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国之大者”,加快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

2021-11-20 23:38张学元
党的生活·青海 2021年11期
关键词:保护地青海湖生态旅游

张学元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是自然生态空间中最重要、最珍贵、最精华的组成部分,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展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启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新时代航程。2019年6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正式拉开了我国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序幕。

党中央、国务院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青海的生态好不好时刻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提出了“三个最大”的重大要求,强调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青海要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坚决整治生态领域突出问题,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要继续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政策支持,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要正确处理发展生态旅游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立足高原特有资源禀赋,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青海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深刻践行“三个最大”,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扛起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成为全国首个承担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的省份,制定了《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加快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设立,青海湖、昆仑山国家公园规划,完善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空间布局;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的原则,依托高原特有资源禀赋,全面开展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

一、青海湖国家公园设立,是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政治担当”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强调要搞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加强环青海湖地区生态保护。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专门看看青海湖”,强调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拓展。要落实好国家生态战略,总结三江源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守护好自然生态,保育好自然资源,维护好生物多样性。

青海湖是世界最大的高海拔低温湖泊、国际重要湿地、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是青藏高原上的代表性湖泊,是维护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和我国西北部大环境生态平衡的重要水体;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保障东部农业区安全的天然屏障;是高原生物基因库,国际候鸟迁徙通道重要节点,是高原特有物种青海湖裸鲤、普氏原羚的唯一栖息地。

设立青海湖国家公园,是青海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好、生态资源保护好、国家生态战略落实好、国家公园建设好的政治担当,是彰显青海湖“大、美、净、好”的品质价值,心怀“国之大者”,为“第三极”保护、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青海样板的政治自觉。

1、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是青海省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区的首要任务之一。青海湖流域是随地理环境水平、垂直分异分布的完整的、典型的荒漠生态系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灌丛生态系统、高原河流及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祁连山系向湟水流域过渡地区最具国家代表性的、完整的生态系统;独立完整的水循环和鱼鸟共生生态链,独特的自然景观、自然遗迹,多民族文化交融及尊重自然、崇拜圣湖的历史文化价值,具有极高的文化与自然双重保护价值,是研究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试点区域。

2、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打造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用“命脉”把人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连在一起,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一体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注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在2017年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重点实施青藏高原、祁连山脉等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区域的生态修复工程;2016年、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视察时强调要加强环青海湖地区生态保护、不断巩固拓展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

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因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畜压力不断增加,青海湖流域湖泊萎缩、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该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二十年,青海省坚持生命共同体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原则,加快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使青海湖这颗“高原明珠”愈发“大、美、凈、好”,努力打造成为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

3、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是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先行区,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系统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青海湖作为“大美青海”的主名片,是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窗口,也是青海省生态保护的主阵地,青海有机畜牧业和生态旅游体验最精华的区域。加快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维持好青海湖流域自然循环的生态平衡,展示青海湖全国乃至全球最美湖泊形象,挖掘青海湖流域生态资源优势,增加生态产品供给,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指示精神,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先行区的必然要求。

4、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青海省立足高原特殊生态地位与欠发达省情,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创新生态文明保护与发展新模式,提出生态立省和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战略,大力推进高原特色生态旅游业发展,将发展高原生态旅游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青海湖是“高原明珠”、世界上弥足珍贵的高原湖泊,是青海省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全省的旅游中心、辐射周边的示范区,也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佳实践地之一。加快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开展生态旅游、生态研学、科学考察、科普教育、运动探险等深度生态体验与自然教育活动,立体式展现青海湖的自然、生态、人文、和谐和发展之美,提升“大美青海”旅游品牌,展示“大美净好”名片,使青海湖流域发展成为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与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的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中的核心品牌。

二、以目标为导向,提前谋划,稳步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

稳步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是青海省牢记习总书记对青海的重大嘱托,按照《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精神,以实践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以三江、一湖、两山为重点,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总结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空间布局的重大举措。为稳步推进建设青海湖国家公园,需要以目标为导向,规划先行,探索特色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共有的国家公园模式。

1、规划先行,系统开展青海湖国家公园设立前期研究。按照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目标和“大、美、净、好”的要求,根据《青海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青海湖工作方案》相关部署,青海省林草局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已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青海湖国家公园设立方案》《青海湖国家公园符合性认定报告》《青海湖国家公园设立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多项规划,打牢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前期准备。根据青海湖国家公园的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需求完成管控分区划定。

2、提前谋划,加快标准体系、法律法规完善。在总结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基础上,提前谋划青海湖国家公园设立准备,现正开展青海湖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体验、基础设施建设、科研监测、社区共建等专项规划编制,开展青海湖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体系规划、特许经营、生态管护岗位设置方案、青海湖自然保护地标准体系建设等,开展青海湖国家公园立法研究,完善法律法规,开展青海湖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平台,提前完成青海湖国家公园设立多项前期工作。

3、以目标为导向,继续加大青海湖国家公园科学研究。以目标为导向,加大生态价值转换、生态补偿与特许经营、草原保护与利用研究。一是开展青海湖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研究与绿色发展规划。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道路。二是深入研究青海湖国家公园生态补偿与特许经营,编制青海湖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方案。合理解决青海湖国家公园与周边社区、居民的问题,解决退牧为旅游业发展腾退空间,解决生态保护下园区内社区生态补偿的问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区,解决人地关系矛盾,助推生态产业发展,实现兴民富民。

4、继续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实现绿水青山出颜值。按照“精准识别、区域统筹,创新引领、系统修复”的框架体系,以全面提升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质量、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为目标,以水源涵养为核心,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为主线,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强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

5、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野生动物生态廊道与重要鸟类迁飞通道建设。建好青海湖国家公园,需要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开展普氏原羚、裸鲤、黑颈鹤等青海湖珍稀野生动物及重要栖息地和植物狀况调查、监测与评估,修复栖息地和繁殖地,在调查评估物种分布区及种群扩散趋势的基础上,对普氏原羚的栖息地全面评估,建设必要的生态廊道,改善栖息地碎片化、孤岛化、种群交流通道阻断的状况,提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

(作者单位:青海省林草局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管理局)

猜你喜欢
保护地青海湖生态旅游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青海行
黄山区自然保护地建设与发展刍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启动
资讯
踏浪青海湖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