医结合治疗rITP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免疫性益气计数
儿童自身免疫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古人计数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探讨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古代的计数方法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