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2021-11-19 08:15赵斌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支模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摘  要:新型工艺和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克服了传统技术的限制,保障了工程质量、效益。以高支模技术为例,这一技术在我国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不断的发展中已然进入了成熟的技术研发和应用阶段。基于此,本文重点探析了建筑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对这一技术在工程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1)03-0000-00

1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概述

建筑工程领域的高支模技术具体针对的是高度和跨度分别超过8m、18m的模板或者为施工总荷载达到15kN/m2以上、集中线荷载在20kN/m2以上的模板,基于模板性质的特殊性,使得在工程结构施工的过程中,这部分荷载可以作为混凝土模板支撑体系,给施工作业提供安全保障[1]。随着当前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高层建筑已然成为了建筑结构的主要类型,高层化发展趋势下,为保障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模板安装质量、规格尺寸等都应该严格达到相应的施工标准,正是因为这一发展趋势,使得在工程领域的高支模技术应用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2高支模施工要求

2.1高支模方案设计、计算、评审、审批

在高支模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流程、要点都非常多,为促进高支模施工的规范化开展,工程现场包含了很多的工程要素,现场环境相对恶劣。如果要使得高支模技术的应用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施工企业在正式施工之前,应安排专业人员深入现场来开展相应的勘察和调研,出具勘察报告,在完整、准确的勘察报告基础上确定高支模施工方案。

如果高支模搭设时相应的参数无法与工程设计标准或者施工要求相一致,可能会增大模板工程中结构变形、混凝土漏浆等的发生概率,为有效避免这些问题,设计人员在高支模设计时,应通过建筑工程的结构分析和计算来获得高支模施工的各个参数[2]。比如,在模板承载力的计算方面,在已有相应信息的基础上,相应的工程人员应导入对应的公式,在静荷载和动荷载的总和基础上,与安全系数的乘积就是施工荷载数值,而在获得的荷载值以后,也就可以进一步得出高支模的承载力指标。当然,高支模承载力同样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工程人员应通过对混凝土浇筑速度、浇筑量、模板周转次数等的考察来做好模板承载力的优化。

高支模设计工作中因为涉及的工程指标和规范较多,设计人员同样需在对工程基本信息加以全面分析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对高支模的各个细节加以审查,以通过细节调整和优化来提升高支模的整体质量,使得高支模设计方案可以达到实用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标准。

2.2施工前期准备

2.2.1材料的准备、验收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而言,行业内对于高支模材料有着一定的要求,支模架杆件多选用的是48.3mm、3.5mm厚的3号钢管,在连接处理的过程中,工程人员可以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对比碗扣式或者扣件式的优缺点,保障连接处理的质量。如果在施工中面临的是扣件式支模架,针对其中的节点一般选用扣件连接的方式,在连接时的扣件拧紧扭力矩需控制在45~60N·m的范围内,且对接扣件开口尽量朝内或者朝上。顶托最好选用可调U形顶托,而梁板使用厚度为16mm的多层板来实现。在梁板支撑处理的过程中,次楞方木的截面积应在50mm×100mm以上[3]。总之,在前期的准备工作进行中,重点是要对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施工材料、参数等加以检验。

2.2.2工人的选择,方案的交底

针对采用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工程项目,在开展施工作业时,高支模施工是关键的施工环节,为达到最为理想的施工效果,在前期的施工准备中,工程企业应组织有关主体来对高支模施工图纸加以会审,通过会审来发现施工图纸中的不合理之处,及时制定对应的解决对策,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使得有关施工人员能够充分掌握高支模施工的相关技术要点和重难点,做好全面的技术交底。组织高支模施工领域的专家对专项方案加以全面审核,并做好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这些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2.3高支模安装

2.3.1立杆

高支模施工技术中的高支模安装尤为重要,首先,在立杆的安装作业中,包含的安装技术要点较多,工程人员应结合相应的施工规范,注意立杆安装各个技术要點的掌握。在立杆底部应设置厚度超过50mm的木垫板,且垫板连续长度应达到2跨甚至更多。扣件连接处理时,顶层顶部采用的是搭接处理方式,而其他接头位置均利用的是对接连接。对于相邻两个立柱的对接接头处理,严禁将其置于同一步中,且不同步的两个相邻接头在竖直方向上错开距离应达到500mm以上,接头中心与主节点同样有着一定的距离限制,二者之间的距离需在步距的1/3以内[4]。立杆上部顶托螺杆伸出钢管的长度也存在一定的限制,且伸出长度最好保持在300mm以内,而下部底座螺杆外露钢管应在200mm以内。

2.3.2水平杆

水平杆的安装施工作业中,需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点:架体应进行纵、横向扫地杆和水平杆的设置,且设置时应遵循连续性要求;扣件连接处理的过程中,纵向扫地杆需使用直角扣件做好加固处理,使得其能够固定在对应的立杆上,而横向扫地杆同样应利用直角扣件固定,使得其可以固定于紧靠纵向扫地杆下的立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距离设置应严格根据相应的施工标准来进行,在相应的施工标准下加以平均分配,保持步距的合理性。

2.3.3剪刀撑

为提高高支模结构的稳定性,在高支模架的四周位置上,能够从下到上来设置对应的竖向连续剪刀撑,中间每间隔4.5m在纵横向加设竖向连续剪刀撑,保持其宽度为6m。在梁下第一步水平杆、扫地杆位置处分别进行水平剪刀撑的布设,针对较高的支模架,应沿着竖向方向每间隔4.5m的距离来加设水平剪刀撑,而竖向剪刀撑杆件底端和地面应顶紧,保持二者之间呈45°~60°的夹角[5]。在剪刀撑斜杆和立杆或者水平杆的每个相交位置处,都应该利用旋转扣件来做好固定处理。大梁支撑两侧同样应进行竖向连续剪刀撑的布设。

2.3.4外连加固设置

高支模施工下的外连加固设置同样是为了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通过高支模架的水平拉杆通过双管箍柱的方式在与楼地面距离1m、梁下1m、中间每间隔2m的位置处做好加固处理,固定处理时主要将支模架与邻近的框柱使用直角扣件来做好加固处理。水平拉杆的端部应与柱、墙板等结构构件达到抱紧顶牢的处理效果,整个高支模体系中的各个支撑架均应该做好相应的连接处理,以提升结构的整体性。

2.4高支模验收

对建筑工程项目而言,高支模体系的构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良好的支撑效果,对相应施工环节的施工作业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因此,正是因为高支模在建筑结构施工中的突出作用,有关人员应对工程质量做好全面驗收,注重高支模施工各个细节的把控,使得高支模结构体系中的各个结构构成要素之间可以保持良好的连接。高支模验收应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且应结合整个工程进度来做好相应的高支模施工调整,以使得高支模施工可以与整个工程进度保持一致。通常情况下,承重物件重量应在搭设总物件量的1/3左右,有关工程人员应做好承重物件的质量检查和记录,在物件质量全部达到了相应的标准以后才可将高支模投入使用。对于高支模的质量验收工作,应由工程管理部门和监理部门同时开展,在质量完全合格后才可进入下一环节的施工作业。

2.5混凝土施工

高支模施工中的混凝土作业,重点需进行时间的把控,且要对混凝土施工的相关流程加以优化。正式的混凝土施工作业开始以前,工程人员应保障高支模各个作业点的安全性,参与到此项施工作业中的技术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能够向有关部门和人员做好混凝土浇筑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高支模技术下的混凝土浇筑作业环节,因为可能会面临不同的施工环境,为保障良好的施工效果,工程人员应结合工程现场的环境条件来制定更为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做好施工方案中各个细节的审核。混凝土浇筑作业中,针对梁板和墙柱的浇筑作业,应遵循独立性、分层性的浇筑施工原则,在墙柱混凝土的强度达到70%以后方可进行梁板混凝土的浇筑。浇筑施工时应进行施工顺序的科学把控,在上层混凝土凝结以后再进入下层混凝土浇筑施工。

2.6高支模拆除

拆除是高支模施工的最终环节,在此项工作进行中,工程人员同样应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来拆除,针对跨度不同的高支模,其在拆除环节所采用的拆除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果面临的是超过8m跨度的高支模结构,只有当混凝土强度达到95%以后才可进入拆除环节,但如果高支模跨度在8m以内,则需要强度在73%的情况下拆除。拆除环节需注意的技术要点相对较多,在一定的施工时间段内,工程企业应安排专人负责混凝土的强度检验,在检验时获得的混凝土强度指标合格以后,就可开展下一环节的施工作业,但如果强度指标不合格,则需要再过一段时间重新进行强度检验。总之,高支模拆除应根据浇筑、拆除的先后顺序来开展,首先进行主梁和侧梁模板的拆除,最后再进行主模板的拆除。

3结语

现阶段,在工程项目实施中,高支模技术已然成为应用广泛的一项技术,在这一技术下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更有保障。但因为高支模施工中涉及了很多的技术要点,为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发挥高支模体系的作用,施工人员应根据高支模施工的各个技术要点和规范,全面提升高支模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旸瑛.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J].居舍,2020(25):49-50+68.

[2]张晓峰.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中对安全和质量的有效把控[J].建材与装饰,2020(5):137-138.

[3]张洪伟.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J].中国标准化,2019(16):23-24.

[4]石志峰.关于房建土建工程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运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6):150-151.

[5]李林宇.房建土建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9,9(1):180-181.

收稿日期:2021-02-05

作者简介:赵斌(1977—),男,上海人,本科, 研究方向:建筑施工技术。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in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 our country overcomes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technology and guarantees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project.Take high mol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technology has been used more and more in engineering projects in our country, and has entered a matur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stage i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key points of high-formwork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technology in the engineering field.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high formwork;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高支模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高大模板支架体系的设计及施工注意事项
大跨度超高截面挂板框架梁高支模施工技术
刍议土建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
桥梁工程施工中高支模技术的应用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