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微走班”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2021-11-20 02:58连曙强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初中数学

摘要:走班制、分层式教育是我国目前热度较高的教学方式,走班制、分层式教学模式是将水平不同的同学分开来教育,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教师们的教学,还有助于学生们学习进度的提高.数学对于许多初中生来说都是比较难学的科目,对教师们来说也是教学效率较低的科目,为解决此类问题,本文探讨我校初中数学“微走班”教学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走班;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9-0026-02

在初中,数学是重、难科目之一,许多学生抱怨数学花费精力大而收获小.数学知识涉及范围广、难度大,导致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学习效率地下.为解决这类问题,许多学校都提出了新型教育模式——走班制教学,我校也不例外.

一、走班制的要求

1.从学生成绩的角度来分层

小学数学到初中数学的学习是有一定的跨度的,许多初中生因为一时无法适应难度突升的初中数学而导致数学成绩急剧下降,但又有些同学因为基础好,领悟性高,其成绩也不会有很大的波动甚至有所上升.这时教师们通常无法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只能一味地按照备课方案上课.成绩下降的学生又因为找不着方向而一降再降,成绩好的学生跟着教师备课方案一升再升,学生们的成绩因此有了差距,两极分化愈加明显.若根据学生的成绩来分班,有助于分配教学水平不同的教师来上课,且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差不大的学生们一起上课有助于学生们一起讨论问题,互相了解.

2.从数学领域的角度来分层

数学大略可以分为三大领域,代数学、几何学和分析学,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较擅长的领域,也有较差的领域,因此根据数学领域的角度来分班也是微走班制度的一种形式.每个学生对不同领域的感知度和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不同,比如在综合班中教《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这一课时,有些学生对几何学很感兴趣,学得很快;但有的学生却觉得很枯燥,无趣,难以理解.再比如教《函数及其图像》这一单元时,代数和几何都涉及到,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因不熟悉代数而难以掌握;有的学生又因为不熟悉几何而无法掌握.因此根据学生对不同领域的熟悉度来分班,对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3.作业与备课需要分层

班级分好后,不同班级要有不同的备课方案和作业.因为班级不同,学生水平也不同,若备同样的课则会有局限性,也没有针对性,课后作业往往影响着学生们的课后学习情况,因此作业也需要分层.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中,教师们可以讨论一下大致的备课方案,但具体的备课方案要根据各个班的情况来选择最佳方案.在作业这部分,要根据课堂情况以及学生水平来布置.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可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来布置作业,成绩好的学生的班级里可以布置些难度大的作业再加上下一单元的预习题,中等生则只布置这节课的中上题目,差生则布置一些较简单再加小部分中上的题目,以此来分层.

二、提高微走班制的“知名度”,激发学生的兴趣1.提高微走班制的“知名度”

在这个角度上,教师可以将先前尝试“微走班”的成功事例分享给学生,或者先尝试上一个星期,让学生们自己领会,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微走班”.比如在教《整式的乘除》这一单元时,可以根据不同角度来分班进行教学,在单元测试中检测学生们的成绩.学生们看到结果自然会明白“微走班”的好处,也会向其他班级的同学“宣传”.当“微走班”的知名度高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关注“微走班”,对这一新型模式感到好奇,在“微走班”正式开始时也会更加认真参与,认真听课.

2.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生的思想仍旧不够成熟,自学能力较差,思想固执,因此让他们接受一个新的教学模式是有一些难度的.兴趣是学习的第一教师,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们可以激发学生们对“微走班”的兴趣.比如在讲《全等三角形》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播放“微走班”在这一单元上的教学课堂,让学生们了解“微走班”的教学方式,并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们对“微走班”式教学有兴趣之后,自然会积极地参与学校与教师的安排,也会积极地参与课堂,查漏补缺,将成绩快速提高.

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分配合理

1.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的水平往往能决定学生们的水平,而在“微走班”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水平就更加重要了.因为在“微走班”中,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们接受的领域,了解学生们的优势和劣势;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们的情况来教学,备课方案要精准.但目前来说许多教师都是习惯于传统的综合班教学,难以适应走班制教学.因此要想提高“微走班”制教育下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得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比如在教《可化为一元一次的分式方程》这一课时,教师们通常习惯综合班教学,有差生有优生,但总有学生会积极回答问题,有回应;然而如果在“微走班”制的教学课堂上,有些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响应教师的声音会相对较少,教师们又不知该如何转变,此时课堂效率就大大下降.

2.分配合理

在“微走班”制教学中,教师分配是非常重要的,分配合理是实现教学成果的关键.班级水平不同,教师的水平也不一样.基础較差的班级,可以分配水平中上和心理素质较好的老师,因为基础差的班级里,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较差,在课堂上难以得到回应,若是心理素质较差的教师有可能会因为课堂效果不好而影响了接下来的课堂,若是心理素质较好的教师也会考虑到学生们的基础问题而继续认真的教学.因此在分配班级教师这方面上,要考虑周全,分配合理.

四、打造不一样的课堂

1.创设趣味课堂

“微走班”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生们都没接触过,因此教师们可以在课堂的创设中下功夫,打造不一样的课堂.比如可以创设趣味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提前与学生们沟通,让学生们带好学习工具.比如在学习《矩形》时,让学生们从家里带一些有矩形的物品,如盒子、书包等,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或者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讲关于课堂内容的故事,如在学习《函数的图形》这一课时,可以和学生们讲关于笛卡儿的故事,也可以和学生们分享自己在学习函数时的趣事,在课后可以让学生们整理材料,然后在下一节堂课中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这样的课堂不仅有趣,还有效,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微走班”的效率.

2.打造自主型课堂

在打造不一样的课堂中,除了趣味课堂,还可以打造自主型课堂.自主型课堂是指让学生们来讲课,教师听并总结经验.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而他们又有着青年的积极奋斗的信念.因此可以打造自主型课堂,让学生们自己讲课,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学习《二次根式》时,可以让学生们预先学习,整理材料,让学生们做好讲课的准备,或者分好小组来轮流讲课.学生们讲完课后,教师们再补充,并做总结.自主型课堂有助于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心理,更有助于教师的课堂总结.

“微走班”式分层教育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重视,有助于每个学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最完美的水平.让优秀生的自主能力更加强,更能完善自己;让中等生更能理解自己的缺点与劣势,查漏补缺;让差生有更多的机会赶上中等生.教师们需要多加关注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与学习状态,遇到差班需要有耐心,遇到优秀班级需要认真讲课,不可因学生水平低而另眼对待学生,也不可因学生水平高而忽略基础,要尊重学生差异,分层递进教学.学校也要多加关注新型教育,关注教师的教育水平,努力发展“微走班”式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永峰.小班化背景下初中数学走班制分层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2019,447(06):11-14.

[2]孙晋芳.基于分层走班下的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索[J].数学教学通讯,2018(8):42-43.

[3]黄艳.尊重学生差异分层递进走班——初中语文分层递进走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5X):32-33.

[责任编辑:李璟]

基金项目:2019年度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立项批准号:QJYKT2019-032 ,课题题目: 初中语数英课堂“微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连曙强,男,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初中数学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