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生活情景的初中数学课堂探析

2021-11-20 02:58吴宏云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数学知识

摘要:数学知识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发现和总结的科学理论,所以教师想“活”教数学,不妨引入生活元素创建活力课堂.如基于生活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之的密切关系;活用生活材料,化抽象理论为具体可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了解其应有价值;借助与生活有关的数学故事,帮助学生“追究”数学知识的本源.

关键词:融入生活;生活情境;数学知识;数学起源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9-0022-02

理论知识与客观实践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初中数学教育课堂的基本教学结构.要展现数学课程的文化引导价值,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增长数学技能,教师应主动尝试在教学活动中寻找承载数学知识的载体,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数学思维、数学表达能力的同步训练.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思考如何结合生活材料构建活力四射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

一、创设生活情境,基于生活提出问题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课程、学生数学技能的发展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能够将生活化元素导入到数学课堂当中,对学生进行思想上、情感上的再教育,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与教学理论的抵触情绪也会大幅度降低.但结合当前的教学活动来看,数学教学仅仅局限于数学课堂之内,学生缺乏应用数学理论、表达数学情感的必要环境,当教师提出新的问题时,学生很难依靠客观生活给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数学理论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脱节,让学生的数学技能并不能在生活中得到检验.因此,教师可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数学教育活动,将所传输的数学知识重新引入到数学课堂当中,对学生进行能力、情感上的教育,使其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在实践中提升数学技能.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的教学为例,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创造对应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可用的数学素材.在教学环节中,教师针对周围的教学材料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被应用在哪些活动当中?结合生活经验,学生会主动在周围环境中搜寻材料,并针对相关问题给出答案:汽车的车轮是圆形,教室里的黑板、桌子是长方形,大桥与支撑大桥的钢架共同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在学生进行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有关材料的图片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对不同图形的特点进行分析.在生活情境的带动下,学生能够在生活经验中提取可用的数学知识,对于相关理论的学习与应用将变得更为灵活.

二、活用生活材料,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工作的展开大多依赖于教材,当学生与教师同时进入到数学课堂中之后,可用的教育资源比较有限,学生无法结合既有的材料探索数学知识.在全新的教育格局下,教师应注重生活常识与数学教学之间的联系,依靠生活材料增强学生的数学表达欲望.结合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来看,大部分教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保存着一定的联系,部分教学问题需要实际材料的映衬才能展现出来.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尝试利用生活材料优化数学教育,为学生创造抒发灵感的机会.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的相关教学为例,教师可结合课后数学活动《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开展教学实验.教师在教学环节准备一个盛满水的容器,在容器上打开一个小口,在向容器中注水的同时用小口不断排水,并给出有关数据:小口中每分钟流失的水是容器中水的总量的三分之一,加入的水占容器总量的五分之一,是否能够将水完全排空,如果能则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达成目标?在学生对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等概念首先进入到学生的脑海,学生会从两个数字的大小进行思考,并渴望得到相关运算方法.此时,教师可针对学生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发起交流活动,对“分式”及“分式的运算”两大概念进行讲解.在学生分析相关问题的过程中,其会将数学知识与“瓶子排水”问题结合起来,思考方式将变得更为具体.

三、应用数学知识,依靠科学解决问题

大部分教师仅注重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环节所发挥的理论教育价值,忽视了数学概念对于现实生活所产生的数学影响.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积累水平,还能够在相关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造积累经验、应用技能的机会.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应该将所传授的数学知识引入到生活当中,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对应的生活问题,使学生深入了解数学教育理念的应用价值.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一次函数》的教学为例,在这一章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针对一次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的图像发起教学活动,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教师需要从认知、积累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启发.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针对教学知识提出问题:小汽车行驶速度是50km/h,请问如何表示小汽车在x小时之后的行驶总路程?这是对正比例函数的应用.在学生给出答案之后,教师提出新的思考问题:弹簧的原长度为a,总长度记为y,每悬挂一公斤的重物弹簧伸长1cm,请问,弹簧的长度应该如何表示?这是对一次函数的应用.在教师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发进行练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生活独立展出数学问题,对一次函数加以应用.在日常的观察活动中,初中生已经对一些数学现象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记忆,在教师的要求下,其会主动尝试将教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应用数学概念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

四、探究数学起源,培养学生数学情感

丰富多彩的数学故事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数学教育的发展.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尝试将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故事、数学名言引入到课堂当中,使趣味性材料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表达数学情感、锻炼数学思维的机会.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圆》的教学为例,在针对学生的数学积累水平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尝试提出趣味数学活动,依靠数学故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这一环节的教学工作中,学生已经在日常积累环节掌握了与“圆”相关的数学知识,教师可结合数学问题、数学故事进行教学.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的图形并提出问题:如何在利用硬纸板、剪刀和直尺的相互配合制作一个圆?在没有接触到有关数学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对制作圆的方法做出一个明确的回答.在全新的教学要求下,教师可将刘徽的“割圆法”引入到数学课堂当中,论:在数千年前,一位中国数学家利用不断分割多边形的方式制作了一个圆形,并提出了“割圆法”的概念.数学故事的导入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数学表达兴趣.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相关材料发起实践探索活动,对圆的制作方法、圆的特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入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相较于单调的教学材料,将数学故事将文化情感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更能够被学生快速接受,教师应尝试发挥数学故事中生活实例的引导价值,引导学生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更为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念.

总之,数学教育活动应该向着实用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要全面展现数学教育的思想教育价值、技能教育价值,教师应主动尝试将数学教育活动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對学生进行思想上、技能上、情感上的多元教育,在解读数学技能的同时,以文化教育理论为核心,创造性的应用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开放的表达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志强.“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中学数学,2020(12):94-95.

[2]周金华.生活化教学与数学抽象关系初探——基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0(17):71-72.

[3]王倩.让数学与生活同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7):34.

[责任编辑:李璟]

作者简介:吴宏云(1974.11-),女,江苏省南通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方面教学策略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奇思妙想”有奖数学知识竞赛
第七届播睿智杯“奇思妙想”有奖数学知识竞赛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