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嫌犯追“踪”记

2021-11-20 07:37吴仪吕弋刘睿
大学化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城管生化肝癌

吴仪 ,吕弋 ,刘睿 ,*

1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成都 610064

2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成都 610064

原发性肝癌(主要指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人数高达全球55%,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近年来,我国的肝癌诊疗技术不断进步,但患者总体5年净生存率仅由2000-2004年间的11.7%提高到2010-2014年间的14.1%,未见显著提高。不过,接受根治性治疗的早期肝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可高达69.0%-89.2%,手术切除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56.9%,说明在肝癌早期的治疗效果远好于中晚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肝癌总体生存率的最关键的环节[2]。

为了提高HCC早期检出率,最新版《原发性肝癌的分层筛查与监测指南》[2](以下简称《指南》)明确划分出一批“HCC高危人群”,对其提出了详细的定期诊断方案。“高危人群”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过度饮酒、慢性病毒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有肝癌家族史的人[1,2],符合其中任一条件均应配合《指南》要求进行定期肝癌早期筛查。

《指南》中指出,肝癌早期筛查包括肝脏超声检查(US)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如果均有癌症风险,须根据结节大小与动态增强MRI、动态增强CT等影像学资料进行进一步诊断。上述各项检测究竟有怎样的原理和作用呢?怎样的检测顺序更加合理?且听咱们“人体城”的城管讲一段惊险的故事……

1 US城管觉得不对劲

US (Ultrasonic Testing,也写作UT),全名肝脏超声检查,在这座人体城的肝脏社区担任城管已经很久了。自从城市在一次“肝功五项”检查中意外地查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他便每6个月巡查一次这里。只见他左手一把超声波警棍,右手一支带探头的探测器,连续用超声波扫描着社区的某一断面,用探头捕捉超声波回声的延迟信号,在实时“波-电-数字信号”成像屏里监测社区的犯罪风向(图1)。他果断、敏捷又不会破坏社区秩序,是肝脏社区名副其实的名牌城管。

可上一次社区检查结束后,US城管便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他发现监控摄像头捕捉到一个直径1.7 cm的陌生黑色影像,像是一个小个头的软组织肿块的剖面。“出现了肝脏结节可不得了,这可能是肝癌杀人狂出现的标志呀!”US城管丝毫不敢怠慢,却又不敢随便上报给检测局的警官——要知道请来病理活检警官可得花一笔不小的费用,要是到头来那是个良民肿块,岂不是闹了个大笑话!思来想去,趁着黑影暂时还没发生转移,US城管决定先请自己的老朋友“血生化”侦探来探探底,如果那个黑影是肝癌杀人狂,再上报给检测局的大人物们。

正在US城管焦头烂额地等待结果时,血生化侦探一脸愁容地进了门。

2 血生化侦探拿不定主意

要说这位血生化侦探,他可是在各个领域均有涉足的老字号侦探,获得了全城认证的“广谱”勋章。这得归功于他独特的查证工具:血生化分析仪。这是一台大块头的仪器,能运用光电比色原理,根据有色反应物溶液的浓度与其透光率的关系,在微量体液中测量特定化学成分的含量,帮助血生化侦探收集血清中的各种证据,如肌酐、尿素氮、胆固醇等,用于推断人体城是否处于亚健康状态。

不过,US城管私底下总管他叫“AFP”侦探,因为他们俩的主要合作范围离不开肝脏,而血清甲胎蛋白(AFP)是原发性肝癌敏感的血清学标志物。作为能够增强和抑制细胞生长的双向调节因子,AFP不仅能结合大量参与信息传递的配体,还能调控B细胞和T细胞的免疫反应强度,抑制其对肿瘤的攻击。根据日本的肝癌追踪侦探的研究笔记显示,AFP在原发性肝癌的检测中敏感性(准确锁定犯人)为79%,特异性(避免误伤良民)为78%[3],是优秀的血清学标志物。

对于这类明确的搜查目标,血生化侦探还有更具针对性的工具——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试剂盒,用“双抗体夹心法”的秘密方法考证单个嫌疑对象[4]。试剂盒中有一块聚苯乙烯的微量反应板,每一个反应孔都固定了一种或两种AFP抗体。血生化侦探会向反应孔中依次加入稀释后的血清样品,培育一小时左右,利用抗原-抗体间的特异性反应捕捉血清中的AFP抗原线索;再加入使用酶标记过的抗体。这些抗体与被抓住的抗体连接,在反应板表面形成(反应板-)AFP抗体-样品中AFP-溶液中酶标AFP抗体的“三明治”夹心结构(图2),在不同浓度的AFP线索中呈现正相关的酶的强度。因为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精度极高,故免疫分析及其衍生方法至今仍是搜索血清疾病标志物的优秀途径。不过最后依然离不开侦探先生的血生化分析仪,标记酶在可见光条件下便可呈现灵敏的吸收曲线,使用吸光率间接表示AFP的含量。

图2 AFP的酶标双夹心检测

不过,AFP并不是唯一的血清肝癌标志物。维生素K缺乏症或拮抗剂II诱导的蛋白质(DCP或PIVKA-II)和AFP的岩藻糖基化变异体AFP-L3 (慢性肝癌患者检测标志物应更替为AFP-L1)也是血生化侦探的搜索对象。无论是使用血生化分析仪还是使用改进后的双抗体夹心法,血生化侦探都能联合三个标志物含量判断患病几率,进一步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血生化侦探把记录本摊在工作桌上,用笔尖在几个被加粗的数据上圈圈点点。US城管马上紧张地凑上前来看,发现AFP的浓度果然上升了。“我发现肝脏社区水源中的平均社区AFP密度已达到460 μg·L−1,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只要AFP ≥ 400 μg·L−1[2]存在肝癌的可能性便大大提升。”血生化侦探小声说。

“咱们合作这么久了,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呐!能不能确定肝脏社区有肝癌出没呢?”US城管小心地问。

“不能。”血生化侦探沉下声音,“AFP检测在小肝癌(直径≤ 2 cm)中的敏感性较低, 而且原发性肝癌和慢性肝病的患者血清AFP水平重叠很常见[5],这不过是增大了肝癌杀人狂出没的嫌疑罢了。来自美国的肝癌搜查官网也表示,AFP检测对乙肝(HBV)患者肝癌诊断最敏感,而对肝硬化患者的肝癌诊断就效果平平,因此被不能作为确诊的决定性方法[6]。更何况作为联合检测的AFP-L3、DCP这些数据都没有明显提升。为了进一步确定有无肝癌杀人犯的出没,还需要更充分的证据才行。对此我感到十分抱歉,是我能力不足,不能直接给出结论。”

听闻血生化侦探的报道,US城管声音一下子变得无力起来:“没事……至少疾病存在的可能性增大了。我赶紧去通知其他侦探朋友加快进度……”

通知到另外两位“大神”之后,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就在US城管面露难色时,CT侦探拿着报告走了进来。

3 CT侦探补充证据

US城管忽地又燃烧起希望,因为CT侦探是肝癌搜查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之一,年轻有为,这下肯定有更确切的结论了。

CT侦探一进门便自带闪光特效,仔细一看,是他的防护大衣闪烁着若隐若现的蓝色荧光,上面用小颗粒碘结晶镶成一个诺大的“X”字母,特别惹人注目。

也不怪CT侦探骄傲,增强CT是目前临床检测肝癌标志物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这CT侦探和US城管的成像结果看起来很像,其实大相径庭,因为他的工具由超声波升级成了X线束,具有一定放射性,从而衍生出了完全不同的搜索方法。CT侦探全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会根据X光在人体城不同深度衰减程度进行模拟运算,在连续平面成像(被US城管吐槽为“切面包”)后依据成像的深度前后拼合,对人体城具有一定厚度的部位进行三维扫面成像。听说为了应对搜索制造肿瘤的疑难嫌犯,他还开发了“动态增强CT”技术,向人体城的运输(血液循环)系统注入含放射性I的造影剂,根据全城放射性聚集程度分析血液流向与供血量等信息[7]。因为癌细胞杀人犯会在组织中造成混乱,大量繁殖形成丰富的动脉血管,使得肿瘤内部及周边供血量远超正常量,所以动态增强CT能有效地突出异常部位。

“CT啊,我一直想问,你在人体城使用具有辐射的X光,还放出放射性元素标志,不会对城市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吗?” US城管不服气地说。

CT侦探耸耸肩:“放射造影又不是化疗,理论上不会造成太大伤害。根据《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成年人诊断参考水平》(表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成年患者常见CT检查项目的辐射剂量和诊断标准都有严格的控制。

表1 成年患者常见CT检查项目的辐射剂量和诊断参考水平[8]

“在医学上,我们通常用单位mSv来衡量辐射危害性,它与反应辐射总剂量的单位mGy有线性关系:mSv = mGy ×k,其中k为辐射剂量转换系数。对于成人,胸腔检测中k= 0.014,腹部检查中k=0.015,可以据此推算辐射危害性。一次正常的腹腔增强CT扫描大约13 mSv,并没有超过我国放射防护标准的个人医学检查辐射年剂量上限20 mSv[8]。可以说,检查是否有早期肿瘤的风险当然更重要。”

“扫描结果如何呢?”血生化侦探也紧张地凑上前来。

“这……有点难说”,CT一副难得地碰了壁的样子,“我的主要调查对象是人体城的血液流动情况。这次成像尽管也产生了明显强化(局部血流密度明显增大),在肝脏社区的血管收费站处,血液的‘强进强出’现象也很典型,但肝癌病灶不够明显(即没有生成明显且密集的肿瘤小血管),动脉血血供也不丰富。这很可能是因为目前只处于单结节的小肝癌阶段,X光束穿过人体城时, 一些低能量单光子被光电吸收滤掉,产生线束硬化伪影[7],影响了我的判断。不过结块很小也正说明肝癌杀人犯可能没有大范围作恶,还处于早期犯罪水平。不得不说,能发现肝癌杀人犯潜在的可能,US啊US,你可算是立大功啦!”

“哪有、哪有,都该归功于这座城市的主人坚持聘请我定期检查的意识到位才对……”US城管一脸尴尬地笑着摆手,一边心里直嘀咕:最后一位侦探怎么这么慢,难道越搜查越精细过程越长?

4 MRI侦探锁定目标

“没错,我的成像工具要慢一点,因为我会针对不同部位和病变类型选择不同编程算法(序列),一一对应地进行梯度定位、射频发射、线圈接收、信号传输等步骤,使得成像处理繁琐;而且线圈的梯度使得人体城各部分信号频率略有差异,也需要机器处理:为了归一化不同位置(频率)的信号强度,我得先要进行傅立叶变换,同时限定信号采集的频率和长度,所以相较X光投影成像的时间更长……”

尽管US城管听得晕头转向,MRI侦探继续笑容满面地说道:“我的搜查方法和其他侦探不一样。我的全名叫磁共振成像,靠外加强电磁场引起磁性核共振,从而激发与产生信号。我能根据水分子中氢原子的核能级跃迁快慢(弛豫时间)来判定组织的化学环境[9](图3),并区分其在人体城的相对坐标。

图3 核磁共振氢谱原理

“因为氢原子核发出红外光谱的时间不同,不同时间信号高低不同,反映在成像中的明暗程度便不同。虽然我和CT一样是断层成像,同样通过检测血液流向与血供来判断人体城中器官内血管状况,从而搜查疾病;但比起他,我在软组织中结构成像可清晰多了,对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搜查效果都明显更好[1],还显著地在肝硬化患者的肝癌诊断中保有优势[2]!要是以后想追查那边的嫌犯,尽管我出场费高一点,还是推荐你来找我,还无辐射、无创……”

“打住打住!”US城管的笑容快要绷不住了,这MRI侦探也太热情了。没等US城管询问结果,他又向CT侦探冲了上去:“喂!老搭档!结果怎么样?”

“谁和你是……”CT侦探话没说完,报告就被扯了过去。

“确诊!”他发出充满自信的声音,“虽然在人流密集的动脉区明显强化很不均匀,显影直径只有1.7 cm,也只在一处出现结块——也难怪你不能确定,检测直径≤ 2 cm的小肝癌时我的成像精度更胜一筹[1]——但我可以更准确地分辨组织异常的水分布情况,证实你对这个社区新陈代谢紊乱的判断。咱俩的影像学诊断结合上血清学的AFP检测数据,基本可以确定,这里一定存在犯罪早期的肝癌杀人犯!可以考虑联系手术科特警切除了!”

“不行,手术的事大意不得。”血生化侦探突然开口,在这群聒噪的年轻人中一副稳重老道的样子,“还是上交检测局比较好,让行业‘金标准’穿刺活检警官来看一看。”

5 在检测局

4人火急火燎赶到检测局说明情况后,穿刺活检警官一脸郑重地转过身。

“你们能想到来找我很不错,但是这次的犯人不用我出手。”此话一出,4人都面露惊讶,穿刺活检警官继续说,“对影像学特征符合肝癌临床诊断标准的犯人,通常不需要在手术前进行以诊断为目的的肝病灶穿刺活检,以减少肝肿瘤播散风险[1]。虽然癌细胞在穿刺道的转移的概率比较小,手术前也必须进行病理检测,但接下来还需要医生们详细地拟定治疗方案,所以我认为先进行全面的医学治疗更好。

大伙儿面面相觑,乖乖听从长者的劝告。

“这次搜查同时符合:

(1) 肝癌高发人群;

(2) 例行超声及血清AFP检测异常;

(3) 发现肝内直径≤ 2 cm结节;

(4) 动态增强MRI、动态增强CT、超声造影或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增强MRI 4项检查中至少有2项显示肝癌典型特征[1]。

所以已经可诊断肝癌罪犯的存在了(图4)。更复杂的情况可以参照这张图进一步分诊。”

图4 肝癌高发人群专项体检示意图[1]

“不过,”他话锋一转,“很感谢你们为搜查肝癌杀人犯做出的努力。如果没有US和血生化作为前期大面积排查患者,CT检测和MRI成像辅助判定结果,是很难找出没有疾病基础、尚处于萌芽阶段的肿瘤的。肝癌杀人犯是我们最容易遇上的恶徒之一,只有具有防范意识,积极、定期搜查,才能及时发现病情,提高存活率。我希望你们把这个故事告诉更多的人,鼓励他们像这座人体城的主人一样定期专项体检,珍爱生命……”

6 US城管的工作笔记

回到办公室,US城管紧绷了一整天的神经才得以放松一下,举起笔记录今天不平凡的工作经历,准备整理一下各位侦探的检测方法,方便下次合作和联系(图5)。他脑海里不断回响起穿刺活检警官最后的肺腑之言,不由感叹侦探们医学检测与仪器分析技术的强大,能够利用不同原理、寻找不同证据,彼此弥补缺点,锁定同一个目标。“也正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人体城才能渡过这次健康危机。”US城管欣慰地看着笔记中每一个字,喃喃自语道,“城市的主人,我多希望你能看到这份笔记,听我讲讲今天的故事;我也希望你能提醒和自己一样的肝病人群定期检查,早日把肝癌杀人犯绳之以法;最重要的是,希望你通过我们的工作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积极就诊,听从医嘱,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们会一直守卫人体城的安全……”

图5 US城管的工作笔记

7 结语

听了“人体城”的此次“肝癌危机”,我们对肝癌高发人群的专项体检流程有了更详细的了解。自2010年以来,癌症便成为我国第一大死亡原因;与其他高致死率的消化道癌症及呼吸道癌症相比,肝癌因其前期症状不明显而具有更大的风险,未来患病人数可能呈上升趋势[10,11]。在5年净生存率并未明显增长的今天,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治疗效果的关键。从个人角度看,为了提升早期肝癌检出率,HCC高危人群应当按图4所示的要求定期专项体检、分阶段复诊,切勿讳疾忌医;非高危人群应当了解高危人群的标准,调整饮食与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院和社区的肝癌风险筛查。从集体角度看,医院和社区应做好慢性肝病与肝癌症状的科普,组织全民每年一度肝病筛查,及时向当地卫生局上报数据以便统计;同时也应当监督HCC高危人群与乙肝、丙肝病毒易感人群定期检查。

猜你喜欢
城管生化肝癌
城管执法的“民生温度”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城管递烟执法,无需批评却要检讨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在践行“三严三实”中提高城管水平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