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运后送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2021-11-19 09:53何君梅任兴华
空军航空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空运咨询指标体系

何君梅,苏 迅,王 君,王 莹,王 蕾,任兴华

患者安全是一切护理活动的基本目标[1]。护理安全管理是对护理过程中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及时、有效地控制,预防或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结果[2]。空运后送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成为实施空中救护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航空环境的特殊性和空中救援任务的独特性,使得机上护理往往区别于地面转运模式,护理风险加大,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国内航空医学领域发展较为滞后,针对空运后送护理安全的研究仅局限于对伤病员空运后送护理的单次经验性总结[3],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难以满足空运后送发展,为确保伤病员空中转运过程中的生命安全,我国空运后送护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势在必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初步拟定我国空运后送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前期以“空运后送、空运救护、空中转运、航空救援”OR“护理安全、安全转运、安全管理、患者安全”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检索,以“flight nurse,air evacuation,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patient transfer,Patient Safet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英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结合现有空运后送护理流程,初步设定评价指标条目池,并依据美国、澳大利亚的空运后送技术理论大纲及培训课程体系对指标的设置进一步规范化。选择5位专家进行专家预咨询,专家对条目构建合理性、内容科学性、语言表述等问题进行审核,课题组对专家提出的指标及指标内涵中出现的相互重叠、相互包含、表述不准确等问题作相应的修改,最终正式形成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1.2 方法

1.2.1 德尔菲法专家咨询 德尔菲法专家遴选关乎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及可靠性[4],是预测成败的关键环节[5]。依照德尔菲法专家遴选标准,紧扣研究主题,选择在航空护理、航空医疗、卫勤管理领域拥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15名专家作为咨询对象,纳入标准:①从事空运后送护理或护理管理工作时间≥10年;②中级及以上职称;③本科及以上学历;④参与空运后送实战与演练或紧急救援任务≥3次;⑤自愿并积极参与本研究。

1.2.2 专家咨询问卷 本研究共经历两轮专家问卷咨询。问卷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问卷回收时间及填表相关说明;专家基本信息填写。第二部分:专家的权威程度调查;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专家分别对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判断,分值越高说明该项指标越重要。在整理、汇总一轮各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各项指标内容及内涵进行修改和补充后形成第二轮问卷。专家的积极程度以问卷回收率表示,回收率≥50%时可用于分析和报告,回收率≥70%时,可以认为专家总体积极程度高[7]。本研究两轮分别发放问卷15份,均回收有效问卷15份,有效应答率100%。

专家的权威程度(Cr)由专家对指标进行判断的依据(Ca)和熟悉程度(Cs)决定,计算公式为Cr=(Ca+Cs)/2,Cr≥0.7表示可接受信度[8]。协调程度是用来判断评价分歧大小的指标,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取值0~1,数值越大,专家的意见越趋于统一)和变异系数(CV)(数值越小,协调程度越高)来表示。

1.2.3 发放及回收问卷 研究者于2019年5—9月通过电子邮箱及纸质方式发放问卷,每轮咨询持续5周左右。为保证咨询结果的可靠性,研究者通过电话、短信及面谈的方式,掌握问卷填写进度以及了解专家对指标修改的具体想法。问卷回收后,及时进行双人核对录入,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

1.2.4 指标筛选标准 经课题组成员共同商酌后决定,保留重要性赋值>3.5分,满分比>0.2,CV<0.25的指标[5],并结合专家针对性意见及课题小组讨论结果综合确定评价指标的删除、增加以及更改。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整理及汇总,SPSS 23.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利用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构建判断矩阵,对咨询结果进行指标权重计算和指标逻辑一致性检验[6]。采用频数、构成比、均数描述专家的一般情况,专家权威系数、积极系数、意见集中程度来反应专家咨询的可靠性,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和CV来反映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专家的情况

2.1.1 专家的一般情况 两轮问卷咨询为15名专家参与。参与本研究函询专家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及高级职称者均占比 60%,专家分别来自航空医疗、护理管理、卫勤管理领域(表1)。

表1 专家一般情况

2.1.2 专家的积极程度及权威程度 本研究专家权威程度(Cr)≥0.9,表示专家权威程度较高,较为可信(表2)。

表2 专家权威系数

2.1.3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结果显示,两轮协调系数及显著性检验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家协调程度较好(表3)。

表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2 指标的修订情况

2.2.1 第一轮咨询结果及指标修订情况 各一级指标满分比为0.67~0.93,重要性赋值均值为4.53~4.93,变异系数为0.05~0.18;各二级指标满分比为0.60~1.00,重要性赋值均值为4.27~5.00,变异系数为0.00~0.23;各三级指标满分比为0.20~0.93,重要性赋值均值为3.73~4.93,变异系数0.02~0.25。在统计学分析结果基础上,结合指标筛除标准,专家的意见及小组讨论的结果,对问卷进行了删减、修改及补充。总计删除指标5项、增加指标13项、更改指标14项、合并指标2项最终形成第二轮咨询问卷。

2.2.2 第二轮咨询结果及指标修订情况 各一级指标满分比为0.53~0.87,重要性赋值均值为4.33~4.87,变异系数为0.05~0.18;各二级指标满分比为0.60~1.00,重要性赋值均值为4.60~5.00,变异系数为0.00~0.14;各三级指标满分比为0.47~1.00,重要性赋值均值为4.47~5.00,变异系数0.00~0.18。经修改和完善,最终确定我国空运后送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2.3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本次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包括“I-1 组织管理、I-2 起飞前、I-3 飞行中、I-4 降落前、I-5 降落后”5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85项三级指标的各指标权重,汇总两轮专家咨询对一级指标的评价结果,一级指标权重占比最高的是飞行中,最低是降落后;一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分别为:4.60±0.51、4.93±0.26、4.73±0.46、4.60±0.96、4.33±0.82(表4)。

表4 我国空运后送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3 讨论

3.1 评价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研究前期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9-10],借鉴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发展现况,围绕空运医疗后送转运流程进行指标设定,力求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科学性。遴选相关领域的15位具有积极性、权威性及代表性的专家从各自专业视角、专业理念出发对空运医疗后送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进行评判,更加具有全面性和综合性。结合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11]。同时两轮问卷回收有效应答率均达到100%,专家积极性较高,体现专家对此次研究的支持与认可;专家权威程度0.922,专家意见协调Kendall’s W波动在0.205~0.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专家协调程度较好,结果比较可信。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临床指导意义 近年来,我国航空医疗救援事业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空运医疗后送早已不再局限于军队医院执行战争救援、国际维和等军事任务。《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的通知》中就指出,依托现有医疗机构,加大布局建设我国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和区域救援中心,构建陆、海、空三维立体化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切实提升我国在特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紧急医学救援水平[12]。《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也提出[13],以“安全为底线”在全国开展航空医疗救护试点工作。在国家加大投入的同时,保证患者后送质量,才能为其提供优质、舒适的服务。因此应建立空运医疗后送护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以促进空运医疗后送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本研究紧密结合我国空运后送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从机构、护理人员、患者3个层面,涵盖了空运医疗后送过程中能体现关键环节安全质量的评价指标。评价体系设置时力求精炼、全面并易于理解。本体系对我国航空护理人员全面提升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时具有指导意义,为后续安全、高效执行空运护理任务提供一定的保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3.3 指标体系的内容及权重分析 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前期充足的准备工作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后送护理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研究者力求做到突出航空护理专科特点,设置“任务准备”“伤病员的安置与宣教”“与地面单位交接”等反映空运后送护理安全管理水平的指标。高空环境中,飞行护士需同时具备急症医学以及航空医学领域相关的知识和护理技能,能够有效的评估伤病员的病情、快速反应的能力及敏锐的观察能力,为伤病员提供预见性的护理[14],系统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是保障组织能够良性运转的必要措施[3]。从两轮咨询结果也可看出“机上护理”“伤病员交接与评估”“伤病员再次评估”“组织制度”和“伤病员的安置与宣教”权重占比较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机舱内颠簸、振动、空间狭小等不可抗力因素,也极大的增加了护理操作的难度和护理风险因素,因此,保证机上物品和器械放置合理且固定牢靠,是保证伤病员及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的必要措施。

3.4 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研究 本研究虽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评价指标权重,但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是基于专家的知识、经验的主观判断,无法避免的会导致研究结果存在部分偏差。空运医疗后送护理工作非常复杂,研究小组结合我国空运医疗后送发展实际情况和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设置指标,但考虑到指标的敏感性问题,指标体系在内容上可能不够全面。同时由于研究时间的限制,目前尚未进一步开展空运医疗后送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测研究。

后续依托军地航空护理救援实践,有针对性地对指标体系开展实践应用研究,对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作进一步检验,例如分别应用于固定翼和螺旋翼飞机研究其护理安全问题有何不同,再次修订和完善指标内容,更好的适应空中救护和航空护理专业发展,为空运医疗后送护理安全管理提供可量化性的评价依据,保障患者的安全。

猜你喜欢
空运咨询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
空运物流监控系统设计
空运锂电池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装置设计
边防总医院紧急救治粤北山区“空运”高龄患者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服务与咨询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