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某边境某地任务部队发病情况分析

2021-11-19 09:54宋知仁赵香莲任玉蓉陈宇峰
空军航空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真菌性皮肤病医疗队

成 路,宋知仁,赵香莲,任玉蓉,陈宇峰,王 媚

2019年7—10月,某医院派出野战医疗队赴西南某边境某地域执行“维护西南某边境边防空防安全军事应对行动”,对该地域任务部队实施卫勤保障。该地域属热带雨林气候,呈高温高湿状态,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任务期间,开设门诊及住院部,并每周组织2次对周边任务部队的巡诊及健康教育,确保了官兵身心健康,保障了部队完成任务的能力。为掌握该地区任务部队疾病的发病规律,笔者总结分析了该时间段内任务部队499例就诊患者的发病情况。给后续野战医疗队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开展卫勤保障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9年7月—10月共纳入49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35岁,平均24.4岁。

1.2 方法 任务开始前,设计好发病情况调查表格及方案,建立严格的就诊、巡诊登记统计制度;初诊者计入发病数(复诊者不计入),同一患者有2项以上病症的分别计入;任务结束后对所有的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回顾性分析数据。

1.3 诊断标准 《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WSB38-2001)[1]及《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2]。

2 结果

2.1 疾病分类 发病例次由高到低分别为训练伤214例(42.89%)、皮肤疾病113例(22.65%)、呼吸系统疾病35例(7.01%)、耳鼻喉疾病30例(7.01%)、消化系统疾病26例(6.12%)、泌尿系统疾病17例(3.41%)、口腔疾病15例(3.01%)、眼科疾病10例(2.00%)、心血管系统疾病9例(1.80%)、直肠及肛管疾病9例(1.80%)、神经系统疾病8例(1.60%)、外科感染6例(1.20%)、风湿免疫疾病5例(1.00%)、传染病1例(0.20%)。

2.2 训练伤构成比 训练伤在所有疾病里发病率最高。在3种类型的训练伤中,软组织损伤最为多见,占68.69%(表1)。按部位分类,腰部是训练伤最常见的损伤部位,其次是膝关节,再次是足踝部(表2)。从受伤类别来看,过劳性损伤最为多见(表3)。

表1 西南某边境某地域任务部队训练伤发生情况

表2 西南某边境某地域任务部队训练伤部位分布及构成比

表3 西南某边境某地域任务部队伤类分析

2.3 皮肤病构成比 皮肤病共发病113例,其中动物性皮肤病27例,真菌性皮肤病22例,荨麻疹类皮肤病14例,细菌性皮肤病13例,病毒性皮肤病12例,皮肤附属器疾病9例,皮炎及湿疹6例,物理性皮肤病5例,皮肤良性肿瘤5例。

2.4 发病时间发布特点 8月下旬—9月中旬,因边境地区局势紧张,巡防任务加重,训练伤例数增多;8月份降雨量增加,皮肤病及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增加。其余疾病发病率各时期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伤和皮肤病发病率远超其他疾病,该发病特点与本次任务地域地理气候环境复杂多变、生活条件艰苦、军事任务繁重及官兵的防病意识欠缺等多因素有密切关系。

军事训练伤一直是非战时部队执行任务时的高发疾病[3-4]。该地域位于西南边陲,地理环境复杂,以山地丛林为主。虽然目前巡边的道路条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但部队执行任务时仍需要全副武装穿越复杂的地形,容易发生软组织损伤。这也与对当地地形不熟悉、防护措施及防护意识不强有关。本次调查中,过劳性损伤发病率最高,其中最近发病的有52例。既往已经诊断为过劳性损伤,经过住院或门诊治疗后症状好转,此次任务中症状再次加重的有65例。这一方面说明本次军事任务重、强度高,另一方面也说明部队在运动系统慢性劳损的健康教育、预防及康复治疗上仍有不足。康复治疗是军事训练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规范的康复治疗有助于缩短训练伤的恢复过程,提高训练伤的治疗效果[5]。据文献报道,训练伤发生后,如未进行专项康复训练,专项体能、本体感觉未得到回复,再次训练发生损伤的概率极高[6]。过劳性损伤的官兵无法长时间在医院进行的康复治疗,只能以休养替代康复,缺乏针对性的康复教育及指导。部队基层医务人员缺乏康复医学专业知识及技能,通常只能给予止痛药物或者各种膏药治疗[7]。同时,基层缺乏康复器械,难以开展专业治疗。

皮肤病发病种类复杂多样,其中发生率较高的动物性皮肤病27例、真菌性皮肤病22例。分析其主要原因是任务部队营区、阵地、防御工事等多位于树林、山沟等处,驻扎条件简陋。该地域7—10月为雨季,雨水丰富,空气湿度大,潮湿的环境有力于真菌繁殖。连日阴雨,衣服及鞋袜无法在阳光下晾晒杀菌,部队生活用水不足,无法保障日常都能洗澡洗衣,进一步提供了真菌繁殖的有利条件,导致真菌性皮肤病的高发。官兵对真菌性皮肤病的认识不足,普遍存在用药不规律、用药时间不足等现象,导致皮癣迁延不愈。

针对该地域任务部队的发病特点,为后续执行卫勤保障任务的野战医疗队提出几点建议:将健康教育贯穿整个任务过程,尤其是针对训练伤、皮肤病及传染病进行专题防控指导,提高官兵的自我防护能力;加强对任务部队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完善诊疗流程,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指导基层开展医疗工作;针对训练伤、皮肤病高发的特点,携带品种齐全、数量充足的相关药品。针对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应建立军地联防联控机制,及时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与流行趋势,做好防治的方案预案;野战医疗队配备康复专业医生,并配备疗效良好、便于携带,适合基层应用的康复理疗设备,加强对训练伤患者的康复治疗。

猜你喜欢
真菌性皮肤病医疗队
全方位护理干预应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中的分析
援非医疗队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运用中药对药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状浅析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鼻子里也会有真菌吗?
浅析地塞米松联合鼻窦内窥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派瑞松联用外耳道双氧水冲洗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