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临县婚礼用乐调查研究

2021-11-17 01:33王静
艺术评鉴 2021年20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

王静

摘要:传统中式婚礼是中国婚礼习俗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礼乐相须以为用”是封建社会统治者治国理政的需要,也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本文基于当前学者们对传统中式婚礼用乐现状的研究,调查了山西吕梁临县婚礼用乐,探讨临县传统民间音乐的保护传承方式,思考在“新中式婚礼热”这一现象下,如何使传统音乐文化与新中式婚礼进行有效结合,在更好的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新中式婚礼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  中式婚礼  吕梁临县  吹打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20-0007-03

婚礼是一种身份认同和角色转换的“过度仪式”,婚礼仪式不仅仅储存社会记忆,而且可以很真切的反映社会的变迁。中式婚礼包括传统中式婚礼和新中式婚礼,传统中式婚礼对婚俗要求严格,蕴含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新中式婚礼在仪式上没有传统中式婚礼那样讲究,它着重强调一些带有中国风的元素,婚礼的服装、道具、现场设计都带有现代文明元素,符合年轻人的审美习惯。

一、婚礼用乐研究现状初探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背景下,提倡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传统中式婚礼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内涵极其丰富,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下,形成了一些独具中国婚礼特色的文化元素。对于中式婚礼的研究,民俗学的目光聚焦于文化习俗和婚礼流程;婚礼设计者研究服装设计、配饰、场景布置等;在音乐学界,目前主要研究婚礼的用乐形式,但其相关文献少之甚少,例如齐琨的《徽州宗族文化与仪式音乐程式——以安徽祁门县婚礼仪式及音乐为例》中主要以中国民间仪式音乐文化的研究为主线。李卫的硕士论文《鲁西南鄄城县王家乐班的民族音乐学追踪》中介绍到葬礼和婚礼仪式中乐班的用乐情况,主要说明乐班的生存状况。对少数民族婚礼用乐研究的篇章较多,对汉族传统婚礼用乐研究成功的案例也当属臧艺兵于2007年在《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发表的《透视真实民间生活仪式——汉族婚礼中的活态音乐、口头文学与民俗考察》。对于婚礼用乐的情况只有极少数学者进行了研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仪式流程由繁到简。婚礼不比葬礼,葬礼中由于人们对死的恐惧与对前辈的敬畏,故留存了较多的传统礼仪文化规范,而从传统中式婚礼到新中式婚礼,仅传承了基本礼仪,仪式流程上也更趋向于简化。

其二,婚礼中娱人的成分多。婚礼仪式中的迎亲环节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领域,也是仪式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传统中式婚礼中没有音乐,良辰吉时也会选择在黄昏时刻,参加婚礼人员都只是局限于“血缘”“亲缘”和“地缘”范围,娱人成分较少;而新中式婚礼的迎亲场面更喜庆热闹,除了用到“红色”、鞭炮、音乐这些元素外,还会邀请很多亲朋好友。近些年,当事人还会邀请主持人主持婚礼仪式,可见新中式婚礼中的娱人成分逐渐增多。

其三,年轻人婚姻观念的转变。当下婚姻观已由传统的以生育价值为首位变为个体价值为首位,因此婚庆公司早已将强调情感和展现个性设计为仪式的重点。在婚礼音乐的选择上追随时尚,流行歌曲是首选。

中国地缘辽阔,各个地区礼仪习俗虽不尽相同,但大体一致。婚礼音乐的特点都是以喜庆、热闹为主,无固定曲目。时光荏苒,从传统中式婚礼到新中式婚礼的转变中,婚礼用乐也存在较大的变化,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较少。

二、山西吕梁临县婚礼用乐现状调查研究

吕梁地区位于山西省的中西部,黄土高原腹部,地域辽阔,人口分布密集,是中华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吕梁共有十三个行政市县:离石、汾阳、孝义、柳林、临县、方山、辛县、岚县、交城、文水、交口、石楼、中阳。其中,临县是吕梁这片土壤下最贫穷、落后、闭塞的县城,然而也是吕梁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临县属于吕梁山的西部,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带,四面环山,处于一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正是这样艰苦的环境和淳朴的人民孕育了浩如烟海的临县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临县道情戏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临县伞头秧歌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临县大唢呐于2014年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临县三弦书、临县说唱、快板、顺口溜等民间艺术,共同组成了源远流长、璀璨夺目的临县传统民间音乐文化。

臨县婚礼用乐主要由吹打乐构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大众的需求,加入了一些流行元素,婚礼形式也做了相应调整。乐班的婚礼演出规模视主家经济条件来决定,价位有两三千、五六千、一万元不等,主要区别在于乐班的演出规模、演出形式、以及演出人员的知名度。临县一带称乐班人员为“响工”或“吹鼓手”。乐班一般由两支大琐呐、一面鼓、一对擦铰子、一面疙瘩锣铜锣、一支大号、一个云锣或手握子组成,现因演唱需要还加入了电子琴。迎亲前一晚有“二人台”演员表演,在迎亲乐队中会安排“捣铜鼓”和扭秧歌的女士,人员都是按4:4、5:5等比例进行分配,还有走唱的男女,以上是目前临县乐班婚礼演出的规模。

婚礼中,通常男方家负责雇佣乐班,演奏场所在男方家院里。迎亲前一天,响工们在下午四点前到达男方家里,晚饭开始前吹一小会,预示着要开饭了。主要演奏是在晚上,观看人群有主家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以及村里的中老年人。当晚,乐班表演主要由器乐演奏、歌手演唱和“二人台”表演组成。器乐演奏以唢呐为主奏乐器,主唢呐手吹什么,其他演奏人员就会随之演奏相应的曲调,具有随机性,演奏形式为坐吹。歌手演唱时,把演奏和演唱两种形式相结合,以演唱人员演唱曲目为主,器乐演奏充当歌曲伴奏的角色。演唱与演奏曲目都不固定,且没有明显的划分,有时器乐也会演奏一些演唱的曲目。通常演奏的传统曲目有《花道子》《凡调小拜门》《爬山虎》《绣荷包》等,演唱曲目有《信天游》《十五的月亮》《一壶老酒》《一对对绵羊》《拉手手,亲口口》等较为流行的曲目。随后会有一小段具有故事情节、用地方方言表演的“二人台”,表演的故事情节、演唱的台词等都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第二天(迎亲日),也是婚礼最为热闹的一天。响工们第一项演出是开皮,由大号起头,接着琐呐进入,主要吹奏一些喜庆欢快的曲调,如《凡调小拜门》(在过去,当地娶媳妇,响工们必吹《凡调小拜门》来为婚礼开皮,否则婚礼就开不了)、《本调返鼓子》《打金枝》《好日子》等曲子。吹奏这些曲目目的是为了活跃现场气氛,也预示着要开饭了,饭后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到了女方家后会吹奏喜庆的民间曲调。等迎亲人员把新娘迎回到新郎家后,在距离新郎家不远的地方,新郎新娘会下车,然后坐上花轿或者骑上马。乐班队伍和男方家派来的迎亲队伍排成一条长队,迎亲队伍最前面是小型三轮车,用于放置音响设备,乐班会把车装扮的较为喜庆一点。那一男一女演唱人员有时会在车上唱,有时会下来和扭秧歌的一起边扭边唱,演唱曲目采取现编现唱的方式,曲调是常用的一些曲牌,语言为临县方言,歌词内容为歌颂主家、赞美新郎新娘,演唱时间较短,主要以唢呐演奏为主。“捣铜鼓”和扭秧歌人员都穿着红色衣服,新郎家的迎亲人员穿的是正月里扭秧歌时的衣服,手里拿着扇子或绸缎,在吹鼓手的吹奏下,人们边扭边向婚礼现场前进,场面极其热闹(演奏形式被称为行吹)。迎亲途中吹奏京剧曲牌《得胜回营》,公公背媳妇的时候会吹《猪八戒背媳妇》,还会吹一些《吊棒锤》《好汉歌》等曲调。走到主家院里会吹《杨柳青》《出对则》《上南坡》《花道子》《出鼓子》《大开门》《苦伶仃》等当地民间传统曲调,随后就是举行拜天地、入洞房等仪式。以前在饭前会举行“认亲戚”的仪式,当地方言称其为“见大小”。近几年,认亲仪式被婚礼仪式主持所代替,婚礼仪式在下午饭间举行。由于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每对新人的感情经历也不一样,且婚礼主持时所用的背景音乐都属流行音乐,且具有多变性,笔者对此不再进行过多赘述。

三、山西吕梁临县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据笔者调查,在临县民间婚仪用乐中,常用的传统曲目有《凡调小拜门》《凡调出股则》《绣荷包》《鹅郎》(一)《青天歌》《万年红》(一)《万年红》(二)《大霸王》《十样景》《跌卜》《拜公》《爬山虎》(二)《反化道则》《过街娃娃》《山坡羊》《张生戏莺莺》《煞边》等。而目前乐班组成人员的现况,一部分是中老年吹鼓手,他们没有学过专业知识,文化程度也很低,甚至极少数艺人都没有上学,他们的技艺都是从更老一辈艺人那里学来的(学习方式为口传心授),然后闲暇时刻自己熟练曲目的演奏方式,演出中再与乐班其他演奏人员不断地进行磨合。所以这些老艺人们更倾向于吹一些传统曲目,与此同时,这些曲目也符合他们的审美趣味。还有一部分是较年轻的艺人,他们大都上过艺校或者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习期间很少接触传统曲目,他们的喜好也偏向于流行曲目。所以当下乐班呈现出一种“老艺人守旧,新艺人弃旧”的趋势。除了当地比较著名的临县许家峪镇一步焉吹打(它的乐班组成人员技艺都属中上等水平)能吹奏出像《花道子》这类传统曲目,其他乐班组成人员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只能吹奏一些流行的曲调。当下婚礼日趋以娱乐为主,且不断商业化,农村乐班人员,无论老少,都缺乏保护意识。传统曲目断层的背后,其中更体现的是民间传统民俗、传统文化的缺失。

临县作为吕梁民间吹打乐最为繁荣之地,较好地保留了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政府出台的相关保护政策。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申报成功,无疑鼓励了不少民间艺人为之不懈奋斗。临县大锁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晓弘在政府的支持下,于2010年在三交镇下川坪村租赁场地,开办了大唢呐培训活动中心,并注册设立了黄河大唢呐有限公司;2012年著《临县大唢呐》一书;2013年参加了“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活动,临县大锁呐演出团队给国人呈现了他们的精彩表演;2013年7月9日,临县大唢呐艺术团在台湾新竹地区参加了“2013竹堑国乐节”,他们演奏了《黄河源头》等传统曲目,充分展示了黄河流域传统音乐粗矿豪放的气派和婉转动听的风格;后又拍摄《黄河大锁呐》微电影,真正做到了把临县民间艺术推出吕梁,走遍全中国。“传承人”和“老艺人”是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我们新一代年轻人应该接过这把接力棒,使得传统民间音乐文化一脉相承、代代相传。

四、結语

正如社会学学者刘玉能解释道:新中式婚礼热现象的背后其实是我们国民固有的价值观和国家的根本制度。传统音乐是依附在传统的礼俗上而存活的,只有将民间礼俗文化继续传承延续,才能真正意义上保护传统音乐,这就是所谓的“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在历史见证下,一些传统的理念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丢失,相反人们还会将它拾起,继而注入现代文明元素加以发展。目前新中式婚礼依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新中式婚礼除了传承传统中式婚礼中的文化内涵、亲情色彩、对婚姻的尊重、对家庭的责任,还可以开拓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这片新领域,并将其与新中式婚礼能够充分有效结合。当下要实现新中式婚礼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不断深刻新中式婚礼文化发展的新理念,深入挖掘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在新中式婚礼中的价值内涵,提高传统音乐文化的资源整合效力,让新中式婚礼具有地方色彩、城市烙印,打造真正意义上“天地人和谐”“礼乐和鸣”的新中式婚礼。

参考文献:

[1]张华男.鲁西南传统婚礼用乐及传承管窥[J].大舞台,2014(06):247-248.

[2]李卫.鲁西南鄄城县王家乐班的民族音乐学追踪[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杨彩艳.吕梁民间吹打乐调查[D].太原:山西大学,2011年.

[4]刘三梅.山西临县大唢呐传承人调查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文化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分析
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浅析
略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中职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探索与实践
音乐教育改革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分析
浅论高职声乐教学引入传统音乐文化的意义及其措施
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益阳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当地旅游音乐资源的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