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最后一跌”夺走生命

2021-11-17 13:44兰政文
食品与健康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髋部发生率骨折

兰政文

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人的“头号杀手”,将其称之为“人生最后一跌”绝非耸人听闻。

-老年人跌倒后果严重-

跌跤对于青壮年不足挂齿——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老年人却不然。老年人跌伤后1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50%的伤者需要终身依赖拐杖或助行器,患者的生活质量大不如前。老年人跌伤部位首推下肢(发生率约为31.4%),其余依次为头部(发生率约为22.5%)和躯干(发生率约为20.7%)。跌伤性质包括挫伤(发生率约为42.2%)、骨折(发生率约为31.8%)与扭伤(发生率约为14.6%)。

老年人头部跌伤可引起脑震荡、脑挫裂伤、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颅内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进而引发颅内高压、脑水肿,甚至是脑疝,危及生命。老年人跌倒后的骨折以手部、胸部与髋部骨骼受害较多。其中髋部骨折伤害最为严重,包括股骨头骨折(多因跌坐于地造成,表现为髋部疼痛剧烈,不敢活动,不能行走)和腰椎压缩性骨折等。骨折老人3个月内的病死率约为20%~40%,死因常为长期卧床所致的肺部或泌尿道感染、褥疮、下肢动脉血栓等并发症。40%的伤者不能恢复活动力,35%的伤者不能独立行走。因此,老年人跌倒造成的骨折又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人到老年经不起跌倒-

老年人经不起跌倒的主要原因是全身肌力下降,部分老年人甚至患有肌少癥。人到中老年期,每年大约可丢失3%的肌肉,如果缺乏锻炼,摄入蛋白质不足,更容易与肌少症结缘。医学资料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肌少症的患病率约为20%,80岁以上可达到50%~60%。大约每5个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中,就有1名骨质疏松患者。

很多老年人还患有其他疾病如视力障碍,包括白内障、青光眼、黄斑退行性病变等,可导致视物不清引发跌倒;骨关节病,如骨骼、关节、韧带及肌肉的结构、功能损害,会降低老年人的稳定能力;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律紊乱等导致短暂脑供血不足,使人突然发生脑功能失调而跌倒。此外,药物反应,如安眠药引起头晕,降压药引发低血压,降糖药引起低血糖等也可成为跌倒事件的“推手”。

-发生跌倒怎么办?-

如果情形所迫,跌倒已成必然,老年人应尽量采用相对较为“安全”的姿势:若身边有栏杆、管道等固定物,可立马出手拉住或扶住。如果没有,可尝试用手撑地,这种跌倒姿势损伤位置为腕关节,如尺骨或桡骨远端骨折,较髋部骨折所受的伤害要轻,后期的治疗、护理难度也要小很多,尤其是不会发生致命并发症。万一跌倒,可用手撑地,以免屁股着地,这样做可谓“两害相权取其轻”。

跌倒之后,老年人若跌伤较轻且意识清楚,可尝试以下应急之招:跌倒后几分钟内不要有任何动作,尤其切忌尝试立刻站起来,或马上挪动位置,应注意体察与判定是否受伤以及受伤程度。方法:缓慢移动手脚、手臂和腿,感觉是否疼痛,活动是否受限。

如果没有伤或受伤很轻微,可缓慢爬起。手部缓慢发力,用膝盖撑地,爬向一个坚固的物体,如家中的桌子、沙发等,把手放在物体上,用坚固的物体做支点支撑身体。小腿抬起垂直于地面,脚平放于地,另一条腿保持跪姿。然后,双臂和双腿发力,缓慢起身、站立、落坐。如果受伤,应保持冷静,休息片刻后向家人或120打电话求助。没有电话者可大声呼救。

跌伤较重或意识不清者,需要周围人的帮助。帮助跌倒者要讲技巧,以避免造成二次损伤。要点是不要立即将其扶起,而是要先观察情况并分别对待。若跌倒者意识清楚,先询问其有无剧烈头痛、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脑中风的症状,若有这类症状,立即拨打120。跌倒者有外伤、出血,应立即为其止血、包扎。跌倒者发生呕吐,则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道通畅。跌倒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以下行为要避免-

1.自己或他人用跌打药水或膏药揉搓伤处,可能导致骨折移位或骨折断端刺伤深部血管、神经,造成更大的伤害。

◆正确做法:保护跌伤处,尽快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2.盲目热敷伤处,可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出血加重。

◆正确做法:无论扭伤或骨折,早期都要禁做热敷,以冷敷为佳,可减少组织液渗出,防止肿胀加重。

3.感觉跌伤很轻,坚持不去医院,致使轻度骨折日后有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或骨折不愈合之虞。

◆正确做法:凡是意外跌倒者,无论轻重,都要到医院检查处理。

4.发生骨折后长期卧床,易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心脏缺氧,诱发“心梗”或肺炎,加剧本身存在的骨质疏松症状,或引发褥疮。

◆正确做法:除非是不得不卧床的情形,老年人骨折后或手术后,不可长时间躺在床上,应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帮助下做辅助性恢复与功能锻炼,加速康复。

-预防“最后一跌”的措施-

1.强化营养,供足蛋白质,一般按每天每千克体重1克的标准安排高蛋白食物,维持肌肉量,减缓肌少症临身。补充钙元素,多吃奶类、豆类、绿叶蔬菜等,必要时补充钙剂,防止骨质疏松。

2.合理运动,强化肌力训练,促进视觉、神经与肌肉间的协调配合能力,提高平衡力。

3.营造安全家居,如浴室地面铺设防滑垫,浴室和洗手台设置扶手,保持行走过道干燥无水渍,设置夜灯方便起夜。

4.生活提倡“慢”,如慢起床:睡觉醒来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床沿半分钟,然后再下地行走。

5.积极防治视力、骨关节及心脑血管疾病。

6.规范用药,尤其是安眠类药物、精神类药物、心血管药物等,定期请医生重新评估病情,合理安排服药数量与时间,不可擅自增加药量。

猜你喜欢
髋部发生率骨折
健康教育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医护一体化护理应用于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效果分析
营养支持下加速康复外科护理(ERAS)在老年髋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小伙骨折后愈合太慢什么原因
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什么区别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