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生活用品 助力化学实验教学

2021-11-20 02:58龚皓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生活用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摘要: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化学是一门较为特殊的自然类学科,实验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同理论知识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初中化学又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可借助生活用品助力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好化学,提升他们的实验水平.

关键词:生活用品;实验教学;初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9-0087-02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动性,使其在实验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提升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借助部分生活用品来代替一些化学药品或仪器,增进生活同化学之间的关系,使其在枯燥的化学探究中收获更多乐趣,助力他们更好的探索化学奥秘.

一、合理利用生活用品,代替化学实验用品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部分实验药品并非一定要靠实验室中提供的相关用品才能能够进行操作,也可以利用一些其它用品来代替,首先是生活用品,主要原因是易于获取和使用.对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合理利用生活用品代替化学实验用品,指导学生借助生活用品来进行实验,使其同样得出预期效果,促使他们顺利探索出结果.

在开展“溶液的形成”教学时的导入环节,教师可利用生活用品代替,如:用红墨水代替红色的品红溶液,蓝墨水代替蓝色的硫酸铜溶液,菠萝啤代替黄色的氯化铁溶液,紫薯汁代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食盐水代替无色的氯化钾溶液,搭配导语,这些颜色各异的液体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溶液,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由交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将几种固体物质如粉笔灰、白砂糖、食盐等生活用品,分别放到适量的水中,使其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同时搭配Flash动画,让他们直观看到固体微粒在水中的扩散.

如此,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生活用品溶液来代替化学试剂,能够有效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借助生活用品进行实验,调动他们获取更多知识的积极性,使其学习效率更高.

二、巧妙运用生活用品,制作化学实验仪器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仪器是进行实验操作的基本硬件条件,要求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就需以有效安全的仪器为前提,而仪器同样可以借助一些生活用品,助力实验的操作与完成.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平常的实验教学中,可巧妙运用部分生活用品来制作实验仪器,引领学生借助生活用品设计与操作实验,从而促进他们轻松、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

在进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时,教师需事先准备好一些生活用品制作化学仪器,如:用玻璃瓶作为烧杯,吸管作为导管,筷子作为搅拌棒等,谈话导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通过反复实验得出的,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同步演示用吸管吹玻璃瓶中澄清石灰水的實验,学生看到石灰水会变浑浊,让他们思考、讨论后得出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结论.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蜡烛燃烧的实验,先观察蜡烛外表,再点燃蜡烛,用1个冷干燥的玻璃瓶罩在上方,将1根小木棒放在蜡烛火焰中1秒钟,使其观察现象与探讨结论.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巧妙运用生活用品制作化学实验仪器,既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自主动手能力,使其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科学应用生活用品,优化实验操作流程

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中,部分实验操作起来步骤较多,比较繁琐,容易出现失误或错误现象,不仅影响实验效果,还不利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实验教学也没有发挥出自身应有的功效.为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围绕探究主题科学应用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引导学生对操作流程进行优化或改进,让现象更为直观,提升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以“原子和分子”教学为例,探究分子的运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分子运动的实验,运用废弃日光灯管、浓盐酸、浓氨水、塑料瓶盖、紫色石蕊试液、白纸、刻度尺与胶头滴管等生活和实验室用品.具体操作如下:用刻度尺在白纸上标出数字1~8,白纸纵向折叠中间略有凹陷,放在水平放置的废旧日光灯管内;用胶头滴管吸取适量紫色石蕊试液滴在白纸一端的凹陷处,另外一端稍稍抬起,让白纸均匀浸透;在日光灯管左端滴入适量浓氨水,右端滴入适量浓盐酸,用塑料瓶盖封闭两端;1分钟后,白纸上的数字从1向右变红,由8向左逐渐变蓝,数字7的位置产生浓烟;颠倒灯管是3处充满白烟.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科学应用生活用品完成对分子运动的探究,不仅取材简便,实验现象也较为明显,能够为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促使他们真正理解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

四、借助生活用品优势,完善化学实验操作

生活用品的最大优势之一是来源广泛,有着广阔的取用空间,能够对初中化学课本中安排的实验提供更多用品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包括药品、试剂、器材和设备等多个方面,保证实验操作的完整性.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在具体的实验课堂上,可充分借助生活用品的优势,帮助学生完善实验操作,助推他们轻松探究出实验原理,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认知.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准备好以下生活用品:塑料水瓶、长短不同的2支蜡烛、细铜丝、丝袜、橡皮塞、木筷、玻璃小瓶、胶水、细线等,搭配实验室用品操作实验,按照图1所式设计实验装置,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既定步骤操作实验.该装置主要由以下优点:能够通过推拉铜丝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实验证明水或二氧化碳均不会让紫色石蕊试纸变色,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以后的生成物则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色;石灰水变混浊能够很好地说明生成物为二氧化碳,短、长蜡烛的先后熄灭可很好地验证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还把整个实验完整地结合起来.

对于上述案例,教师充分借助生活用品的优势,利用一些易于获取的生活用品将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验证完美地整合起来,确保实验的完整性与连贯性,有助于学生完善实验.

五、灵活采用生活用品,拓展实验探究范围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实验操作通常在教师的严格指导下进行,依据教材固有的实验药品、器材与步骤操作与完成,显得机械无趣、枯燥乏味,他们的自主意识与发散思维被束缚,不利于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这时初中化学教师可灵活采用生活用品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适当拓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范围,有效提升他们的化学探究水平.

在“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中,当学习完教材内容以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家庭化学实验任务——探究哪些食物中含有淀粉,面对这一典型的生活化实验,学生在操作实践中的做法大不相同,有的把食物放在碗、盘子、水杯中,或直接放在桌面上,他们选择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如:馒头、玉米糁、大米、面包、土豆、红薯、香蕉、苹果等.因为学生所检测的食物大不相同,得出的检测结果自然也不相同,在实验完成后,他们将会相互讨论,对彼此研究的对象产生好奇之心,比较是否重复,检测结果是否一样等.随后要求学生继续检测食物,尝试测定检测对象中的淀粉含量,提升实验深度.

上述案例,教师灵活采用生活用品设计化学实验教学,拓展学生的化学研究范围,使其发现更多生活中的化学知识,会分析生活问题,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借助生活用品助力实验教学是一个极好的选择,教师需围绕实验主题与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选用生活用品来代替一些化学药品与仪器,提升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使其切实感到化学实验的价值与魅力.

参考文献:

[1]崔红莲,李洁.浅谈初中化学教材中实验的改进与补充[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6):32-34.

[2]陆春华.用生活用品改进初中化学实验[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9(1):46-49.

[责任编辑:季春阳

作者简介:龚皓(1977.1-),男,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生活用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创意生活用品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大嘴猜猜猜