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诗词单元教学探析

2021-11-20 23:41张玉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单元教学高中语文

张玉虎

摘 要 古典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对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有独特的教学价值。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尝试以单元为单位,将微观切入和宏观把握相结合,引领学生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对文本进行准确的理解和鉴赏品味,以此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关键词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典诗词;单元教学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安排了八首经典诗词,这些作品,时代与体式不同,手法和情感各异。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每一首诗词,并结合各自的特色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如《短歌行》的因声求气,《归园田居》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典故运用等,从不同角度设计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最后再加以整合,取得了较好的单元教学效果。下面是《声声慢》这一首诗词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反复诵读,因声求气,学会在吟诵中体会诗歌的情感。

“因声求气”是指通过阅读诗词,随诗文节奏的变化来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因声求气”之说古已有之,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是这种说法的代表,而且指出了诵读这种具体的做法。“烂熟后,我之神气即古人之神气,古人之音节都在我喉吻间。”这些观点,特别是在已经失去了古代语言氛围的今天,更显得重要,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诵读的氛围,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形成语感,达到和古人情感契合的境界。

在这种观念的引领下,笔者设计了以诵读为引领的导入方式,带领全班同学在诵读中体会,在诵读中深入,既复习了旧课,又营造了诵读的氛围。

1.全班同学共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然后师生回忆总结本词的情感——忧愤与旷达。

2.挑选一名同学有感情地诵读《短歌行》,并总结本诗的情感——渴望招贤纳才、建功立业。

3.导入新课:李清照的《声声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二、(大致翻译,披文入情)结合注释,利用平时对文言知识的积累,以析古文之法阅读,力争大致翻译,披文入情,初步理解古典诗词的情感方向。

古典诗词,顾名思义首先是“古文”,里面必然会涉及到诸如一词多义、特殊词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如果对这些词句不理解,就难以把握词句背后的情感与观点。例如2020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就选择了唐朝诗人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一诗。

这首奉和诗中有很多文言色彩很浓的地方,例如“奉和”(做诗词与友人相唱和)、“抱疾”(生病,本诗中可从后文“重瞳健”得知,皮日休患的是眼疾)、“见”(见字用法,用来指说话人自己,指称性副词,表示对方对自己怎么样)、“次韵”(是一个汉语词汇,旧时指按照别人所赠之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期”(约定)、“因”(趁)、“宽使织”(即“使织宽”,意为能使笼子织的更宽阔。诗人远离官场,身心自由,所以把自己比作“栖野之鹤”,因此能把束缚自己的笼子织得更广阔。实指自己未在朝为官,因此不受某些束缚,能自由自在),只有准确理解这些文言词句,对诗歌进行大致翻译,才能进行接下来的鉴赏。

本节课中,在鉴赏开始之前,笔者首先设计了翻译古诗词的环节,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先理解再鉴赏,只有披文才能入情,要求每一位同学平时充分利用注释和平時的文言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这首诗词进行大致翻译。翻译结果如下:

四处寻找,四下无人,冷清一片,凄凉惨淡让我倍感悲愁哀伤。虽然还是秋季,但是天气忽暖忽冷,变化无常,真让人无法安睡。无奈之下,端起酒杯,可是这两三杯淡酒怎么能挡得住黄昏渐紧的秋风啊!正伤心时,忽闻几声凄厉的雁鸣,那正是当年随我一起南渡的孤鸿。

西风过后,菊花凋零,堆满了地面,我当年最爱的菊花,如今哪还有心思采摘?唉,这日子真得难熬,一个人独自守在窗前,怎样才能挨到天黑!突然间,又下起了一阵秋雨,这绵绵不断冷雨打在如扇的梧桐叶上,淅淅沥沥,更添忧伤,这光景,一个“愁”字如何能概括得尽呢?

其实,翻译的过程也是锤炼语言和欣赏的过程,翻译过后,学生的诵读更加自信,欣赏的方向也更加明确了。

三、(比较阅读,感受基调)在翻译之后,初步激发起学生诵读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诵读的形式感受诗词的语言节奏和情感基调。

1.全体同学背诵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体会并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其感情基调——快乐、自在。

2.全班女同学共同背诵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体会并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其感情基调——慵懒、闲愁。

3.同是李清照的诗词,这首《声声慢》和这两首词的情感基调完全不同,请大家阅读品味一下。

这个环节中注意调动不同的阅读形式,如个读、齐读、默读、朗读等,反复阅读,师生共同品味,总结出本词的感情基调——伤感、哀愁。

三、(知人论世,体悟情感)关注注释(作者),知人论世,初步把握诗人的情感方向。

诗言志,“言为心声”,每一首诗歌都是诗人在特定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诗人所处的时代,个人的特殊经历,甚至诗人对某个问题或者时代的看法等等,都会在其诗歌中有或直接或间接的反映,了解了这些,就可以在鉴赏之前初步定下感情基调。这首《声声慢》是李清照在遭遇国破家亡一系列的磨难之后,晚年凄苦生活的真实写照,对李清照生平经历和这首词写作背景的介绍,就非常有助于学生对本词情感的领悟。

教师提问:同为李清照,后两首词又同是写愁,为什么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呢?

1.学生简单介绍李清照其人,教师适当补充(婉约派代表人物);

2.词人的生平经历,重点介绍这三首词写作的大致时期:

《如梦令》:少女时期,家境优越,父母开明,生活自由快乐;

《醉花阴》:新婚之后,门当户对,情投意合,常有离别,闲愁别恨;

《声声慢》:北宋灭亡,国破家亡,被迫南渡,茕茕孑立,人间惨剧。

在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和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之后,再次思考本词所抒发的情感,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的所见所闻,抒发了国破家亡沦落他乡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情感。

3.师生在充分体会了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再读这首词,就更容易把握诵读的旋律了。

四、(鉴赏技巧,审美提升)思考手法,鉴赏技巧,让技巧引领自己进入诗歌的情感世界。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不同于其他的文学样式,诗歌的语言具有音乐性、凝练性和跳跃性。诗人要在不长的篇幅里抒发浓烈的情感,必须借助于各种各样的表达技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结合不同诗歌积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技巧,引导学生从“诗”的角度去发现和品味这些技巧的审美效果。如《短歌行》中的比喻和用典,《归园田居》中的白描,《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对比和象征等,另外还有诸如视听结合、虚实结合和以动衬静等,都要提醒学生注意积累和品味。

本节课的第四个环节,笔者设计了师生共同鉴赏理解诗词的表达技巧的内容。就表达技巧而言,《声声慢》还是有很多东西值得挖掘的,但是鉴于课堂时间问题,笔者重点选择了抒情方式和炼字这两点,带领学生进行欣赏品味,具体做法如下。

教师引导提示:“愁”是一种抽象的、可意会但难以言传的东西,但我们却能够深切体会到词人的那种浓到化不开的愁情,词人是如何把这种情感传达出来的呢?

要求同学们一边再次诵读,一边感受体会。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如“凄凄惨惨戚戚”“正伤心”“怎一个愁字了得”等,坦率真挚,朴素诚恳;

2.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瑟瑟的秋风,南飞的征鸿,憔悴的黄花,飘零的梧桐,沥沥的秋雨……所有这些景物都极力渲染了词人满腹的愁情,凄冷而又哀婉。

3.巧用叠词,极富表现力:让学生举出一些流行歌曲中的运用叠词的例子,体会其抒情和音韵效果,再结合本词来进一步体会。

叠词的运用可以增强诗句的韵律和节奏感,同时更加强化了词人遭受不幸之后的精神状态、生活处境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4.师生共同诵读《声声慢》,再次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体会词人无人言说难以排遣的幽愁。

五、(随堂训练,巩固渗透)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要让学生把当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融入和转化,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作业设计。在本节课最后,笔者精心设计了一道以李清照为话题的句子补写题,目的在于加深对李清照的了解和锤炼学生的语言。

多媒体展示,完成训练:根据《声声慢》的文意,揣摩下面划线的句子,以“我喜欢”为开头,以李清照为描写对象,再拟写句子。

常在书山中漫步,我收获很多,我热爱那些如珠玑般的文字,也喜欢那些独具风骨的文人:我喜欢           ;我喜欢豪迈又不失沉郁的陆游,虽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

答案示例:(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常是“怎一个愁字了得”,但也有高歌“不肯过江东”的豪情。

六、课堂小结:古典诗词鉴赏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活动,需要我们像理解文言文那样先理解诗词的字面含义,然后再知人论世,借助诗人所运用的技巧,反复诵读涵咏,披文入情,因像入境,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从而提高我们的理解水平和鉴赏没得能力。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声声慢》;

2.优秀的古典诗词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的独特的艺术匠心,请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教后反思:

古典诗词浩如烟海,作家灿若群星,流派异彩纷呈,吟咏鉴赏古典诗词,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典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学品位和对美的鉴赏能力,因此,高考将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设定为必考内容。但是,由于不少同学平时不注意积累,古典诗词的阅读量少,或者只是泛泛而读,而且高考命题人又会不断变换命题的形式和角度,使考生感觉把握起来难度较大,在考场上对古诗词鉴赏题无从下手,导致学生失分严重。

这种问题的产生,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考生在平时阅读诗歌的时候,只是停留在对诗歌意思的字面理解,不知道或者不重视从鉴赏的角度阅读和品味,是一种浅层次而且不系统的阅读。本人根据长期高中一线教学和多年高考备考的经验,认为古典诗词是“古+诗”,理解和鉴赏时要同时把它看成是古文和诗词,教师指导要到位,学生领会要用心,以析古文之法析之,以吟诗词之韵吟之,既重视对形式的把握,也重视对内涵的领悟。这个工作不能等到高三才开始,必须从高一就要重视,将篇章教学和单元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读和写、讲解和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古典诗词虽然博大精深,但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坚持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引领,注重学生的宏观总体把握,同时注重选准角度抓好篇章教学,将整体教学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具体的文章教学实践中,有效结合,相得益彰,以读促写,就能真正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不仅能在将来高考的考场上游刃有余,而且还一定能够体会到品味美和鉴赏美的乐趣。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一改过去语文教学重篇章不重单元,重词句不重整体的弊端,立足于不同文体,更加强调文体特色和宏观把握,注重提升学生的鉴赏与评价能力,要求学生能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价值判断与审美取向进行全方位的体悟。古典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兼具古文和诗词的雙重特点,对它的鉴赏评价,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素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将篇章和单元、微观和宏观有效结合,加强对“读文”的训练,在“读懂”上多想办法,多下功夫,真正提高学生在特殊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通联:安徽灵璧中学]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单元教学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运用分析、比较策略设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
初中语文单元教学现状与对策初探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学讲方式”在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