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生活桥梁 轻松学习数学

2021-11-20 02:58董成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活化初中数学

摘要:生活是数学知识的发源地,数学知识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生活与数学知识间相互关联,紧密联系.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研读教材,挖掘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生活化手段为学生搭建思维的桥梁,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参与学习,让学生轻松学数学.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数学;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9-0030-02

知识是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也是人们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手段.初中数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与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体验、感知要比直接讲授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学生对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及法则的理解不到位,或是领悟出现困难时,教师可通过认真研读知识,找出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的联结点,为学生掌握知识搭建生活桥梁,实现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效迁移,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让数学学习更加轻松.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复杂、抽象的代名词,令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尤其是对初中学生来说,虽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思维能力,但还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很难解决数学课堂中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缺乏明显的兴趣,效率低下.生活化学习情境的创设,如一股清泉注入数学课堂,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将复杂的知识生活化处理,通过场景再现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思维灵动性发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绝对值》时,教师可依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探究情境.上课之初,教师首先向学生出示具体例子:周末,郝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海边游玩,他一直向东行驶至20千米处,到达港口沙滩,下午郝老师开车回家,行驶方向一直向西行进了30千米回到家中(已知学校、港口沙滩、老师家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如果我们将向东行驶设定为正,(1)请你用有理数将郝老师的两次行程表示出来;(2)假如汽车在行驶中耗油量为0.15升/小时,请你计算一下,今天汽车的耗油量为多少升?通过两题的对比,学生清楚的知道:生活中的有些问题我们需要关注正负性,而一些问题只需对其中的具体数值进行关注,与正负无关.以此为基础,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很快就解决了相关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化了对相应知识的认知,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兴趣,使学生“沉闷”已久的思维被激活,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容易.

二、挖掘生活化素材,深化学生理解

传统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知识的讲授一般都是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脱离学生的原有经验认知,学生很难深刻的理解知识本质,把握知识内涵.再加上学生浅薄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那些逻辑性的理论内容学习很难集中精力,思维意识常常游离于课堂之外,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此种原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数学教材,引入生活化素材,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思维具有方向感,促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教师可提前搜集一些生活中不同形状的图片,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菱形及三角形等.课上将这些图片以及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物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立体结构,同时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几何图形.学生清楚的观察这些物体、图形后,会对图形形成初步认知.这时,教师将生活中搜集的物体(如正方形纸盒)延展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几何图形的结构,并对观察的物体展开思考、分析、交流,總结出这些几何图形具有的相应特点.如此一来,在不断的观察、思考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强化,还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对图形的认知、理解更加深刻.

在案例中,教师在几何图形教学中,摆脱了常规教学思维的限制,将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或是实物引入课堂中,让学生对实物(或是图片)展开观察、思考和分析,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从本质上深化了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愉悦.

三、设计生活化活动,掌握知识本质

数学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认知理解过程,常常会因浅显的了解造成学生认知理解的错误.一旦学生出现错误,再多的讲解、练习也很难纠正学生错误的认知思维,且这样的教学只是治标不治本,学生如不理解知识的本质,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还会出现相同的错误.生活化活动的设计,可以无限拓展数学知识的内涵,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起源与发展,让学生从本质上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生活化活动的设计,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对校园中旗杆或是高大的树木的测量活动.首先让学生自主选择将要利用的测量工具,然后依据学生自己的选择情况对测量过程展开合理设计(可设计出一种或是多种方案),再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将思维相近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展开思考、讨论和交流,由于小组内学生思维相近,这样学生在讨论中可以扬长避短,使本组的设计方案得到优化.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本组完善后的方案设计思路,与全班同学交流、互补,让学生在交流、论证中展现自身独特的思维能力,完善学生自身思维.最后,组织学生依据本组方案展开具体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使学生在动手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并通过对结果的验证、分析,了解知识的本质内容,深化学生认知.

在本案例中,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工具,并依据自身选择展开活动方案的设计、完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清楚的了解了知识的本质,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创设了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

四、引入生活化问题,提升应用能力

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应用才是数学学习的“重头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而这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对知识应用的教学,仅限于课堂练习的解决,且形式单一、机械,很难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会使学生思维陷入僵局中,而生活化问题的引入,让学生摆脱思维固有框架,展开无限想象.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活性发展,提升思维的“含金量”,让数学课堂焕发别样精彩.

例如:在教学《数轴》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温度计读数的多个不同图片,包括零上、零度及零下温度,同时提问:(1)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温度计,你能说一说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吗?你会读温度计吗?尝试着将上图中温度计上的温度读出来.(2)一条马路为东西方向,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站东3m的位置上有一棵柳树,7.5m的位置上有一棵杨树,站西3m的位置上有一棵槐树,4.8m位置上有一根电线杆,请你试着将这些物体表示出来.这些问题都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教师稍加引导,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小组观察、讨论,与其他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通过首脑协调发展,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借助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展开观察、讨论、交流,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了相应拓展、延伸,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之,生活是孕育知识的土壤,知识离不开生活这片沃土.数学课堂中,教师可运用多种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巧搭生活桥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深化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

参考文献:

[1]王倩.让数学与生活同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7):34-34.

[2]任海林,赵学娒.浅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0(52):67-68.

[责任编辑:李璟]

作者简介:董成(1979.2-),男,江苏省徐州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生活化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